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网课成了刚需。
但谁也没想到,网课还能闹出人命。
近日,河南一名女教师上网课后离世,引起全网关注。
据悉,刘老师在半个月前开始遭到网暴。
最后一次课堂上,网暴更是变本加厉。
刘老师被再三刺激后,情绪激动地退出直播。
原本没有心脏疾病的她,两天后被发现心梗去世。
刘老师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深挖下去,竟扒出一个有组织成规模的网暴团伙。
他们被称「爆破猎手」,专门入侵网课平台,用刷屏、涂屏,放嘈杂的音乐、视频等方式扰乱课堂秩序。
甚至会用污言秽语攻击素不相识的老师。
不难发现,这些爆破手并非专业黑客,他们入侵网课也无需任何技术。
这一系列暴行之所以能够实现,靠的是和班上学生的里应外合。
个别学生因为不满老师,便把课堂会议号和密码提供给爆破手。
课堂的失序,老师的惊慌,令这些幕后主使感到报复的快感。
事后,还有人把过程录屏发到网上,名为「整活」。
引来更多人附和玩梗。
更讽刺的是,人命悲剧也并未唤起他们的良心悔过。
一些参与者甚至在微博上阴阳怪气,指去世老师心理素质差、没有幽默感……
给逝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这不禁让人感叹。
师生关系何以扭曲至此?
14年前的一部电影,同样讲述了一个极端案例,或可帮助我们剖析背后症结——
《裙角飞扬的日子》
La journée de la jupe
影片主演是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出演过许多神经质角色的她,堪称疯美人天花板。
在这部戏里也不例外。
53岁的阿佳妮饰演法语老师索尼娅,一袭白衣,不苟言笑。
一天,正上着课时。
她竟突然举起一把枪,挟持了整间教室的学生。
喝令他们躺在地上,掏空口袋,不许轻举妄动。
当有学生试图反抗时。
她直接开了一枪,擦伤了一名学生的大腿。
警察打来电话试图调解,被她断然拒绝。
同事和家人动之以情,也没能动摇她。
警方迫不得已决定强攻,派一小支部队潜入教室下面的通道。
没料,也被她砰砰几枪击退。
她到底想干什么?
实际上,挟持了所有学生后,她只做了一件事——上课。
完全和往常一样,维护课堂秩序,要求所有人认真听讲。
唯一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一把枪。
这显然也让她的管教容易了许多。
她向学生提问问题时。
以往不学无术的学生,也能学进去了。
当有学生犯错、顶嘴时。
她只要用枪抵着学生胸口,就可以让对方尽快领悟要点。
整个教室因恐惧陷入沉默时。
她竟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既站在长辈的立场敦促他们上进,也设身处地体谅学生的难处。
如此大费周章,到头来却整了出爱的教育?
这样的夸张讽刺,恰恰是为了凸显一种有悖主流观念,却早已普遍存在的现实——
不断恶化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向来复杂。
但很难想象,能激化到这种地步。
和河南女教师死亡后暴露出来的问题相似。
学生会因为厌学,做出突破伦理底线的事情。
有的学生会出钱将课程会议群曝光给爆破猎手。
默许这些网暴者在课堂上胡作非为,强行霸屏,放嘈杂的音乐,播污秽的视频,恶言辱骂老师。
对此,这部电影则从老师的立场传递出身为人师的无奈,以至于绝望。
索尼娅的学生,几乎个个都像脱缰的野马,不服管教,厌恶学习。
就在犯罪事发当天,学生就集体迟到。
上课多时,喧闹声还迟迟难以平息。
她只是让一个同学把外套脱掉尽快进入状态。
就能引来周围七嘴八舌的讨论和无休止的嬉笑。
好不容易将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
哪知,索尼娅只是叫学生背诵课文,竟然被毫不留情地拒绝。
其他同学也在一旁不断起哄,就等着看老师的笑话。
而且,两个学生还公然藐视课堂秩序,背着包离开座位。
索尼娅上前阻拦,喊他们回到座位上。
没想到,突然,学生的包里掉出了一把枪!
索尼娅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拿走这个危险的,不该出现在课堂上的东西。
但在来回拉扯时,却不小心误伤了学生。
教室乱成了一锅粥。
学生也火上浇油,叫嚣着「老师你要完蛋了」。
这让索尼娅恐惧之中又添怒火。
她所幸一把夺过枪,夺回老师的威严。
威胁学生回到座位上,乖乖上课。
开弓没有回头箭,女主就这样从一个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变成了一个「恐怖分子」。
这并不仅仅只是她个人教学能力的问题。
这所学校里,不止她一个承受着这种压力。
同事也表示,一个小时的课,光是整顿纪律就要45分钟。
一节课下了,没被所有人诅咒一遍就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这些学生可不仅仅只是调皮。
索尼娅每天都能从学生身上,见识到人性之恶。
上课时,她被迫忍受着学生对她从外貌到人格的蔑视、羞辱。
下课后,也依然会被暗箭不断中伤。
有人向她的信箱里丢恶心的字条,有人会烧毁她的汽车轮胎。
逼得她已经到了要靠药物稳定情绪的地步。
显然,是这些长期累积的愤懑、憎恶、绝望,一步步将她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影片通过侧面对女主的「洗白」。
借家人、同事,以及部分学生对她的维护。
将问题主要归咎于三观未成形的学生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郊区的公立学校中,学生大都是少数族裔,都出身于移民的贫穷家庭。
贫民窟的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的边缘身份,让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
他们惯于和社会闲散人员拉帮结派。
他们骂人、打架、吸毒、甚至强暴女生,年纪虽小却坏事做尽。
对抗老师,有意扰乱课堂秩序,更是给了他们挑衅权力上位者的快感。
加之这些学生本身心智不成熟,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
同龄人之间极易互相影响,让个体之恶变成群体之恶。
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衅,也极易演变成全班学生对老师的霸凌。
就像片中,一个班里,几乎大部分学生都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词挂在嘴边。
当这份恶意瞄准老师时,没有人提出异议。
在网课爆破团体中,这种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悲剧事件曝光后,就有参与网暴的当事人表示,自己只是跟着朋友开玩笑骂了几句,没有想到会死人。
作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还在试图撇清自己的罪责。
很明显,自由无约束的环境纵容了这种恶意的疯长。
家庭无暇照顾,学校也疏于管理。
自生自灭的态度,让学生更加肆无忌惮。
这种情况下,越负责任的老师,反倒越不受学生待见。
索尼娅总想竭力扭转不堪的教学现状,改变错误的管理制度。
除了认真完成授课,她还曾公开反对学校禁止女生穿裙子的规定。
却被盲信极端宗教的学生排斥、辱骂,被学校视为异端。
但有的老师选择迎合学生的情绪,索性就用宗教解释一切。
反而在学校混得如鱼得水。
这与河南教师死亡事件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有报道称,帮助学生挑衅的网暴者大多是社会闲散青年 ,或是混日子的学生。
许多人也算是现实社会中不被重视的边缘群体。
除了跟风者外,大部分人的爆破行为并不是为了赚钱,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同时,抱团彰显个性,刷刷存在感。
来源:触乐,下同
网课平台的虚拟性更是打破了线下教学中明晰的权力关系,给了他们更多的发挥余地。
他们针对的目标,大多也都是一些「责任心过强」的老师。
很多老师为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会在私下额外补课。
补课时不会使用学校统一的平台,这才给了爆破手们可乘之机。
而且,面对网暴,老师大可一关屏幕了事。
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留在直播间不断尝试解决问题。
和电影中一样,对这种情况,学校很少针对性地出台惩戒和改善措施。
一般都会选择息事宁人,劝诫老师多加管教,顾全大局。
这才导致一切向越来越极端的方向发展。
河南老师去世后,人们才后知后觉,这一网暴团体几乎是和疫情后网课的普及同时出现的。
今年9月还曾被集中曝光过。
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使其愈演愈烈,发生网暴致死的惨剧。
即使在电影,索尼娅老师的「反杀」也不过是一种补偿性的幻想。
当教室彻底陷入混乱后,一切愈发不可收拾。
最后,这一极具反叛性的教师形象依然回归了传统的牺牲者形象。
索尼娅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主动做了替罪羊,被不知情的警察开枪打死。
她用死亡,换来了学生的乖顺,以及校园里裙角飞扬的权利。
人们这才开始重新审视教育问题。
这又与现实何其相似。
遭受网暴的老师一再隐忍,最终被压垮。
血的教训暴露出的却不只是教育的问题,更有社会的弊病。
恶意滋生、缺乏监管的平台,还有事情曝光已久,却仍未予以重视的学校。
这些都在加剧着事态的恶化。
就像索尼娅所受到的伤害,虽是出自学生之口,但却滋生于社会结构性的偏见和痼疾。
归根结底,教育是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完成的,只靠老师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
可如今,老师成了兜底人性之恶的人,学校成了全社会的托儿所。
这才是最悲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