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妈呀,马斯克的机器人没穿衣服就出来了

2022-10-02 16:31:18

哎妈呀,马斯克的机器人没穿衣服就出来了

因为《变形金刚》,人们产生一个固有联想,四轮车跟机器人大概就是一个东西——伊隆·马斯克估计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把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起名“擎天柱”(Optimus),并在今天展示了一台原型机。

《变形金刚》里的擎天柱丨GIFPY

尽管它没像 Atlas(波士顿动力的双足机器人)表演后空翻,甚至不能称之为“稳健行走”,但至少如约而至。对比那些想做科学研究和技术积累的“同行”来说,特斯拉的开发速度明显更快。

特斯拉的擎天柱丨直播截屏

马斯克很早就公开谈论人形机器人的价值。而他的拥趸们,总是相信他判断的未来。那么,不到一年之后,马斯克设想的人形机器人,究竟怎么样?

擎天柱来了,贼“便宜”!

在没有连外部电源线的状态下,Optimus 慢悠悠地走到台前,身高大约 173cm,体重 73 公斤,体形贴近一个成年人。它所有的内部非关键零部件都裸露在外,看得出来是一台“原型机”。

它在向人们招手丨直播截屏

机器人公司 Engineered Arts 的 CEO Will Jackson,在 AI Day 之前说过对擎天柱的期待,“我在演示时会更关注机器人的手是否能和物体舞动,比如用一只手抓握,同时用两只手会更难。像握手、移动手臂、打招呼都不值一提,无论它有多像人。”

在一些机器人专家眼里,会走动并不能让人眼前一亮,得会解开魔方才行。

在现场, Optimus 跟观众挥挥手之后,特斯拉放出了一段 demo 视频——Optimus 将一个箱子从一个区域搬到另一个区域,给植物浇水,甚至在工厂工作了一会儿。

它在给植物浇水丨直播截屏

它在工厂干活丨直播截屏

Optimus 全身共有 28 个电机,包含 6 种不同设计。视频展示中,大扭矩电机可以提起一台三角钢琴。小电机来保证动作的灵敏精准。具体在手部性能上,它具备 11 个自由度,能抓起大约 10kg 的物品。

大扭矩电机可以提起一台三角钢琴丨直播截屏

它懂得迈节省能源的步态,做全身协调运动丨直播截屏

特斯拉将造车的很多经验迁移到人形机器人上。Optimus“大脑”运行在 Tesla SoC(系统级芯片),导航用的 Autopilot 系统和电动车上类似,还有电池组、冷却系统等,甚至和电动车安全测试相同的预测模型。

它的身体构成丨直播截屏

马斯克说,想让 Optimus 大规模量产,大概在“百万”这个量级,最后还会将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降低到两万美元左右,还不到一台特斯拉电动车的价格。也许未来在特斯拉工厂里从事重复枯燥工作的,还真是“擎天柱们”。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原教旨主义”

马斯克不想让 Optimus 像“前人”,比如 Atlas 一样。

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丨视频截图

说白了,它们建好足够大的动作库,在里面随意调用。“现在市面上的人形机器人,普遍没有智能的大脑,”马斯克说道。特斯拉已经推出了四轮机器人——汽车,将自动驾驶中的视觉传感和 AI 等日臻完善的技术,复用到同样需要这些能力的机器人领域,是很合理的路线。

特斯拉机器人的概念原型和版本迭代丨直播截屏

8 月马斯克给《中国网信》的投稿中写道,“当有一天我们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即现实世界的 AI 问题)后,就可以将 AI 技术推广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这将比汽车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斯拉已经着手将机器人投入工厂测试。届时取代一部分危险性工作,覆盖一部分人力成本。等待生产规模扩大和成本下降,机器人将会更加实用。“远景目标是让其服务于千家万户,比如做饭、修剪草坪、照顾老人等。”马斯克说。

擎天柱还要多久才能成家庭机器人呢丨直播截屏

当然外界也在猜想,特斯拉这么做是否也有自己的“无奈”。今年 4 月,马斯克在公开采访中表示 Optimus 是特斯拉增长的“第二曲线“,因为自动驾驶业务应用不及他的预期。在 2019 年的“Autonomy Day”中,马斯克承诺到 2020 年会有 100 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但两年过去,特斯拉还未交付这样的汽车。

但并不是将自动驾驶中的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放到机器人里,就完事了。特斯拉笃定将会在未来几年对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量产,但未来是多久,我们没有定数。在这期间,人形机器人还要经过漫长的实际场景的探索和实验,才能实现马斯克所说“服务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

比尔·盖茨曾经表示,“目前机器人在最有能力的人手中,仍笨重不稳定,也许仅仅是未来 30 年我们如何使用机器人的一个开头线索。就像你无法预见,缓慢且笨重的计算机有一天能通过 YouTube、Skype 一样进入我们生活。”

人和机器的新时代共生

1921 年,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Čapek)为后世机器人科幻故事贡献了一个万能模版。《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里,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类人机器(robot),被用于在工厂中充当劳动力,直到某一天,他们意识觉醒,向人类发起反击。“robot”第一次出现,源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奴役,苦工”。科幻像是某种预言,加速了世人对于未来世界的构建。

于是在 1927 年,人类便教会机器人“接受指令”。Televox 能“接电话”,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操作开关,简单控制与其相连的设备。但他怎么看,也很难说“类人”。

Televox丨图片来源 hackaday

大概 10 年之后,工程师在电路板基础上,加上铝制的四肢和躯干。Elektro 能走路、交谈、抽烟……在行为上,也更像人,只不过程序是被设定好的。

Elektro丨维基百科

许多人将此看作类人机器人的起点。但对于替代人的工具制造上,人类为什么一定执拗于“像人”?

大概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机器人最终要在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工作,走廊的宽度、阶梯的高度、扶手的位置等都是按照人来设计的。”如果我们想让机器人适应环境并能做人类所做之事,他就得拥有与人类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状和能力。”马斯克说。当机器人模仿出人的外形和行为,就能获得人类好感,至少看起来,没那么强的“侵入感”。

人们一直是在朝着想象在努力的,只是资本和商业市场越来越清醒了。是否以“人形”出现不再重要,“实用”才是第一要义,机器“人”被泛化出来更多含义。比如在你脚边围着转的扫地机器人。

就连千禧年以来,最成功的双足机器人阿西莫(ASIMO)也穿梭于各种展会间,作为一种展示日本科技实力的“吉祥物”般存在。这是一项涉及机械、电气、材料、传感、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难题。很多研究仍在早期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 robot 理解显然也与 100 年前不同——人类制造机器人,制造的是工具,人类双手的延伸。

旧金山议员曾经呼吁,对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征税,以缓解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进程。当科幻故事映射到现实世界,更复杂,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人造人”的幻想和改造,会不断变化下去。

参考文献

[1] https://mp.weixin.qq.com/s/j2ACvE1RZ_Q0mmu65yrhVw?forceh5=1

[2] https://www.wired.com/story/wired-guide-to-robots/

[3] https://www.teslarati.com/tesla-ai-day-2022-new-roundup-updated/

[4] https://36kr.com/p/1838622743634944

[5] https://mp.weixin.qq.com/s/guwiFI0giF3O70WoFzS9wA

[6]

作者:沈知涵、biu

编辑:卧虫

封面图来源:特斯拉 AI Day 直播截图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