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三年研发投入仅14亿元遭质疑 董事长独家回应本报:系高效规划下的合理费用区间

2022-09-21 08:31:56

零跑汽车三年研发投入仅14亿元遭质疑 董事长独家回应本报:系高效规划下的合理费用区间

    公司启动招股,预期9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本报记者 贺俊

    见习记者 靳卫星

    9月20日,零跑汽车启动招股,预期9月29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金公司、花旗银行和建银国际。届时,零跑汽车将与“蔚小理”齐聚港股。根据交易条款,零跑汽车计划发售约1.31亿股,每股定价介于48港元至62港元,每手买卖单位100股,入场费约6262.49港元。

    记者注意到,零跑汽车上市并未采用“蔚小理”使用的海外红筹架构,而是以中国境内架构直接在香港发行H股。若最终成功上市,零跑汽车将成为造车新势力港股“第一股”。

    针对外界对零跑汽车研发投入少的质疑,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回应称,2019年至2021年公司花费14亿元研发出三款汽车,这是在高效规划下的合理费用区间。

    坚持全域自主研发

    和垂直整合

    零跑汽车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零跑汽车近几年销量增幅非常大,从7月份起,交付量已开始超越“蔚小理”。另一方面,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和垂直整合战略,研发实力较强。

    具体来看,今年7月份,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交付量反超“蔚小理”,达到12044台,单月同比增长超177%,1月份至7月份累计同比增长244.8%;今年8月份,零跑汽车的智能电动汽车交付量达到12525台,同比增长超180%,1月份至8月份累计交付新车76563辆。

    从零跑汽车历年销量来看,2020年公司共计交付8050辆智能电动汽车,较2019年增长676.3%;2021年合计交付43748辆汽车,较2020年增长443.5%。同时,零跑汽车营收增长迅速。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车总收入分别约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

    零跑汽车为何坚持全域自主研发和垂直整合?朱江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域自研+垂直整合是构建企业底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逻辑是从底层开始进行系统及电子部件的平台化开发,使其能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灵活复用,使零跑汽车的研发更加高效且更具成本效益。”

    全域自研和垂直整合离不开研发投入。但从零跑汽车的招股书可看到,其2019年至2021年三年研发费用合计仅为14亿元。面对外界对其“全域自研”口号以及研发投入少的质疑,朱江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首次对外澄清,“这是在高效规划下的合理费用区间。其次,全域自研不是空话,实际上零跑汽车已经做到了,我们开发出了诸多核心零部件,今年交付的10余万辆车中,每辆车的电池包、电驱总成、车灯、智能座舱的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等都是我们自研制造的。”

    由于全域自研,零跑汽车是否浪费了很多时间、丧失了很多先机?朱江明对记者表示,“从底层开始做确实相对较慢,但好处是能够实现平台化、多车通用。实现平台化后,未来研发速度会越来越快。”

    零跑汽车

    仍在“生死线”徘徊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零跑汽车依然是一家亏损的新能源车企。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车经调整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根据公司相关公告,亏损增加或与招揽人才、投资研发活动、营销活动等导致的经营开支增加有关。

    另一方面,随着利润率较高的智能电动汽车交付量增加,以及规模经济令单位成本降低,零跑汽车的毛利率逐年改善,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车毛利率分别为-95.7%、-50.6%、-44.3%。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已进一步改善至-26%。

    朱江明坦言,零跑汽车仍在“生死线”徘徊。朱江明进一步表示,“在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发展路线下,结合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可以做到兼顾智能化领域发展与成本把控。目前来说规模化仍是新能源汽车实现盈利的主要道路,零跑汽车在过去七年坚持建立全域自研垂直整合的技术路线,目前正进入加速阶段,争取通过扩大用户社群及规模效应实现盈利目标。

    对于电动汽车下一步竞争重点,朱江明认为是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目前还不成熟。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