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裁员!核心业务大盘不稳,雷军的造车梦还能不能救小米

2022-12-21 08:33:12

小米裁员!核心业务大盘不稳,雷军的造车梦还能不能救小米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截图)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临近2022年底,又到了各家公司盘点今年业绩、定制明年目标的时间节点。牵涉于其中的员工“优化”往往是重要一环。

今年,小米公司的裁员引发外界关注。有来自某社交平台消息称,小米计划裁员约6000人,涉及手机、互联网等多个业务。12月19日,小米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确认了年底裁员的消息,“履行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为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双倍金额折算。”但其否认了传闻中的裁员规模,并表示已经取证开始走法律程序。

小米的年底裁员,让外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手机市场的彻骨寒意。而谁又能成为小米在手机之外的新增长引擎?12月20日,小米集团股价收于10.56港元,降2.04%。距离其19.34港元的52周股价高点缩水45%。

年底裁员

小米这波年底裁员引发外界关注,传闻中的规模是重要原因之一。

小米今年三季报披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有35314名全职员工。传闻中的6000人规模,意味着小米可能要裁掉其近1/6的员工。

不过看起来,处在这场风暴中心的个人们,大多都是对局部细节的描述,并不掌握整个风暴的全貌。

有小米员工在某社交平台称,这波裁员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不过也有小米员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公司的年底裁员确实已经开启,但每个部门的情况并不一样。据她了解有的部门直接裁了将近一半人,但有的部门动静并不大。她还认为,公司员工一共才三万多人,六千人的裁员数字有些过于夸张。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小米这波裁员,于其旗舰机小米13举行发布会的12月11日前后启动。与其它互联网企业相同,降本也是小米这波裁员潮的方向之一。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今年三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就曾表示:“降本增效是我们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的规划,怎么样提高我们的人效,降低我们的成本。”

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小米营收约为705亿元,同比降低9.6%。当期其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滑59.1%。此外,其117亿元的毛利润同比降低18%。16.6%的毛利率也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而将时间拉长到今年前三季度,小米约2140亿元的收入同比降低11.8%,约362亿元的毛利润则同比下降17%。约71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60%。

需要提及的是,小米今年三季度48.82亿元的销售及推广开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一支出今年三季度的营收占比约为7%。去年这一比例约为6.3%。此外,今年三季度小米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4.7亿元,去年同期则是正向的16.5亿元。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宏观经济不振手机市场低迷,小米公司手机市场份额缩水,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第四季度业绩承压也较大,通过裁员降低成本是可以理解的操作。

他同时认为,小米这波年底裁员之所以受到外界关注,原因在于进入冬天以来互联网大厂都在实行降本增效,但小米裁员信息一直相对较少。此外,裁员容易引发外界对造车、造机器人等小米新兴业务的看衰联想。

手机之外

手机这个占自己收入六成的支柱业务的下滑,是小米业绩惨淡的重要原因。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在去年8月许下了“小米将用3年时间,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当时多家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二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首次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

但今年小米在手机市场是另一番景象。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这三大业务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取得425亿元收入的手机业务,同比下滑11.1%,在三大业务中下滑幅度最大。

此外,当期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减少8.4%至4020万台,智能手机的ASP(平均销售价格)也同比减少3%至1058.2元。小米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本季度境外市场增强了促销力度,以及存货减值拨备增加的影响所致。

不可忽视的是,小米手机下滑背后,整个手机市场大盘都在缩水。

Counterpoint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12%,其中位列第三的小米同比下滑9%。事实上,在这张榜单中只有苹果保持了正向增长。国内市场更不乐观。同样来自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也同比下降约12%。其中,第五名小米18.6%的跌幅未能跑赢大盘。

Counterpoint还在一份报告中称,小米手机在中国的库存水平在“618”购物节后达到正常水平。但其全球库存压力至少要等到第四季度节庆促销季,才能够真正得以缓解。

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小米手机“不扛跌”一方面在于其重营销而轻研发,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另外,小米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制造了一系列新品牌和大量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在市场上升时期可以实现快速市场收割,但在消费低迷时期,多路出击的结果是大量消耗了资源而产出不足,最后不得不快速收缩。”

确实,在手机之外,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在小米总营收中的占比日渐提升。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这两项业务在小米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27%和10%,比去年同期各提升0.2%和0.6个百分点。但消费需求疲软下,这两项业务的收入下滑幅度更大,分别为9%和3.7%。

重金投入的汽车业务也被小米寄予厚望。今年三季报会议中,小米集团副总裁兼CFO林世伟曾透露,小米到2024年上半年实现智能电动车量产的目标进展顺利,目前小米的电车研发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公司在造车方面的总投入是18.6亿元。

但它目前还未能趟过的关卡是,何时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此前有消息称,其预计于明年年6-7月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有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能源汽的生产资质一直就在收紧状态,并不好拿,“太多同质化项目了”。此外,他认为,目前电动车市场格局已基本确定,而小米汽车还在PPT上,后来居上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