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京东总部四号楼,有个特殊的房间。
房间里摆满各类工具,螺丝刀、电压表、测温仪、示波器……它们排列整齐,随时准备着下手拆分下一个全网超低价家电。9.9元的保温杯,69.9元的空气炸锅,400元的抽油烟机,皆可拆分测试。
除了拆解,这里还可以焖肉、炸鸡、蒸米饭、炖排骨。
不过,房间的使用者既不是科学家、技术人员,也不是厨师、维修工人,而是一群买手。他们在拆解中发现便宜背后的秘密,然后在全国各地的车间、产线和工厂中,争取再便宜一点的可能。
两年前,35岁的沈康放弃科技大厂的优渥工作,以买手身份加入了这个新开设的特别团队。
这是个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职业,却也是线上购物与狂欢的起点。而对沈康来说,它还有着更具体的指代:朝九晚五和轻松自在成为过去式,梦想成真的故事正在发生。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35岁是个魔咒。职业选择的分水岭以35岁为界,不少企业招聘的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就连童话故事里的小飞侠彼得潘,也在35岁后,变为有着皱纹和赘肉的臃肿中年男人,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和去往梦幻王国的可能。
同样的危机感找上了沈康。2020年,他35岁,在某科技大厂工作已有8年。
这本是份很不错的工作,一切都不需花太多精力。工作内容得心应手,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可居家办公。从同事领导到对接客户,人际关系都十分融洽。更重要的是,工作很稳定,公司很少大幅裁员,只要他愿意,可以在这儿工作到退休那天。
沈康和朋友们
可焦虑如影随形。平台光环大,他开始对自身的能力、对未来,充满不确定。越来越真切的“失重感”,让沈康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改变。
出逃顺其自然地发生了。疫情开始那年的夏天,他递交离职申请,加入京东。此前,他从事数码品类的产品规划工作;如今,他的身份是家电行业的买手。
对沈康而言,这是全新的行业和工作内容。对京东来说,这是新开设的岗位。新组建的团队只有不到10人,而他们选中了并不年轻且跨行业的新人沈康。
双向奔赴的奇妙冒险就此开始。传统认知里的采买工作之外,作为一个买手,沈康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从各处采买“便宜货”并拆解它们,就属于新工作的范畴。这和沈康过往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不匹配,却是独属于他的圆梦工作。
童年时,发条青蛙、玩具汽车、电子表、机械表,一切机械类的小玩意都是他的下手对象。他拿着父亲的工具箱,拆解一切,试图弄清楚每个小玩意运动的秘密。最后,那些被拆解的玩具,许多并不能全部原样装回。未解的谜团,也就一直留在了童年。
但现在,有人陪他拆解万物,找出真相。
在4号楼的样机测试室,常常被沈康和同事们塞进很多稀奇古怪的厨具和超便宜的家电,9.9元的保温水杯,29.9元的电饭煲,69.9元的空气炸锅。他们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这么便宜?这么便宜能不能用?
一次次拆解中,沈康很快发现了藏在“超低价”之下的秘密。百元以内的各类电器,往往外壳精致,款式美观,看起来不输知名品牌。可拆开漂亮的外壳,工厂的水平到底怎样,钱到底是花在产品表面还是产品本身,一切都再无所遁形。
29.9元的电饭煲,容量是虚报的,内胆由铝制换作铁皮,拆解之后发现,所谓的不沾涂层,竟然是喷了一层黑色的油漆。
69.9元的空气炸锅,在温度上做不到精准,炸什么都半生不熟,需要延长时间,回炉重造。
电饭煲、空气炸锅一类,需要通过3c认证,而许多“便宜货”连3c认证都是假的。“它都不是这个厂生产的,也不是授权的产品,它就贴了一个假的 3c 认证的这个标 。”
样机测试室,实验进行时
测试结果清晰明了:这些超便宜的家电,可以用来煮饭,不过它们为了节省成本,在安全层面做了许多妥协。这些妥协,让食物入口变得没那么放心。
在审核没那么严格的渠道,这些产品尚可销售,且销量很好。而在京东,沈康和同事们早在第一轮就已经将它们过滤淘汰。他们一轮轮拆解便宜货,本就是为了确认品质,上架最物美价廉的产品。“我们如果不对产品质量做控制的话,就只能靠用户自己去打假。”
保证产品质量,也不仅仅靠拆解。
过去两年间,沈康在内的京东买手们还曾无数次折返于产品的更上游,从品牌方、工厂、产线寻求性价比保障。
2020年,破壁机迎来大降价时代,原本两三千元的产品忽然降价到两百元左右。买手们一路向上游追溯,寻找破壁机低价背后的方案是否可行。很快,他们从产线中发现问题症结:破壁机的电机以铜线缠绕,铜价大幅上涨后,许多厂商以铝线取而代之,缩减成本。
4号楼的房间内,低配版破壁机功率、使用寿命等测试随之开始。出结果后,买手团队制定了更详细的质量指标,通过者才能进入京东。而后续是,铝线的产品价格看似低廉,最后在内部通过率却非常低。
买手们的拆解日常
确定材质合规、产品安全后,买手们的产品挑选才正式开始。
每年京东618一结束,沈康和同事们就开始为11.11挑选巨超值家电。6月,产品征集开始,10万件商品汇入,同类型同价位的不同产品都在千件以上。
筛选过程如漏斗淘沙,买手们按照性能、价格、品质、返修、服务质量及匹配关系,层层打分,直到剩下几百款性价比更高的家电。百款产品再进漏斗,寻找最后的30款爆品清单和15款核心产品。
抢在11.11和所有消费者前面,沈康和同事们提前许久,完成了货比三家、打假售后的所有难题,从10万款商品中选出几百款真正有品质的高性价比家电。
也许你也是京东用户,或许你也曾在货比三家后,发现这里是某款家电的价格洼地,但你应该从未听过价格背后的故事。
沈康从资深产品规划变为新晋买手后,开始直面优惠价背后的种种难题。
和客户的沟通、砍价、产品反馈几乎在时刻进行着,细碎的需求穿插在每天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再清晰。
最直观的变化是居家办公的频次几乎降低为0。每天早七点到八点半,他开始雷打不动地搭乘班车前往公司。下班时间却不再固定。
沈康已经记不清那些加班的时间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他的同事却能脱口而出,谈价格前,帮忙加急出报告、做PPT,做趋势洞察。
沈康和同事们在开会
密集而细碎的前期准备,都是为了更实惠的低价。
为了一款75寸游戏电视,团队负责人带着沈康和同事们跟对方死磕,一轮轮谈判,从买手、产品规划到品牌,见了无数人,此前不沾酒的老板和品牌老板一次又一次交杯换盏。到最后,一行人差点追去海外,才终于将售价1.5万元到2万元的电视,谈出9999元的优惠价格。
这是该品牌乃至同等配置75寸电视里的超低价格,也是沈康所在的买手团队日常的一个缩影。
这样的斡旋博弈,发生在买手每一次谈判中。几乎每次出差谈价时,大家都会在飞机上、在路上,想出更多可能行得通的谈价环节,然后在落地后第一时间赶往酒店,连夜整理。不熬大夜,不算出差。
今年夏天,有品牌计划推出不翻面空气炸锅。翻面,一直是空气炸锅用户反馈非常多的痛点之一。产品上市前,沈康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对方。
该品牌原本的市场定价是999元。可京东的买手团队希望能争取一个更低的首发福利。他们承诺予以京东的渠道资源和更大规模的销售体量,以此换取再低一点的优惠价格。
期间,受疫情影响,谈判地点从上海辗转苏州、杭州多地,最终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几番博弈,在一个月后拿到了799元的首发价。
本就优质的产品、首发争取的低价搭配京东补贴的200元食品券,让这款炸锅在上新之初便获得了市场直观的热烈反馈——
上新不到一天,产品卖出12000多台。而各渠道空炸热销榜的top10,平时的日销量平均在几百到几千。
这样的销量出乎所有人意料。可即便最终给出远高于品牌期待的销量结果,也不代表着后续谈价的顺利。
沈康和同事们分析产品成本结构
这个有关空气炸锅的故事,还在继续。
今年11.11开始前,对方想继续给出799元的优惠价,这几乎是品牌让利的极限。
事实上,买手们也清楚每款产品的价值,早在设计生产之初就基本定形,厂商渠道获利多少,售价多少,都是一定的。这也是每次谈价都困难重重的原因。
可即便如此,买手们也坚决不同意维持799元的提议。既然是下半年折扣力度最大的一次,就不能还以同样力度的优惠敷衍。“给消费者便宜太少了。”
谈判比谈首发价还要艰难。买手们先去沟通业务负责人,然后是品牌,后来从品牌内销总经理到全渠道负责人,再到副总裁、总裁,老板与老板之间的沟通谈价。最终在今年11.11,这款空气炸锅的价格达到了30%的降幅,可是买手们对这个结果依旧不算满意。综合考虑之下,他们和品牌沟通,叠加赠送100元的鸡翅鸡米花食品。
既然品牌方基于成本因素,无法再多让利,京东的买手们便依托渠道优势,让利于消费者。
而他们对价格的严苛还不止于此。
那场从六月开始的千里挑一的产品筛选,买手们的选择标准不仅是品质,更是价格。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价位不同需求的产品,都要“超值”。
并肩作战的买手们
无数轮谈价中,他们为需要低价的消费者,选出数十款五折或更大折扣的产品,不需货比三家,也不再需要处处凑满减,绞尽脑汁研究促销规则,直接一口价,可与60天内最低价作对比,不用担心商家虚涨价格。
至于那些想要买中高端品牌家电的消费者,他们也帮忙谈成了超多低价,拿下了京东家电“立减20%”的优惠。
他们要实现有品质的低价,也要为11月争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在。
10月底,和沈康最后一次聊天时,他坚定地告诉「最人物」:关于那款699元空气炸锅的谈价,买手们还在继续沟通。在11.11真正到来之前,他们仍没有放弃再低一点的可能。
当价格、品质都已筛选完成,留给消费者的难题只剩一个:我到底想要买什么功能的产品?
现在,沈康连这部分的困扰,也试图帮忙一起解决。
今年9月,这个成立两年的特殊买手部门再次调整,沈康去到了产品的更前端,去发现行业发展与大众需求,从研发端介入,替消费者找到,他们真正需要的。
买手们在开会
这是一份有关“未来”的工作,却也勾连着沈康一直以来的梦想。早在多年前解构发条青蛙时,少年心中就已生出一个有关科技、智能的未来。此后许多年间,年少时的梦想都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他果决地选择了自动化专业,想研究技术,探索机器人。大学毕业的2008年,大多数同学选择读研深造,他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保研资格,想尽快去实践中探索。
现在,就是离产品研发和跨界融合最近的时候。
想帮烹饪小白走进厨房,他们就反向推动厂商研发可视化的空气炸锅,不到一年时间,新功能炸锅占据近30%市场份额。低糖电饭煲被无良商家炒作,引发公关危机时,他们反而站出来与各品牌合作,制定真实可行的入门标准,淘汰违规品。
他们还研发并申请了定制款口味的专利,比如,如何利用同一款炸锅功能的不同,做出脆的、嫩的、重口的等符合不同口味的食品。
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未来趋势的再次判断。而每一个被挖掘出的隐秘需求,总能创造一次次一夜爆红的奇迹。
当年他们做冰箱的市场考察,去用户家研究家装橱柜标准尺寸,发现许多橱柜只留出了60cm深的空间。他们仔细调研并完成趋势洞察后,向四大头部厂商提出精准定制化需求。
“500L容量,厚度60cm,两侧无需预留过多散热空间,底部散热,柜体嵌入式,定价在5000元-6000元,符合城镇居民双职工家庭的消费能力。”
只有一个品牌完全听取了他们的规格和定价建议,推出了485升超薄平嵌冰箱。冰箱一夜走红,618时开售即售空。这款冰箱成为京东同价位产品销量第一,第二第三名望尘莫及。甚至成为行业里的现象级产品。
不过,在定制需求上做取舍的品牌们,也在销售时,被消费者们因价格或尺寸,适当地取舍了。
社交媒体关于11.11的讨论中,有上海网友感慨,最需要的是超大冰箱,颜值无所谓了,储物量足才最重要。而在更早之前,沈康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向厂商们发出了定制邀请:十字设计,不要那么多的分区,存储空间才是需求本身。
有时候,消费者无法确定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么买手们就把所有可能需要的、好的产品,尽可能挑选甚至研发出来,供人选择。
事实上,就连沈康在年年的大促中,也无法逃过那些产品的安利。他家厨房塞着十几件烹饪类家电,是普通人均小家电数量的2-3倍。空炸、电饼铛、破壁机应有尽有。煎面包、华夫饼、海鲜,样样精通。以至于来京东一年后,他虽然工作强度大了不少,却差不多胖了20斤。
这总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虽然工作挑战和体重都在上涨,但两年前的期望却在一一实现。
2020年,他果决选择放弃安逸的环境,开启新挑战时,最打动他的原因之一便是:曾经那些受制于技术、专利而无法实现的产品,在这里都有机会完成它。
如今,那些千辛万苦谈下的折扣,千里挑一上架然后一夜走红的家电,甚至陡然增加的体重,无一不说明着,他真实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和对人生的掌控感。
这些年来,从放弃读研到35岁出逃,沈康的每一次决定都果决而坚定。他目标明晰:“做产品比养孩子更能保障自己的养老。以后年纪大了,产品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可能比孩子更可靠一些。 ”
在这里,通过工作,通过那些低价而好用的家电,他正切实地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改善。至于那些经由他和同事们挑选的家电,此时也一定正经由京东,送往更多需要他们的人手里。
(应受访者要求,沈康为化名)
*除标注外,图片来自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