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套在一个固定模板里,简单化地总结家庭教育规律,恐怕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职。
全文1196字,阅读约需2分钟
撰稿/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刘昀昀 校对/陈荻雁
▲资料图。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图/IC photo
据报道,最近,印有“清华妈妈语录”的相框摆件、墙纸在电商平台销量不菲。有买家评价称,送给孩子有激励作用;但也有评论者表示,以财富作为教育目标,大概率会有一个错误结局。
“清华妈妈语录”在网上掀起热烈讨论。这当中,首先面临质疑的就是其真实性。所谓的育儿语录、教育心得,究竟出自谁之口,又是否真实有效,恐怕谁也无法给出个结论,就连卖家都无法说出,究竟是哪一位“清华妈妈”,总结出这些鸡汤味浓厚的“金句”。
而按照公众的一般理解,“清华”指的是清华大学,厂商公然蹭清华大学的热度,涉嫌编造伪鸡汤,这种做法明显有违商业伦理与公序良俗,也涉嫌损害清华大学的声誉。
生产销售内容失真的“清华妈妈语录”,更大的危害在于对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不少购买“语录”的家长,将这些鸡汤奉为圭臬,不仅试图以此激励孩子,更深深认同“语录”宣扬的教育价值观。
细究“语录”激励孩子的逻辑出发点,就会发现,其是将学习的目的等同于赚钱,将“考上清华”等同于“赚大钱”。
诚然,市场经济繁荣的年代,追求财富以及经济自由并不可耻,但将教育的目的与赚钱画等号,却是对孩子价值观的严重误导。
实现人生价值有多个维度,获得一份体面收入只是其中之一,只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同频共振,人生价值才能充分发挥。信奉“清华妈妈语录”,种下功利主义的种子,收获的也只是不完满的价值观。
退一步说,从现实层面来看,将考上一所好大学等同于“赚大钱”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人才竞争多元化的当下,名牌大学文凭并不能保证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灌输学习、考试就是为了赚钱的价值观,当他毕业之际发现自己离想象中的高收入存在差距,岂不产生幻灭感?
其实,“清华妈妈语录”的套路并不新鲜,购买这些语录产品的家长,就像把“邻居家的孩子”贴在了墙上、放在了相框里。青少年是独立意志强烈、个性充分伸张的时期。刻板运用那套“邻居家的孩子”理论,非但不能发挥正确的教育引导效果,还可能让部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负面效应。
那些生产销售“清华妈妈语录”的商家,关心的并不是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而是如何把更多产品卖出去。与其说他们销售的是“格言金句”,不是说在贩卖一种焦虑。
每个孩子出身于不同家庭,也有权利追求不一样的人生。即便是真正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才生,他们的学习方法、经验、家庭环境也千差万别。试图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套在一个固定模板里,简单化地总结家庭教育规律,恐怕也是一种教育的失职。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6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