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爆炸后,“北溪”天然气管道岌岌可危

2022-09-28 13:30:33

两次爆炸后,“北溪”天然气管道岌岌可危

在“北溪-1”“北溪-2”天然气管道接连被曝出发生泄漏后,当地时间9月27日,据瑞典电视台报道,瑞典测量站于26日在“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附近海域探测到了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

目前针对导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原因,各方还毫无头绪。不过,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很难想象“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是偶然事件。这是蓄意的行为,情况已经十分危急。

“北溪-1”天然气管道于2011年建成,从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向德国运输天然气。9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北溪-2”天然气管道于2021年9月建成,但由于受到美国阻挠及西方制裁,未投入使用。

由此来看,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时候,“北溪”天然气管道都没有投入使用。《华盛顿邮报》指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并不会直接影响欧洲的能源供应,至于天然气泄漏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才能确定。

两次剧烈的爆炸

“北溪”天然气管道附近海域发生的两次爆炸间隔超过17个小时。

当地时间9月26日,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探测到两次不同的爆炸,凌晨2时03分探测到第一次爆炸,其强度相当于1.8级地震。随后,在下午7时04分,发生第二起更强烈的爆炸,震级相当于2.3级。

值得注意的是,“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两处泄漏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泄漏点都位于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 瑞典国家地震台网地震学副教授比约恩·伦德表示,第二次爆炸的地点距离天然气泄漏地点只有五六公里。伦德强调,地理区域的复杂性意味着任何估计的距离都有些许偏差。

“这些数据更令我们确信,这些是爆炸,而不是地震或是山体滑坡或其他自然事件。”伦德说道,可以清楚地看到波浪从底部反弹至表面。

眼下,对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各方都已展开调查。不过,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事故原因是遭人蓄意破坏。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虽然爆炸发生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但主要发生在国际水域,因此这并不是对丹麦的袭击。“这是蓄意行为,并不是意外。情况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7日,丹麦公布“北溪”天然气管道海上管线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泄漏的现场照片。图/IC photo

当地时间9月27日,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也对记者表示,虽然波兰方面还不清楚事情的细节,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起蓄意破坏行为。

针对蓄意破坏的结果,欧盟也表明了态度。在与弗雷泽里克森交谈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故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或导致最强烈的反应。

还有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曝出泄漏之时,波兰正要举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开通仪式,该项目通过丹麦将挪威的天然气田和波兰连接起来。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是一条从北海挪威大陆架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工程,将于今年10月1日投入使用。

布鲁塞尔智库的能源专家西蒙尼·塔格里亚皮特拉(Simone Tagliapietra)认为,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波罗的海管道是欧盟寻求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泄漏或由俄罗斯或反俄罗斯(势力)活动导致,有一种可能是,随着波兰和挪威开通管道,有人想发出一种俄罗斯与西欧“决裂”的信号。

俄罗斯否认对损坏天然气管道承担责任。当地时间9月27日,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方面非常关注这一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调查,因为这是一个影响“整个大陆”能源安全的问题,不排除一切可能。

导致天然气泄漏的原因还没找到,修复管道的时间也没有定数。泄漏发生后不久,负责建造和运营“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北溪AG公司发布声明称,“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三条支线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现在无法估计恢复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的时间。

乌克兰局势或将升级

“北溪-1”在今年9月初因设备故障原因已被完全停止输气,“北溪-2”更是在建成之后,从未投入使用。《华盛顿邮报》指出,就此来看,“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故障不会直接对欧洲能源供应产生影响。

尽管天然气没有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但管道中仍有大量天然气。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政府今年年初宣布暂停“北溪-2”项目审批程序时,该管道内已充入3亿立方米天然气。

丹麦气候、能源和公用事业部长丹·约根森表示,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制止住向波罗的海表面泄漏的天然气。这也引发了民众对天然气泄漏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担忧。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天然气泄漏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很难评估。专家表示,实际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量取决于很多变量。在甲烷释放到大气中的头20年里,其威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但是当气体在水下释放时,水至少能吸收一部分。

美国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卡罗琳·拉佩尔(Carolyn Ruppel)表示,“我们还不知道甲烷具体的排放量,不知道排放将持续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排放时形成的气泡大小,所有这些都是了解甲烷可能会释放多少的关键。”

但由于管道的深度相对较浅,只在水面以下约75码(约合68.58米)。科学家们表示,目前的情况令人担忧。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7日,丹麦哥本哈根,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左二)就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向媒体发表讲话。图/IC photo

除“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导致的实际问题外,其背后的象征意义或更为重要。

还记得11年前,德国时任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法国时任总理弗朗索瓦·菲永以及荷兰首相吕特悉数前往德国北部的卢布明,参与“北溪-1”天然气管道1号线正式运行的开幕式。

当时各国政要对“北溪”项目充满了溢美之词。默克尔称其为“欧盟与俄罗斯间安全又有弹性的伙伴关系的典范”,梅德韦杰夫相信俄罗斯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将有美好的未来。这些大人物满脸笑容地合力扭动一个象征性的阀门,将第一批天然气释放到欧洲,代表着“北溪-1”天然气管道1号线正式通气。

据新华社报道, 美国政府不断阻挠“北溪-2”项目开通。 在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两天前,德国政府宣布暂停对该项目的审批程序。 随着美欧不断加紧制裁,俄方从6月中旬起大幅减少经由“北溪-1”向欧洲供气量,8月底又宣布因管道维修需要暂停输气。 欧洲多国眼下面临天然气供应短缺、价格高涨局面,正四处寻找替代气源。 俄政府呼吁启用“北溪-2”以摆脱当前能源危机,但被欧盟方面拒绝。

资料图

如今,“北溪”天然气管道接连发生泄漏事故。《华盛顿邮报》指出,眼下的最新事件可能标志着“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彻底终结。

欧亚集团分析师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受损程度意味着,即便有政治意愿让“北溪”管道开通,今年冬天也不太可能向欧洲输送任何天然气。 莫拉维茨基也担心,这或标志着乌克兰局势的升级。

记者 | 栾若曦

编辑 | 张磊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