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博弈》:抓住时代本质 讲好人的故事

首页 > 娱乐影视2022-12-09

刚刚收官的电视剧《大博弈》被观众誉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制造业史诗”。作为知名编剧周梅森的又一部现实题材力作,该剧通过展现北机厂从濒临破产的百年老厂到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的转变,用多元化的博弈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要,自我革新,创新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梅森说,他不仅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制造业的起步和发展,更是时代变革与发展的历史亲历者,“我的创作来源于我丰富的人生经历,来源于我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

酝酿12年创作《大博弈》

《大博弈》是先有的小说,然后再影视化推出了电视剧。周梅森说:“这部作品是我从事写作生涯以来唯一一部重新写过的作品,是在《梦想与疯狂》的起点上,对中国制造、对博弈、对人性的再认识。在我的影视剧作品中,它是完成度最高的。”

周梅森表示,《大博弈》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在2005年左右,中国面临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我由此开始注意资本市场。后来我认识了一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的老总,他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坚持。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发现当地鼠患严重,就从国内采购老鼠药在当地售卖,结果供不应求。之后我一直关注他的状态,几次到他旗下的企业采访,体验生活,受益匪浅。这位优秀企业家丰富而成功的奋斗经历,为我打开了创作视野。正是有这样的积累,一个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开始在我脑海里酝酿,12年后有了这部《大博弈》。”

周梅森介绍,从小说到影视化的过程比较困难。首先是技术门槛。前部分关于重卡装备企业的技术性问题很多,后面关于资本市场博弈的专业内容很多,而高层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多内容要处理和呈现。其次,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混合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各自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博弈的层次和境界。影视剧中,一方面我力求做出时代的高度和深度,要写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另一方面又要让最广大的观众进入我的作品,能够接受我的作品”。

不会重复他人的模式

从《我主沉浮》《至高利益》,到《人民的名义》《突围》《大博弈》,周梅森直言:“我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作家,当然更不会重复他人的模式。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在坚持聚焦现实题材的创作,这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我追着我的生活跑,生活不停下来,我的创作就不会枯竭。”

在《大博弈》中,周梅森的创作注重“新的艺术形式”。“首要就是不走技术派路线,不走悲情路线。感伤情怀、工人困境、工匠精神、劳模奉献、产品升级、技术突破,这些当然值得写,但是这不是我《大博弈》关注的重点。《大博弈》讲的是中国制造在什么基础上、怎么崛起的,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精神是什么。全世界都拿出最好的企业来上市,我们中国却是拿出最困难的企业来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就是这样起步的。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企业家和制造业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一直以来,周梅森的作品个人风格鲜明,通常规模很大,人物关系复杂。“这是我的一贯风格。我喜欢纵横捭阖的感觉,喜欢人物在大的时代舞台上演出荡气回肠的大戏。再伟大的理想、再大的舞台,都是人在表演。所以,我努力写出每个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周梅森认为,这类宏大叙事的作品绝不能端着架子教育观众和读者,也绝不能狗血、悬浮,一定要接地气和生活化。“现实题材、主旋律的故事要想讲好,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紧紧抓住这个时代的本质,二是一定要讲好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