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江村大墓外藏坑(1号发掘点)内出土的陶俑
海报新闻记者 陈嘉伟 西安报道
9月14日,一条“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在近些年考编考公热潮的大环境下,带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着实让人意外。
有媒体评论指出,要打破“招不到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地方要搞清楚为什么没人来,并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但实际上除了地方需要改进之外,这一问题还折射出我国文保人才紧缺的现状。
考古编制岗无人问津
9月14日,一条“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
相关视频里,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晓刚表示,由于今年各地省级考古研究所增加了很多编制,这导致愿意来敦煌的应聘者更少。一个招聘名额,在报名时有五、六个人应聘,毕业院校都很不错,但最终全都弃考,相关名额也被浪费掉。
视频截图 图源:猛犸新闻
在接受天目新闻采访时,敦煌研究院人力资源处工作人员表示,招聘岗位无人问津的情况基本属实。“我们现在缺的是博士高层次人才,考古专业招两人结果只有一人报名,招聘计划经常落空。”该名工作人员坦言,敦煌研究院的待遇福利在文博行业中不算少,肯定不是垫底,“不愿意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域性因素,一些博士宁可收入少一点也要去兰州工作,不愿意来敦煌。现在整个研究院每年招到的博士大概四人左右,本科与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大概十一二人。”
据敦煌研究院官网信息,其考古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25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8人、 馆员7人、助理馆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8人。
有媒体评论指出,要打破“招不到人”的问题,就需要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先理清为什么人才不愿来、为什么人才留不下的问题。弄清楚是待遇问题,还是成长空间问题,亦或是生活配套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留下不是“奉献”,让情怀不是负担,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才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
网站截图
“小马拉大车”的困境
地方招揽人才的困境,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通达性等方方面面有关,但由于考古、文保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面临的困境,或与我国文保人才紧缺同样有关。
关于我国文物以及相关文保人才的现状,经常被比喻为“小马拉大车”。
2021年11月3日,国新办就“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会上表示,我国不可移动的文物是76.7万处,国有的可移动文物1.08亿件,但是全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7.57万人,一些文物的大市大县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的,主要是和海量的不可移动、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相比,17.57万从业人员捉襟见肘。
上述两组数据相较之下,用“小马拉大车”比喻,的确毫不为过。
更为现实的一个例子发生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该遗址距今约5300年,为学界公认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阶段代表性遗存,也是迄今已知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凌家滩遗址2008年至2018年的考古挖掘工作由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吴卫红主持。在接受半月谈杂志采访时,吴卫红说,各级政府对凌家滩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都很支持,“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缺人。”为此,吴卫红只好在网上发帖招募志愿者。
2020年6月,凌家滩遗址启动新一轮发掘工作,但人手紧缺问题仍未缓解。负责此番发掘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张小雷说:“2020年,凌家滩发掘增加了一个人,不过,考虑到所里各类急活层出不穷,我们这两个人也很难保证同时在工地。”
据了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能从事考古发掘的研究人员只有20余人,却要负责安徽全境14万平方千米内的发掘工作,长期只有1至2人负责凌家滩发掘。
自1987年发掘以来,面积超220万平方米的凌家滩遗址,总发掘面积仅有不到5000平方米,占比不足0.3%。
2020年,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高考成绩,却“爆冷”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一时间舆论哗然,不少网友对此十分不解:高分状元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热门专业不选,偏偏要选“冷门”“生僻”“没有前途”的考古?公众的反应,恰恰反映了目前我国在文物保护相关问题上的人才困境。
资料图
山西开展“订单式”文保人才培养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曾表示,“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不足,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也有待加强,大量文物保护难题因缺乏科技支撑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多年来,为了缓解文物科技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文物行业只能从其他学科‘借人’来用。”为此,樊锦诗建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国新办举行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力争到2025年文物科研人员数量增长25%,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人才。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文保人才培养方面,文物大省山西走在了前列。
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发布,未来5年,山西省将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定向培养600位文物全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学培养,2022年招生计划为120人,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每个方向招60人,学生入职后直接为事业编制。
据了解,山西省免费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的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上述“《实施办法》”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程书林对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做出了具体说明:“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大学共同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学生单独编班。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操,使考古方向的学生会发掘遗址、墓葬,编写发掘简报;文物建筑方向的学生,要掌握建筑测绘、制定修缮方案;博物馆方面的学生能编写陈列大纲、布置简单的展览。”
程书林说,为了使学生在未来更加适应基层文博单位的工作,“我们专门编制了针对性较强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性、实操性,在四年的培养中,两年半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年半时间侧重于实践教学。毕业生定向就业后,能够承担考古、文物建筑和博物馆三方面工作任务,基本满足基层工作需求。”
据山西省招生办此前信息,山西省第一批本科A类定向院校志愿征集计划显示,除大同天镇县、临汾永和县等8个县之外,其他各县均已完成文物全科专业招生指标。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6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