成语拼音: | fèn shì jí sú |
---|---|
成语解释: |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成语例子: | 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 ◎林语堂《苏东坡传》 |
百度百科: |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不满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人。对当时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
成语繁体: | 憤丗嫉俗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读音正音: | 俗,不能读作“shú”。 |
成语易错: | 愤,不能写作“忿”;嫉,不能写作“忌”。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指憎恨世俗 |
成语造句: | 不见面就罢,一见面就是愤世嫉俗地破口大骂,要不就是针针见血地讽刺不休。(欧阳山《苦斗》四八) |
英语翻译: | to be embittered; to be cynical |
成语年代: |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 愤时嫉俗、避世绝俗 |
反义词: | 安贫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