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霍莉
银行股,再度扮演托底角色。
上周五,在多项政策利好下房地产和银行板块逆市上涨,带动A股大盘上扬。其中,银行股集体“飘红”,收获较大的涨幅,青岛银行报收涨停,浙商银行、宁波银行当日收盘分别大涨5.48%、5.2%;同日,青岛银行港股、浙商银行港股走势更为亮眼,盘中均一度上涨逾40%。
较早前,网络大V云蒙因投资受挫而公开致歉,自述高杠杆重仓银行股损失惨重。一段时间以来,银行股整体表现较“菜”,此次难得的大涨再次引发投资者对于银行股估值的关注。房地产授信政策的支持、个人养老金的正式启动、降准落地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能否推动银行股价值重估?
回顾2018年一季度,银行股市净率一度保持在0.9倍以上,部分优质银行股市净率一度站在1.5倍以上。不过,2019年末以来,A股上市银行股的估值持续下行,“破净”面积不断扩大,至今估值已经“腰斩”,股价也跌出了“白菜价”。
在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但信贷投放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限制。银行股市净率普遍超低,意味着银行股权再融资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制约着上市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补血”的能力。
“估值低位”“有较大修复空间”等,是银行业分析师用以描述银行板块最多的词汇,然而市场貌似并不领情。近一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融资受限,银行股估值再度受到拖累。尽管银行经营业绩稳健,盈利向好且资产质量也不断改善,但仍然挡不住市净率不断探出历史新低。
虽然估值低得不寻常,但市场似乎已习以为常。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只有0.46倍,市净率高过1倍的银行股只有宁波银行、成都银行和招商银行等3股;超过一半的银行股市净率低于0.7倍,其中北京银行、渝农商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市净率甚至低于0.4倍。
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业的估值伴随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期而波动,更与经济指标、信用指标、政策变动、监管形势等诸多因素发生联动。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的“拐点”迹象已有显现。11月以来,房地产、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利好措施密集出台。尤其是,近日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主动拓宽房企融资渠道,各国有大行纷纷跟进落实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地产金融16条”,向多家全国性房企抛出大额授信,意向融资已超万亿。
与此同时,个人养老金业务也于上周五正式“鸣枪”起跑,业界预计此项业务每年或将给资本市场带来一万亿的资金增量。由于个人养老金以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为主,高股息率、超低估值的银行股因此也成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重点关注标的。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宣布将于12月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维持低利率环境。此外,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是引发市场期待。
合理预估,上述诸多积极因素极大地改善了市场预期,银行板块的估值将逐渐筑牢底部,酝酿再度“抬升”的机会。
依然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股的价值重估难以一蹴而就,特别是国有大行,仍受制于宏观经济、房地产等多方面政策的变化。在此情况下,银行股的估值层次较为明显,部分中小银行获得了领先于行业均值的重估机会。
总体上看,只有在经济复苏的顺周期下,银行股才能实现业绩与估值“齐飞”,正如一位银行业分析师所描述——经济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复苏前景是曲折的,复苏交易也是曲折的。
2023-03-22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6
2023-03-22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