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23年20项民心工程

2023-01-19 11:00:21
导读:好消息!市民关心的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项目已经敲定!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

天津2023年20项民心工程

》》》天津2023年20项民心工程

一、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缓解群众就业压力

1.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推荐1.2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就业见习基地开展见习实践,增强就业能力;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10万人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万人以上。

2.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自2023年7月1日起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标准。

二、优化调整教育资源,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3.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加快义务教育学位资源建设,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进一步补齐区域性学位紧张短板,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4.建设“五爱”教育阵地。在新建、村改居社区建设200个未成年人“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阵地,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

三、强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5.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3年底,全市至少达到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提升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疾病急救能力,提高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效率。

6.强化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建成,打造全球最大血液病诊疗中心,缓解群众就医难题。

7.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将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从18万元提高到25万元;大病保险各费用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将本市基本医保门(急)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及时兑现待遇,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8.实施积极生育保险政策,统筹提高生育保障待遇,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并享受待遇。

9.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减轻重度失能人员及其家庭长期照护负担。

10.做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包括:做好7批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和3批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和到期批次接续工作;推进京津冀“3+N”医药采购联盟药品和耗材集采工作;按要求落实种植牙耗材集采工作。

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11.建设30个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建设养老床位3000张;实施“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创投项目,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打造津(金)牌智慧养老平台,实现政策、资源、服务、监督“一网通办”,做到数字时代福利“不掉线”,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五、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生活难题

12.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开展居住地申办低保业务,方便群众办理,聚焦“更精准、更暖心”服务目标,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13.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对有需求且具备改造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适配无障碍设施,全年不少于3000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14.将本市0至7岁听力、肢体、智力、多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费用补助标准上限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高至2.4万元。

六、不断丰富住房供给,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15.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500套(间),逐步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

16.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亿元,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预计将惠及7万个家庭。

七、实施老旧小区和农村户厕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17.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竣工161个小区,改造面积410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18.持续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做到应改尽改、不落一户,保障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

19.改造提升8985座农村户厕,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八、建设完善路桥设施,保障道路顺畅通行

20.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完成苑中北路等8条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填补部分区域路网空白,保障群众出行更加顺畅。

21.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蛮邵路、大刘堡北路等农村公路共计240公里,维修改造六大庄桥、前苏庄桥等5座桥梁,改善农村地区群众出行环境。

九、打造便捷的公共交通,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22.地铁11号线一期东段工程建成通车,进一步织密全市轨道交通网,方便群众绿色出行。

23.强化公交与地铁接驳,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0条,进一步完善郊区公交线网,方便郊区居民出行。

十、增建城市停车泊位,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24.增建城市停车泊位5000个。

利用闲置空地等资源增建城市停车泊位4000个,方便群众停车。

利用轨道交通边角地块建设完善智慧停车场10处,提供车位1000个,方便市民自驾与轨道交通接驳。

25. 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个,筛选需求强烈并具备安装条件的小区,组织专业企业建设公共充电设施,解决28000辆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

十一、改造燃气供热旧管网,确保群众安全用气、温暖过冬

26.实施燃气庭院管道改造224公里,提升居民社区的燃气管网安全性。

27.实施供热管网改造134公里,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和居民用热稳定性。

28.开展城市供热“冬病夏治”,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5000个点位实施户内改造和提升,解决群众在采暖期内无法根除的用热问题,提升供暖服务质量。

十二、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29.实施供水旧管网改造30公里,对市政道路、小区庭院及居民户内劣质供水管道和运行年限满30年、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管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周边居民用水质量。

30.对体院北道、西园道等4条道路的9700米排水管道进行改建修复,提升过水能力,有效改善周边区域排水条件,解决雨后群众出行难题。

31.实施杨柳青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10万吨/日常规水厂一座,解决相关区域居民用水及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完善便民商业设施,方便群众就近采购生活必需品

32.新建60个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空白区域补建,提升群众购物便利度。

33.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菜市场8个,方便周边20万城镇居民买菜购物。

34.在地铁站内商业空间增加大众连锁品牌店、特色小店及自助售卖柜机等便民服务点位100个,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十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5.加大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力度,新建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30家,新建区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1100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十五、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帮助农民丰产增收

36.组织开展4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提高农业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丰产增收。

37.实施增殖放流,投放鱼、虾、蟹、贝等各类苗种10亿单位以上,进一步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增加渔民收入。

十六、治理异味、噪声污染,为群众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8.治理异味、噪声污染。对30家橡胶、制药、工业涂装等涉恶臭(异味)排放工业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对3家大型化工园区内企业开展异味排查治理。创建安静居住小区不少于16个。

十七、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打造更多休闲“好去处”

39.开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水务部分),对永定河武清区段27公里河道进行整体治理,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40.实施中新天津生态城北堤生态廊道工程,建设17.5万平方米沿海步道公园,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美化提升群众生活环境。

十八、建设完善公园设施,方便群众推窗见绿、就近入园

41.打造“植物园链”,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南段)、柳林公园(一期),为市民提供日常散步、花木观赏的休闲场所。

42.开通动物园与水上公园西侧生态公共廊道,方便群众就近入园。

43.建设提升50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十九、丰富健身场地类型,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44.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新建10条健身步道共20公里、100处社区户外微场地、50处乡村健身广场,更新200处社区健身园,增加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有效供给,提升健身场所可达性、便利度。

45.增建球类运动场地。新建50处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扩大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运动需求。

46.建设15公里“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为广大市民打造新的全民健身目的地,引领大家跑起来、动起来。

二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7.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2023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演出场次200余场,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48.举办第八届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40项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