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的意思

怒形于色

成语拼音:nù xíng yú sè
成语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百度百科:怒形于色,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
读音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成语易错:形,不能写作“行”或“刑”。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造句:(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成语辨析:见“怒不可遏”。
英语翻译:to betray anger (idiom); fury written across one's face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近义词:怒不可遏、怒气冲天、怒目切齿
反义词:喜不自胜、喜形于色
上一成语

含怒的成语

怒的字典>>>

含形的成语

形的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