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正在主流文化引领下 重新寻找自身定位

首页 > 娱乐影视2022-10-26

网络电影《勇士连》和《特级英雄黄继光》引发全网热议并同时登上全网分账票房榜前位,形成了近期一个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现象。意料之外,是因为在此之前,在此类榜单上排名靠前的多为奇幻悬疑或搞笑喜剧类作品;情理之中,则是因为从2020年的《狙击手》《灭狼行动》《猎鹰突击》,到2021年的《浴血无名川》《幸存者1937》《绝地狙杀》,再到今年的《排爆手》……军事题材网络电影接连呈现出“增量提质”的逆向爆发之势,是时候诞生一两部破圈之作了。

对于网络电影而言,破圈意味着其探索出了一条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双向融合”的创新路径,受到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两个趣味群体的共同认可。由此带来的启示是,网络电影创作的出发点不应仅是创造娱乐大众的商品,更应是在主流文化的引领下重新找寻其文化定位与社会定位,从而不断拓宽其文化路径。

多元化表现、高标准制作——军事题材网络电影的新收获

今年成为军事题材网络电影的收获之年并非偶然。适逢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重要节点,回溯光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表达时代礼赞的作品在文本、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较好地完成了对主旋律、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达,从具体选题到艺术表现上追求多元化,呈现出较高的整体制作品质。

最具话题度的《特级英雄黄继光》播映于英雄黄继光牺牲70周年之际,以颇具匠心的艺术质感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高敬意与缅怀之情。对于“黄继光”这一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创作者着意在细节上发力。对历史细节的创新表达使作品更加血肉丰满——炮弹震出内伤的战士、为了节省弹药而迅即停火的熟练动作、因浸透鲜血而失灵的武器……这些真实的细节恰恰却是最具有戏剧性的,也是最能够触动观众内心,引发共鸣的。在战争场面的展现上,作品同样力求纪实感与艺术性。创作者运用大量手持肩扛摄影镜头,模拟出战士在战场上奔跑、匍匐的颠簸与呼吸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正是置身战场与黄继光并肩作战的战友,以主观性视角见证英雄的涅槃,也更残酷地接受英雄牺牲所带来的精神洗礼。

《勇士连》对红军长征历史中的飞夺泸定桥壮举进行了艺术再现,将大开大合的战斗叙事和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英雄人物形象与生动的细节结合在一起。创作者对视听效果展现出较高的追求,制作水准比较精良。作品多次运用动态定格画面等表现技法,制造了危机时刻屏息效果的“子弹时间”,突出壮烈的英雄人物动作,逼真还原了战场环境,营造真实感。

七月份播出的《排爆手》则讲述了武警战士排爆手的英雄故事。影片既有缉毒、拆弹、“最后一分钟营救”等惊心动魄的情节要素,又融合了动作叙事等类型元素,叙事层次丰富,节奏明快。在制作层面上着意打造真实战场的视听效果,力图将现实化、类型化、奇观化融于一体。

诚然,网络电影比起同类题材的院线电影水准仍存在差距。但可喜的是,从今年的一些优秀作品中还是能看到创作者的诚意与匠心。《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主创团队花费大量时间钻研史料,仅黄继光堵枪眼这场战斗的过程就整理出了11个版本,进行斟酌推敲。由此,这些军事题材网络影片通过还原历史事件与战争场景,适度彰显了暴力美学,较好地达到了网络受众情感的燃烧点,通过类型化、风格化的艺术呈现缝合了作品题材与观众接受之间的裂隙,进而为观众提供了双重仪式感:第一重是观影行为本身的仪式感;第二重是观众在观影中获得的致敬英雄、缅怀英雄的仪式感。

向军事题材寻求突破口——主旋律网络电影的新探索

网络电影顾名思义,是依托于网络媒体而存在、兼具电影属性和互联网特性的文艺样式。曾几何时,“粗制滥造”是网络电影的标签。因追求短期内容变现,网络电影一度产量泛滥,而在制作品质、文化层次上则与“佳作”标准有很大距离,甚至陷入“价值真空化”困境。

2017年起,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网络电影实施了一系列规范举措,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网络荧屏相继涌现了不少主旋律网络电影,在主旨立意、思想内涵方面有所提升,形成了一股风清气正的新力量。

但是,部分主旋律作品也出现了接受受阻的情况,更遑论破圈。原因是,以青年群体为主的网络电影受众,有着年轻态、个性化的审美偏好,如创作不符合青年群体的接受方式、话语逻辑、审美观念,艺术表现上仅仅是中规中矩、缺乏创新表现力,即便向青年群体靠拢,仍无法沟通、弥合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缝隙。文化社会学者甘斯在研究现代社会中不同种类的亚群体及其各自的文化偏好时提出,界定一个群体共同趣味的根本标准即是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一类文化产品如要具备不同趣味文化群体的共赏性,关键要在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两个层次上契合其相对应的受众。

《特级英雄黄继光》和《勇士连》之所以能够出圈,首先就是因为它们在价值观念上找到了“中国精神”这一破题的着力点。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一方面,内蕴深厚、层次丰富的中国精神恰好能够为价值真空的网络电影提供精神依据,以中国精神为内核驱动来“反哺”创作,可以达到提升影片文化层次,实现网络电影价值纠偏、重塑的收效。此前就有《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以“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传奇历史故事为原型,讲述了耿恭大将于荒漠边境率领残部十三人屡次击退匈奴大军的英雄事迹,在表现浓重、绵长的家国情怀与天下情怀的同时,以中国精神体系中内涵丰富的“义”精神为依托,既宣扬了国家大义、忠义、道义的核心道德观念,又将民间市井义气中的仗义、侠义与恩义融入其中,对英雄相惜、肝胆相照、同仇敌忾的义气精神进行了细致描摹与渲染。另一方面,今天的青年观众期待作品是有深度的,能够使人在不长的观影时间内迅速获取一定的精神启迪。军事题材网络电影正是极大地触动当前中国观众的精神需要: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色彩;英雄们分寸必争和誓死守护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奉献精神;战士们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同仇敌忾的情谊,始终能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观众,实现情感唤醒,强化国家信仰,凝聚国族认同。我们看到,《特级英雄黄继光》虽以主人公黄继光命名,但作品着意塑造的是中国志愿军战士的群像,诠释了“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深层主题。《勇士连》追忆的既是在枪林弹雨之下踩着锁链突围的红四团二连突击队员,也是所有付出无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红军战士。同样,《排爆手》致敬的不是一位或两位排爆手,是无数个默默为人民抵御危险,负重前行的无名英雄。

从审美偏好上看,军事题材豪迈、高亢的表现力容易激荡出热血激昂的戏剧张力与艺术效果,能以比较精悍的篇幅,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点燃观众,这与网络电影与生俱来的野生性及个性追求也比较契合。可以说,军事题材创作既能对网络电影进行价值赋能,还能促动网络电影打破圈层,吸引不同趣味公众群体的注意力,从而实现破圈效应。

诚然,网络电影破圈路径不只有军事题材一条,而以“中国精神”为内驱力,进行自我淘汰与更新并激发自身活力,无疑对于网络电影的整体提质转型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作者:卞天歌 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