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桂芳)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今明两天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19:23播出。该片共两集,每集24分钟,以恢弘的手笔、撼人的情感、精良的制作,重新发现和阐释医学大家朱宪彝的传奇一生和时代意义。
该片向观众讲述了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杰出的医学教育家、被国际上尊称为“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的朱宪彝的感人故事。1903年,朱宪彝降生在天津老城厢的一户商人家中。在觉醒年代里,他奋发读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朱宪彝以全优的成绩进入协和医学院,与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成为同班同学。经过八年苦读,朱宪彝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朱宪彝与刘士豪在《Science》发表论文,首次命名了“肾性骨营养不良”。新中国成立后,朱宪彝受聘中央医院(现为天津总医院)内科主任,并在天津筹建了新中国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学院(现名天津医科大学)。
朱宪彝是全球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先驱和领导者。上世纪50年代,他倡导并主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研究,亲自率队奔赴河北、山东、江西、新疆、贵州、云南、安徽等十二省四十多个县市进行防治调研。经过长达数年的跟踪调研,朱宪彝向中央提出全民补碘的概念。食盐加碘成为国策,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
1984年12月25日朱宪彝去世。他留下遗嘱:献出一生积蓄;献出全部珍藏图书和10万多张读书卡片;献出自己的一座私人住宅供学校使用;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解剖课教学。
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执行总导演、总撰稿孙磊介绍,摄制组沿着朱宪彝先生的人生轨迹奔赴北京、河北、贵州、海南等地拍摄,采访了30多位朱宪彝生前的同事、学生、亲友等故事亲历者以及多位医学大家。这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首批国医大师吴咸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学家郝希山,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医学专家顾瑛。“一部纪录片中,出现5位院士,这是非常罕见和珍贵的。采访中,他们追忆起朱宪彝先生的为国为民的大医风范和临终四献的高尚灵魂,几度潸然泪下,令人动容。”
整部纪录片通过生动的故事、翔实的文献、珍贵的口述历史,直抵朱宪彝的精神实质,彰显信仰之美、奋斗之美、奉献之美。该片还将于2月1日22:00、2日22:00在天视教育频道分别播出上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