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近况”曝光上热搜:真正精神强大的人有多厉害?

首页 > 娱乐影视2022-11-10

1

娱乐圈“失踪人口”胡歌,被网友偶遇了。

是在一个停车场。

本以为这样的大明星,肯定是开几百万的豪车出行。

没想到一身休闲装,戴着口罩的胡歌,提着环保塑料袋,径直走向一台迷你小电车。

他拔下充电头,随后潇洒驾车离去。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看来这就是他的日常。

我查了一下,他开的是五菱宏光的电动车,售价并不贵。

看到胡歌开如此“便宜”的国产代步车,评论区很多网友被胡歌的低调震惊了:

“幻想的胡歌应该是开哈雷路虎大G,实际上在开代步小可爱。”

“低碳环保的小车,胡歌好棒。”

除此之外,还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他手中的环保塑料袋,想起他和团队一直坚持不懈做环保的事。

没想到,低调了很久的胡歌,又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

明明有大明星的身份加持,出行、生活等方面,都可以更上一个档次,坐更高级更舒适的豪车,请上最贴心的佣人。

可不拍戏的胡歌,和任何一个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车不要求豪华,能代步就行。

菜不用山珍海味,家常菜即可。

在我看来,胡歌已经不在意这些外在,在他心里,有一个丰富而强大的精神世界。

说起胡歌,总绕不开他的少年得志,以及那场车祸。

如果说,《仙剑》让二十出头的胡歌声名大噪,尝到了名与利的味道。

那么那场车祸,就是将飘到云端的胡歌拉下来,对他的灵魂进行一次重塑。

从前追寻的虚名,纸醉金迷的东西,在生命宏大的意义面前,突然不值一提。

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这场车祸就像上天的恩赐,让一直无法静下心思考学习的我忽然有时间去充电。”

他在杂志开了专栏,记录车祸之后自己的心境变化。

一字一句,皆为真情。

在那篇题为《照镜子》的文章里,他写道: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在最艰难那段时间,他听着《百家讲坛》,看着柏杨的书度过。

这些看过的书,读过的文字,都融入了他的骨血,成为他精神世界里的一部分。

和卓伟的那场“较量”,就高下立现。

当年,卓伟突然在微博爆料胡歌和江疏影恋情,并直接@两人。

他本以为胡歌会跳脚,吃瓜群众等着看好戏。

结果胡歌只回复了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其实这句诗词出自南唐冯延巳的《谒金门》。

这里还有个小小的典故,当时冯延巳念完这首诗,皇帝取笑他: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用这句诗词回应卓伟,体现了胡歌的态度:谈不谈恋爱,关你屁事?

看过的书,在他脑海中,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就连和狗仔对峙,都这么有水平。

他一直保留着读书的习惯,走到哪里就将书带到哪里。

去酒店,去机场,很多粉丝偶遇他的时候,都发现他在认真看一本书。

那份专注与虔诚,让人不敢上前打扰。

他说:“那些不演戏的日子,我会把自己丢进书堆里,作为一个读者,就像做一个演员……”

他是真心喜欢书,逢年过节,别的明星给朋友送礼,都是送自己代言的产品,或零食等,而胡歌送的却是书。

当年,他拿到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他的发言,令人记忆犹新。

他说:

这个奖杯我今天拿在手里,并不代表我到了一个多高的高度,而是代表了,我刚刚上路。

这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传承之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但是追求艺术,敬业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

00:22

每一次颁奖典礼,胡歌的发言,总让人如沐春风。

那不是一种提前记下台词的生硬感,那些文字,就像印在他的脑海,只要他想表达,随时都能涌出来。

比起外表的光鲜亮丽,胡歌的精神世界更具有魅力。

不在剧组的日子,他就会消失。

也许在某个雪山之下,看到不修边幅的他在捡垃圾。

在大众没有关注的地方,他在默默做着公益,资助贫苦孩子上学。

有人会说,何必呢?这么有钱,享受生活不好吗?

在他身上,大明星的身份,只是一个工作。

他愿意用更多时间,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去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

他精神上的富足,早已超越了对物质的需求。

我很喜欢他几年前发的微博:

“我既然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着……”

那是梅长苏的话,也是胡歌想说的。

太多人,在追名逐利中,逐渐迷失于对物质的渴求,忘记了我们来人间这一遭,最初的目的。

欣慰的是,在这个快餐式的年代,还有一个人在追求一种小火慢炖的人生。

2

曾看到过一个关于陈道明的采访。

他那时候拍摄《围城》,饰演方鸿渐,为了揣摩人物心理,他几次拜访钱钟书先生。

他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挺浮躁的,可在和钱老先生聊天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特别可怜——就是在学问面前,就特别可怜。

因为钱老先生的生活,与别人追寻的,奢华享乐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钱老先生的家中,十分朴素。

没有录像机,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电话,只有一屋子的书。

陈道明说:你知道他家里唯一响的东西是什么吗?——药锅子。

药锅子一到时间就噗噗儿响。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干扰。

在钱老家中,你可以闻到书香,享受到真正的安静,也感受到什么是从容。

“突然间就感觉,你在那个文化面前,什么都不是!”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那时候的钱老,早已是文学大家,著作等身。

他完全有能力,去享受更昂贵的生活,买高级家电,住更大的房子。

可他不稀罕那些。

对他而言,那都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

他需要的,仅仅是书,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就足够丰富他的内心与精神世界。

世人汲汲营营,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

想要更多钱,想要漂亮的衣服首饰,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

可拥有了这一切的人,就一定会得到心灵的满足吗?

还会有人有比你更大更漂亮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昂贵的衣服和首饰。

欲望的阀门一旦打开,就很难止住。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很难快乐的原因。

我们一直在追寻物质的满足,却忘了精神世界的富足。

人生,其实应该适当做做减法,想想清楚,什么是真正需要的。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就像王阳明说的: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人活到极致,就是素与简。

3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需要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而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学会,给你的人生做减法。

首先,是减少自己的欲望。

仔细想想,你是否时常对着满柜子衣服,还喊着没衣服穿,是否看到别人种草的首饰包包,就觉得自己也想买?

可你真的是必须要这些吗?

其次,要减少无用的社交。

我们总以为,多个朋友多条路。

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关系,真正需要的时候,能帮你的,往往还是那么几个。

把时间都花在无意义的社交上,反而忘了,最需要陪伴的,是家人。

深夜的酒,不如清晨的粥。

夜夜笙歌,不如与家人促膝长谈,伴灯夜读。

只有把这些空间腾出来了,内心才有所安放。

最后,就用《阿甘正传》里很喜欢的一句台词结尾吧:

“我觉得人的心智成熟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