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拼音:bā jīn
解释 (1904- )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1927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主编《文学丛刊》等。抗战时期与茅盾等合编《呐喊》、《烽火》等杂志,宣传抗日救国。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主席,主编《收获》、《上海文学》等刊物。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译有俄国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有《巴金文集》。
英语 Ba Jin (1904-2005), novelist, author of the trilogy 家, 春, 秋
德语 Ba Jin (Eig, Pers, 1904 - 2005)
法语 Ba Jin
巴黎
拼音:bā lí
解释 法国首都,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市区人口217万(1995年),包括周围七省在内的大巴黎人口达1000多万。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航空港、河港和陆上交通枢纽,世界重要金融、商业和时装中心。有巴黎大学等高等学校和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有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等名胜古迹。
-----------------
国语辞典巴黎 (Paris)
城市名。位于法国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也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人口约二百六十万,具两千年历史,约有六十个剧场、六十五座博物馆、七十五家图书馆、十五个音乐厅。因其出产花卉种类繁多缤纷,我国亦称其为「花都」。
巴西暖流
拼音:bā xī nuǎn liú
解释 南大西洋西部南美洲沿岸的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洋流的南支,沿巴西东岸南流,在南纬40°附近,与西风漂流汇合。
巴拿马运河
拼音:bā ná mǎ yùn hé
解释 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运河。在巴拿马中部。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长813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水闸式运河。运河两端各建有水闸三座,以调节水位。运河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沿岸的航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巴山
拼音:bā shān
解释◎ 巴山 Bāshān
(1) [Bashan mountain] 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
国语辞典巴山
山名。位在陕西省西乡县西南,支峰绵亘数百里,跨南郑及四川的南江、通江诸县,包括孤云、小巴、米仓诸山。旁临汉江,东接三峡,山南即古代巴国。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陕西五.汉中府.南郑县》。
人名。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间,败李自成。累官江宁副都统,后封爵二等男。康熙十二年卒。见《清史.卷二四四.巴山传》。
英语 Mt Ba in eastern Sichuan
法语 mont Ba (Sichuan)
巴戟
拼音:bā jǐ
巴戟天
拼音:bā jǐ tiān
解释常绿灌木名。又名三蔓草,不雕草。生山中,叶似茶。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功能补肾阳,壮筋骨。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
-----------------
国语辞典巴戟天
植物名。茜草科羊角藤属,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根肥厚,叶呈倒卵状披针形。夏初,腋生黄色花。生于山地,根可入药。四川省所产最佳。也称为「巴棘」、「不凋草」、「女本」、「三蔓草」。
德语 Morindawurzel ,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巴巴头
拼音:bā bā tóu
巴儿思
拼音:bā er sī
巴俞
拼音:bā yú
巴旦
拼音:bā dàn
巴豆
拼音:bā dòu
解释植物名。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有大毒,须慎用。
-----------------
国语辞典巴豆
植物名。大戟科巴豆属,常绿小乔木。叶互生,卵形,细锯齿缘。夏季开淡黄小花,种子白色,椭圆状。种子可榨油,叶、根、茎有猛泻作用。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大陆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各省及台湾中、南部、花莲亦产。也称为「巴菽」、「猛树」。
英语 croton (Croton tiglium), evergreen bush of Euphorbiaceae family 大戟科[da4 ji3 ke1], croton seed, a strong purgative
德语 Kroton (S, Agrar)
法语 croton (genre)
巴童
拼音:bā tóng
巴高望上
拼音:bā gāo wàng shàng
解释犹高攀,向上爬。
-----------------
国语辞典巴高望上
力求上进。《红楼梦.第四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英语 to wish for higher status (idiom); to curry favor in the hope of promotion
巴黎大学
拼音:bā lí dà xué
解释 法国的国立大学。欧洲历史最久的大学之一。12世纪下半叶创建于巴黎。19世纪初具备近代大学规模。1968年后组成十三所大学,分别称为巴黎第一至巴黎第十三大学。各大学在专业设置方面有所侧重。
-----------------
国语辞典巴黎大学
位于法国巴黎。西元一九七○年改制,为欧洲主要大学之一。由圣母教会学校发展起来,后因罗马教皇支持,成为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正统的神学教学中心。十三世纪末为基督教世界最著名的教学中心,尤其是神学教学中心,并概分为神学、教会法规、医学、人文学科四系。一九六八年巴黎大学发起学潮,导致教育改革,促使学校不再集中管理,学生可参与大学行政。现分为十三所大学,以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命名。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拼音:bā lí gāo děng shī fàn xué xiào
解释 法国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的高等学校。1795年创建于巴黎。原名巴黎师范学校,1845年改现名。1903年起成为巴黎大学的附属机构。分文理两科。学校免收学费并向学生发放助学金。毕业后须到指定岗位为国家服务十年。
巴賨
拼音:bā cóng
解释 1.谓巴中地带。 2.指巴中一带的人。 3.古代巴人所交纳的赋税。巴人呼赋为賨,故称。
巴巴多斯
拼音:bā bā duō sī
解释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临大西洋。面积431平方千米。人口265万(1995年)。首都布里奇敦。地势低平。热带海洋气候。种植甘蔗。旅游业是外汇收入主要来源。
巴士
拼音:bā shì
解释◎ 巴士 bāshì
[bus] 〈方〉∶英语“公共汽车”的音译
-----------------
国语辞典巴士
一种交通工具。可供人搭乘的大型汽车。为英语 bus的音译。如:「公共巴士」、「游览巴士」。
英语 bus (loanword), motor coach
德语 Autobus (S)
法语 bus, autobus
巴西利亚
拼音:bā xī lì yà
解释 巴西首都,现代化新兴城市。首都联邦区人口约167万(1993年)。1956年选定城址和动工兴建。1960年迁都至此。工业有建筑材料、电力、印刷等。全国铁路、公路、航空中心。城市布局独特,建筑新颖。绿化面积占市区的60%。风景优美。
-----------------
国语辞典巴西利亚 (Brasilia)
城市名。位于巴西东南部的戈雅斯高原上,为巴西首都。市区沿巴西利亚湖发展,城市布局呈十字形,是世界模范计划都市。西元一九六二年巴西政府为开发内陆高原迁都于此,成为繁荣的都市。有建筑材料、食品、印刷等工业。
巴旦杏
拼音:bā dàn xìng
解释 1.亦作"巴旦"。 2.伊朗语的音译。一名扁桃。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披针形。果实带扁,果肉薄而少汁。有许多变种。种仁分甘苦两种,成分与效用大致与杏仁相同。
-----------------
国语辞典巴旦杏
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高六至七公尺,叶披针形,具叶柄,细锯齿缘,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似桃而侧扁。一般可供食用或药用。原产于伊朗,现地中海沿岸、北美、美国、我国均有栽培。也称为「八达杏」、「八担杏」、「扁桃」。
英语 almond (loanword)
德语 Mandel (Prunus dulcis, Syn.: Prunus amygdalus) (Eig, Bio)
巴高枝儿
拼音:bā gāo zhī ér
解释比喻高攀。
-----------------
国语辞典巴高枝儿
高攀、巴结有权势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也作「爬高枝儿」。近巴攀
巴苴
拼音:bā jū
巴嗒
拼音:bā dā
巴渝舞
拼音:bā yú wǔ
解释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后汉书·南蛮传》:"至高祖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魏晋后王粲﹑傅玄等人人有拟作。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梁恢复原称。隋文帝曾以非正典罢之。唐清商乐中尚有"巴渝舞"之名。陆龟蒙有拟作。后不复见于记载。
巴渝
拼音:bā yú
解释 1.巴渝,蜀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2.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巴里
拼音:bā lǐ
巴三览四
拼音:bā sān lǎn sì
解释东拉西扯。
-----------------
国语辞典巴三览四
说话东拉西扯,指东话西。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使不著你癞骨顽皮。」
巴儿
拼音:bā er
解释 1.猿的别称。 2.指巴蜀(今四川省)年青人。
巴斗
拼音:bā dǒu
解释◎ 巴斗 bādǒu
[round-bottomed wicker basket] 用柳条编织的圆斗
-----------------
国语辞典巴斗
以柳条编成用来盛物的圆斗形器具。《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将火照时,那扇门打得粉碎,凳子都跌倒了。车轴滚在壁边,有巴斗粗大。」也作「笆斗」、「栲栳」。
英语 round-bottomed wicker basket
巴拉圭
拼音:bā lā guī
解释 南美洲中南部内陆国。面积4068万平方千米。人口483万(1995年)。首都亚松森。绝大部分为平原。气候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经济以农牧业和林业为主。主产棉花、大豆等。
巴火
拼音:bā huǒ
解释相传后汉栾巴喷酒灭火的故事。《后汉书.栾巴传》:"﹝栾巴﹞迁沛相。所在有绩,征拜尚书。"李贤注引《神仙传》:"巴为尚书,正朝大会,巴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诏问巴,巴顿首谢曰:'臣本县成都市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臣不敢不敬。'诏即以驿书问成都,成都答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巴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成都,与亲故别也。"后诗文中因以"巴火"为火的泛称。
巴都儿
拼音:bā dōu ér
解释即巴图鲁。
-----------------
国语辞典巴都儿
武士、勇士。译自蒙古语。元.郑光祖《老君堂.楔子》:「巴都儿来报,大王呼唤,不知有何将令。」也作「八都鲁」。
巴巴儿的
拼音:bā bā er de
解释 1.特地。急忙,急迫。 2.犹巴不得。
-----------------
国语辞典巴巴儿的
急忙。《红楼梦.第七一回》:「巴巴儿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耍你。」
特地。《红楼梦.第五八回》:「所以我请了这白钱,巴巴儿的和林姑娘说烦了他来,替我烧了祝赞,原不许一个人知道的。」
巴布亚人
拼音:bā bù yà rén
解释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民族。约445万人(1983年)。通用英语。崇拜图腾和祖先,少数信基督教新教。流行斑痕文身。一般从事农业,山区的兼营采集、狩猎,沿海的从事渔业。
巴榄
拼音:bā lǎn
巴黎和会
拼音:bā lí hé huì
解释 1919年1-6月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另外,还策划干涉苏维埃俄国,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
国语辞典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为解决国际各项问题,于西元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至六月二十八日,在法国首都巴黎近郊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此次会议由美、英、法、日、义等三十二国参加,会中签订凡尔赛和约,组织了国际联盟。后因漠视中国主权及战胜国地位,决定将中国山东地区一切利益给予日本,引发我国民众为反对此屈辱和约而揭起了五四运动。
巴锦
拼音:bā jǐn
巴尔干半岛
拼音:bā ěr gàn bàn dǎo
解释 欧洲东南部三大半岛之一。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海岸曲折、多岛屿。大部为山地,仅北部和东部有局部平原。西岸、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
巴谩
拼音:bā màn
解释见"巴镘"。
-----------------
国语辞典巴谩
爱钱。参见「巴镘」条。《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一片心只待求食巴谩,两只手偏会拿云握雾。」
巴且
拼音:bā qiě
解释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花白色,果实与香蕉相似,可以吃。
巴渝歌
拼音:bā yú gē
巴士底狱
拼音:bā shì dǐ yù
解释 法国巴黎的一座城堡。1382年建成,后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克这座城堡,标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后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巴西侯
拼音:bā xī hòu
解释传说中的猿精。《太平广记》卷四四五引唐戴孚《广异记.张鋋》载:吴郡张鋋,暮经巴西,有自称巴西侯者邀其饮酒,坐上有白额侯等。张鋋沉醉,醒后见旁卧者为一大猿及白额虎等巨兽。
巴马子
拼音:bā mǎ zǐ
巴林
拼音:bā lín
解释 西亚国家。波斯湾西南部岛国。面积622平方千米。人口568万(1994年)。首都麦纳麦。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开采是经济命脉。有大炼油厂。波斯湾地区贸易和金融中心。
-----------------
国语辞典巴林 (State of Bahrain)
国名。位于亚洲波斯湾上的岛国,在卡达的北方。面积约六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零三千。首都麦纳玛(Manama),人民笃信回教,主要语言除阿拉伯语外,英语亦广泛使用。西元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脱离英国保护,正式宣布独立,定十二月十六日为国庆日。币制单位为 Bahrain Dinar。
巴格达
拼音:bā gé dá
解释 伊拉克首都。人口450万(1995年)。公元762年被定为阿拉伯帝国都城,9世纪曾为伊斯兰教中心。1921年成为首都。全国最大工业中心,有炼油、钢铁、水泥等工业。中东重要国际航空站。多清真寺。城南有巴比伦古城遗址,游览业兴盛。
-----------------
国语辞典巴格达 (Baghdad)
城市名。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其支流狄牙拉河的会流处。为伊拉克首都和进出口货物的最大集散地。不仅输出本国产品,伊朗西部的土产大部分亦经此转运出口,同时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航空站。昔为巴比伦帝国的重要城市,所以城内颇多古迹,但在两伊战争的城市战中,巴格达成为伊朗飞弹攻击的目标,都市景观破坏无数,不复当年的盛况。西元一九九一年波湾战争后,市容损毁更为惨烈。
巴拉半
拼音:bā lā bàn
巴焦
拼音:bā jiāo
巴哒
拼音:bā d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