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āi dìng
拼音:dāi cí
拼音:dāi cái liào
拼音:dāi kē kē
呆呆的样子。《红楼梦.第九七回》:「正闹著,外边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倒把李纨吓了一跳,看时却是平儿。跑进来,看见这样,只是呆磕磕的发怔。」
拼音:dāi gēn
笨蛋、傻瓜。《西游记.第二七回》:「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諕了师父?」
拼音:dāi zhèng
不知所措的样子。《西游记.第六○回》:「忽有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猛地前来施礼,把我吓了个呆挣。」
拼音:dāi dá hái
答孩,抬颏,本为抬起下巴表庄严的样子,引申为面部没有表情。呆答孩形容发呆、发痴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身心一片,无处安排;只索呆答孩倚定门儿待。」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面没罗,呆答孩,死堆灰,这烦恼在谁身上。」也作「呆打颏」。
拼音:dài yù
◎ 待遇 dàiyù
(1) [treatment]
(2) 接待,对待
第一流的待遇
(3) 指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
政治待遇
(4) [pay;wages;salary;renumeration]∶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对待、接待。《南史.卷六四.王琳传》:「虽本图不遂,齐人亦以此重之,待遇甚厚。」《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晋王好生待遇他,遣人招诱王彦章归晋。」
工作的报酬。指薪俸。如:「这职务待遇很高。」
英语 treatment, pay, salary, status, rank
德语 behandeln (Med)
法语 traitement, rémunération
拼音:dài jiàn
喜爱。《红楼梦.第二一回》:「难道图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见我。」
拼音:dāi qì
◎ 呆气 dāiqì
[silly;stupid] 没灵气;傻气;呆板迟钝的样子
傻气。《红楼梦.第三五回》:「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
拼音:dài jiǎ ér gū
拼音:dài rén jiē wù
◎ 待人接物 dàirén-jiēwù
[the way one gets along with people] 泛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喻做人做事
老王待人接物热情诚恳
处理人际关系与事务。《朱子语类.卷二七.论语.里仁篇下》:「且看论语,如乡党等处,待人接物,千头万状,是多少般!圣人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去。」
英语 the way one treats people
德语 die Haltung gegenüber den Mitmenschen
法语 façon dont on traite les gens, comportement
拼音:dài zhì
职官名。唐代始设,由六品以上的文官担任,为侍从顾问之职。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黑漫漫打出迷魂寨,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拼音:dài zuì
◎ 待罪 dàizuì
(1) [hold a post]
(2)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史记·季布传》
(3) [wait for punshment] 等候治罪
待罪于朝。——《明史·海瑞传》
待罚。《汉书.卷八一.匡衡传》:「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
古代官吏常恐失职获罪,故以此为自谦之辞。《史记.卷一○○.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拼音:dāi huì
拼音:dài dìng xì shù fǎ
拼音:dài yuè xī xiāng
唐张生见崔莺莺容貌动人,为之倾心,作〈春词〉二首赠之,崔氏回诗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后二人果于月圆之夜,于西厢房中相见。典出唐.元稹《莺莺传》。比喻青年男女相通私情,密约幽会。元.郑光祖《㑇梅香.第三折》:「你吵闹起花烛洞房,自支吾待月西厢。」
拼音:dài dā bù lǐ
拼音:dài nián
女子留以待年长而嫁。《后汉书.卷一○.曹皇后纪》:「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
待至年老致仕。《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
拼音:dài chéng
招待、看待。《小五义》第一○一回:「到了上边,熊爷吩咐喽兵,待承驮夫酒饭。」如:「他待承客人十分周到,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拼音:dài màn
疏失、招待不周全。《红楼梦.第四九回》:「又看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待慢。」也作「怠慢」。
拼音:dài jī
◎ 待机 dàijī
[await the opportune moment;await an opportunity;bide one's time] 等待适当的机会;伺机
待机而动
等待时机。《魏书.卷六五.列传.邢峦》:「江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如:「他准备好好整顿残破的厂房,然后待机而起,重新生产。」
拼音:dài yòng
拼音:dài dàn
等候天亮。唐.李贺〈送沈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如:「枕戈待旦」。
拼音:dài dōu lái
拼音:dài mìng
◎ 待命 dàimìng
[await orders] 等候命令。亦称“待令”
等候上级的命令。《左传.文公十五年》:「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宋.苏轼《应诏集.策别九》:「拱手而待命者,足相摄乎其庭。」
英语 to be on call, to be on standby
法语 être en alerte, veiller
拼音:dài jiāo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 待时而动 dàishí’érdòng
[bide one's time] 谓等待时机来临,然后采取行动,有因时制宜之意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系辞下》
等待适当的时机,才有所行动。《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出》:「扫秋云半生如梦,且渡江西去,朱门寄迹,待时而动。」也作「待时而举」、「观机而动」。近相机行事反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拼音:dài shí shǒu fèn
等待时机而暂时安守本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喒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拼音:dài tì
拼音:dài yào
拼音:dài jué
拼音:dài dá bù lǐ
◎ 待答不理 dàidā-bùlǐ
(1) [attend to sb. halfheartedly]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他对远房亲人待答不理
(2) “待”亦作“带”,“答”也作“搭”
拼音:dài bì
解释
国语辞典
等死。《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任圜传》:「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
拼音:dài bǔ
拼音:dài fàng
拼音:dài xián
拼音:dài hǎo
将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请问元帅左爷爷,待好回营么?」《红楼梦.第六七回》:「那珍大奶奶的妹子,原来从小儿有人家的,姓张,叫什么张华,如今穷的待好讨饭。」
拼音:dài chá
◎ 待茶 dàichá
[receive (guest)with tea] 以茶招待客人
以茶待客。《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出堂,赐二长老坐,待茶。」
拼音:dài wèn
拼音:dài yǎng
拼音:dài yuán
拼音:dài bàn
◎ 待办 dàibàn
[remain to be done] 等到下一步办理
拼音:dài dí
拼音:dài qǔ
拼音:dài jué
拼音:dài kuī
拼音:dài là
拼音:dài là
拼音:dài gǔ
总之。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谁恋你官二品,车驷马,待古有德行的富贵荣华。」也作「大古」。
特意。元.贯云石〈斗鹌鹑.国色天香套.天净沙〉曲:「更有闲言剩语,若将他辜负,待古里不信神佛。」也作「大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