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fù zǐ bīng |
---|---|
成语解释: |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
百度百科: |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长白山下的小村子里,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户之家一下出了两个抗日英雄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小山村。老汉的大儿子二儿子在抗日前线英勇杀敌,慨就慷义。留在老汉身边的小儿子成了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老汉视小儿子如掌上明珠,就盼着他早日延续香火。然而,生性正值刚毅的小儿子,屡屡听村里人们说起两个英雄哥哥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事迹,欲参军上战场杀鬼子。老汉察觉了儿子的动向,生怕小儿子有个闪失,百般阻挠 |
结构形式: | ABC式成语 |
语法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等 |
成语造句: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王孙公子
不见兔子不撒鹰
死要面子活受罪
散摊子
橡皮钉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丑寅卯
真命天子
芸芸学子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先小人,后君子
抓小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