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拍照没有灵感,感觉遇到了瓶颈”
很多人在刚开始学摄影或者学习了一点时间后,会觉得无从下手,拍摄能力一直没有提高,甚至感觉还在退步。
像这种瓶颈期在学习摄影过程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想要避免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审美,另一方面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拍摄能力。
今天为大家推荐几种实用的锻炼拍摄能力的技巧:
我们出门拍摄时,给自己添加限定拍摄条件,既能刺激我们不断思考,也能提高我们的拍摄熟练度和理解能力。
很多人在出门拍照时,特别在旅游时,无意中就会拍摄大量的照片,过后却很少再进行查看,即使是翻看一下,也挑不出几张满意的照片。
如果你也有上面这种情况,不妨在下次出门游玩时,给自己限定拍摄次数,如出门只拍 50 张或 100 张,这样我们在拍摄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思考:这个地方是不是值得拍?怎样能拍得更好看不浪费机会?
其实我们也很清楚,每次出门拍摄,100 张里能挑出 10 张特别满意的就不错了,而给自己限定次数则能让我们更珍惜每次拍摄机会,让拍摄过程有意思且后期整理也不会很麻烦。
当我们感觉身边没有特别满意的场景时,我们可以给自己指定一种拍摄主题,今天的所有拍摄都要围绕这一个主题来进行。
如现在正值春天,我们就可以给自己指定只拍摄春天主题的照片,这样也能促进我们在拍摄时进行思考。
我们也可以根据个人风格与兴趣限定其他主题,如某次出门只拍动物、只拍风景、只拍人等。
限定拍摄色彩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思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很少会刻意留意某种颜色,如果我们抱着挖掘色彩的思路去拍摄,我们的观察力会进一步提高,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也能让自己的一系列照片联系起来,更有趣味性。
对于模仿不要太过抵触,不少优秀的摄影师都会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一些作品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这其实就是一种模仿。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近几年的一些“新锐摄影”,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创新”,因为摄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能想到的创意与风格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被开发过,所以,模仿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模仿呢?具体应该模仿什么东西呢?
我们平时觉得好看的照片,或者我们有自己喜欢的风格,不论是海报、电影截图还是绘画作品,都可以保存下来,时常拿出来看一下。
在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摄影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样的构图?三分还是中心还是对称等等;为什么要用这种构图?有什么好处?我身边有没有类似于这样的场景?假如我要拍摄某一类场景该怎样使用它的构图?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这些作品,或者直接对着作品去复刻,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作品里的知识就会逐渐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理解。
与构图一样,优秀的光影也值得我们去收藏、回顾。
在看光影时,我们可以去思考光线是单一光线还是多角度的光线?自然光还是人为制造的光线?强光还是柔和的光?这种光影的效果是什么?
在了解思考以上后,我们就可以去想一下如何去复刻这种光线,如何在拍摄过程中去发现、去利用。
色彩相较于以上更为直白,我们也更容易去理解。
建议大家不要将重心全部放在优秀作品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色彩上,因为场景不同,色彩不可能完全还原。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搭配和色彩与主题的联系,如色彩的过渡、相邻色的搭配、互补色的搭配,还有色彩背后的意义,它与照片整体的主题有什么关系等。
以上面这张照片为例,这张照片的主色调为绿色,绿色能够表现出自然、清新的感觉,而可以看出这张照片拍摄于类似郊外的地方,绿色非常能表现这种环境;
照片中主要是由相邻色组成,深绿、草绿、黄绿等,既能强化清新、自然、和谐的主题,又能让画面显得简洁,整体还有层次感;
人物衣服统一为白色,白色也能表现清新、简洁,在绿色映衬下又会比较显眼,白绿搭配也比较经典,整体表现出了一种闲适、人与自然和谐的感觉。
按下快门、操作相机只是一个技术工作,重要的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要保持思考,让相机成为我们思想的输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