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ú róng fǔ
拼音:fú yǐ
◎ 芣苢 fúyǐ
[Asiatic plantain] 草名,即车前草
车前的别名。参见「车前」条。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或亦指为咏妇人采芣苢之诗。首章二句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车前的别名。
拼音:fú rán
◎ 艴然 fúrán
[angrily] 恼怒地
曾、西艴然不悦。——《孟子》
因愠怒而脸色改变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上》:「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拼音:fú fēi
相传伏羲氏之女,为洛水之神。汉.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娥眉。」也作「宓妃」。
拼音:fú xì
拼音:fú yū
拼音:fú mín
拼音:fú yóu
动物名。虫类。长六、七分,头似蜻蛉而略小,有四翅,体细而狭。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飞,往往数小时即死。也作「浮游」、「浮蝣」。
《诗经.曹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蜉蝣,刺奢也。」首章二句为「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英语 mayfly
法语 Ephemeroptera, éphémère (insecte)
拼音:fú yóu hàn dà shù
拼音:fú yóu yǔ
拼音:fú jié
拼音:fú yóu
拼音:fú shé
拼音:fú zǐ
拼音:fú tuó
包袱。《水浒传.第二回》:「当夜子母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做一担儿打挟了,又装两个料袋袱驼,拴在马上。」
拼音:fú còu
◎ 辐辏 fúcòu
[converge] 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
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史记·货殖列传序》
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也作「辐凑」。
拼音:fú còu
车辐会聚于毂。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狗马蹴踘剑客辐凑董氏。」汉.贾谊〈治安策〉:「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也作「辐辏」。
拼音:fú shè píng héng
拼音:fú xiàn
拼音:fú jù
拼音:fú fēn
拼音:fú tiáo
◎ 辐条 fútiáo
[spoke] 通常由一个中心或中枢在同一平面上向外伸展的许多杆、棒或直线
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木。如:「那轮中的辐条不甚坚固,你要多加注意。」
拼音:fú shè néng
以电磁辐射形式来发射传递的能量。
拼音:fú jí
拼音:fù zǐ
◎ 父子 fù-zǐ
[father and son]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父亲与儿子。《易经.序卦》:「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见其父子情切。」
古时称叔与姪为「父子」。《汉书.卷七一.疏广传》:「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英语 father and son
德语 Vater und Sohn (S)
法语 père et fils
拼音:fù mǔ
◎ 父母 fùmǔ
(1) [parents]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父亲和母亲。《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红楼梦.第六七回》:「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近怙恃
父母官的简称。参见「父母官」条。
英语 father and mother, parents
德语 Eltern
法语 père et mère, parents
拼音:fù zhí
语本《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敬进。」父亲一辈的朋友。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父所交游,尊为父执。」近世伯
拼音:fù qīn
◎ 父亲 fùqin
(1) [father]∶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2) [pater]∶在一些原始人当中的社会公认或法定的父亲
称谓。子女称生我的男子。《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吾受父亲遗命,立我为主,加兄为车骑将军。」《红楼梦.第二四回》:「我父亲没的时节,我年纪又小,不知事。」
拼音:fù cí zǐ xiào
父亲慈爱,儿女孝顺。《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英语 benevolent father, filial son (idiom), natural love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拼音:fù quán zhì
拼音:fù dào
拼音:fù yōu
拼音:fù xī zǐ hé
父劈柴,子担负之。比喻子承父业。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赠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拼音:fù guó
拼音:fù dǎng
◎ 父党 fùdǎng
[relatives on father's side] 指父系的亲族。亦指父亲一辈的人
父系亲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常林传》:「年七岁,有父党造门。」《西游记.第四四回》:「一百个是我父党,一百个是我母党,一百个是我交契。」也作「父族」。
拼音:fù zǔ
拼音:fù xì
◎ 父系 fùxì
[paternal lines] 男性血统
◎ 父系 fùxì
(1) [patrilineal]∶在血缘关系上属于父亲方面的
父系社会
(2) [patroclinous;patriclinous] ∶在继承关系上属于父子相承的
属于父亲方面的血统、亲属。
英语 paternal line, patrilineal
法语 lignée paternelle, système patriarcal
拼音:fù běn
拼音:fù quán
◎ 父权,父系继承权 fùquán,fùxì jìchéngquán
(1) [father right]∶父系的血统和继承权
(2) [patria potestas]∶在罗马的家庭法中,指父亲对其子女,对其男系中的较远的后裔以及对收养到家庭中来的人所行使的权力
在父系制度下,父亲所拥有的生产支配权及亲权。如:「在父系社会里,父权是很崇高的。」
拼音:fù mǔ guó
祖国,己身所属之国。《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道也。』」金.雷琯〈商歌十章.序〉:「噫!秦,余父母国也。」
拼音:fù shǎng
拼音:fù fú
拼音:fù wáng
拼音:fù zhài zǐ huán
父亲生前所负的债务,儿子应负偿还的责任。《通俗常言疏证.家族.父债子还》引《梦笔生花》:「兄终弟及,父债子还。」
拼音:fù jiù
拼音:fù zǐ jūn
拼音:fǔ guǐ zhī fēng
拼音:fǔ zhèng
◎ 斧正 fǔzhèng
[(please)make corr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敬辞,请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
万析斧正,方可就梓。——陈衎《与邓彰甫书》
请人改削文字的谦词。如:「学生才疏学浅,不妥之处,敬请斧正。」也作「斧削」、「斧政」。近指正,郢正,郢政
英语 (polite) please amend my writing
拼音:fǔ tóu
◎ 斧头 fǔtóu
[axe] 一种砍削工具,用一相当厚的开刃的头装在柄上而成,刃口与柄平行,以便砍削,专用于伐木、劈木柴和砍木料
砍伐树木、劈削木材的用具。也称为「斧子」。
拼音:fǔ yuè
古斩刑所用的工具。《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自知冒凟天威,自分身膏斧钺。」
刑戮的事情。《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请言之,不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