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历时52年,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民航商用飞机。
9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C919已完成取证前的试飞任务,即将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给首家客户东航。
从总装下线到完成取证试飞,C919用了近七年时间。
从2016年12月首架机交付试飞中心,到第二年5月在上海首飞,再到转场西安阎良开展后续试飞取证试验工作,C919先后完成多次试飞,身影遍及烟台、郑州、武汉、桂林、北海、北京等地,终于在2022年8月1日完成了取证试飞。
图片来源: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而中国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整整52年。
1970年,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这份报告中将飞机代号定为“运-10”,这就是后来为大众所熟知的“运十”。
两年后,“运十”设计方案通过了审查,1975年,运十的设计图纸出炉。
历经十年艰辛与坎坷,1980年运十首飞成功。中国成为全世界少数几个自主研制大飞机的国家。
就在所有国人以为民航客机梦终要圆满时,风波又起。
彼时的中国,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依然较为落后,缺乏大型部件的生产能力,在航空材料学领域更是处于弱势。
另外,参照波音707四发飞机设计的运十,已经落后于当时世界民航发展的新方向——波音737双发飞机。
同时,坐飞机出行对于当时普通的中国民众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国内没有商用市场。
设计难以追上最先进的脚步、生产环节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又缺乏大量的市场需求,负载着全体中国人梦想的“运十”就这样在一片惋惜和争议声中于1985年悄然离场。
这一等就到了2002年,ARJ21项目启动了。
经历了期间几次尝试合作研发失败后,ARJ21项目被寄予厚望。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此时中国在民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市场甚至是适航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ARJ21项目面临的是一片空白的中国民航飞机制造体系,其设计研制过程的艰难险阻也就可想而知。
中国一边专门派出工程师前往美国FAA接受相关培训,一边在国内加快了相关基础建设的脚步。
终于,2016年ARJ21完成了从研发到商运的全过程,不仅成为中国航空业首个真正面向民用市场的标志性产品,也为后来的C919研发打下了基础。
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被确定为16 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三年后,中国商飞正式发布了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级大型客机,机型代号“COMAC919”,简称“C919”。
大型民航客机的研发进入了新阶段。
大型飞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是因为其研制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的工程,涉及空气动力学、航空材料学、航空电子设备等多个高端科研领域,对设计、生产的要求更是严苛到超乎想象,一个细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灾难。
C919立项后,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在飞机制造领域钻研了40多年的院士吴光辉担任总设计师。
在吴总设计师的带领下,来自全国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的数十万科研、产业人员,攻坚克难、投入无尽心血,自主研发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图片来源: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十多年里,研发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2013年,就在研制到了关键时刻,国外供应商中途退出,带走了 C919 CPAs&DCS系统架构的设计专利。
研发团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最终通过数字CAN总线分布式调光控制、独立双通道架构设计解决了难题。
直到2017年,C919首架飞机终于在国人面前亮相,此后便进入紧锣密鼓的试飞阶段。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厂的运-10旁立着一座镌刻“永不放弃”的石碑雕塑,52年过去了,永不放弃的中国人终于让自己的大飞机上了蓝天,圆了14亿人半个世纪的梦想。
波音、空客等公司曾预测,2035 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运输市场。在自主研发的民机飞上蓝天后,中国民用航空业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3-22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6
2023-03-22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