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公募基金与子公司,增资动向现分化

2022-11-27 10:45:24

冰火两重天!公募基金与子公司,增资动向现分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基金行业增减资潮再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11月以来,包括瑞达、贝莱德在内两家基金公司相继增加注册资本金,截止11月26日,今年以来增资的基金公司已达7家之多,累计增资金额接近8.5亿元。于此同时,多家基金子公司选择反向而行,陆续出手减少注册资本金,浦银安盛资产、红塔资产等基金子公司均在其列。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注册资本金都反映出公司背后业务对资金需求,两者出现“一增一减”的分化也代表了双方对业务未来发展前景预期的差距。

已有7家基金公司年内增资

11月22日,瑞达基金公告,经瑞达基金股东瑞达期货决定,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7亿元,新增的注册资本人民币7000万元已于2022年10月27日完成实缴。本次增资后,瑞达期货仍持有瑞达基金100%股权,是瑞达基金的全资控股股东。

不仅瑞达基金,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基金也在11月完成增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1月11日,贝莱德基金的注册资本金由5亿元增加至7亿元,由大股东贝莱德集团认购2亿元新增注册资本金。

事实上,这已是贝莱德基金年内第二次增资,今年5月初,贝莱德基金将注册资本金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经过两次增资,贝莱德基金的注册资本金年内增资幅度达到133%。

10月18日,东海证券也公告了旗下参股基金公司——东海基金未来的增资计划。东海证券在公告中称,为进一步提升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东海基金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东海证券于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临时)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对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根据东海基金实际经营情况,东海基金现对前次增资方案进行调整,本次增资价格为1.0133元/每元注册资本,东海证券对东海基金拟增资人民币150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东海基金的注册资本由150000000.00元变更为164803118.00元,东海证券持有东海基金49.9403%股权。

除了上述几家基金公司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包括湘财基金、国融基金、新沃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太平基金等基金公司也相继完成增资,合计增加注册资本金8.45亿元,其中,贝莱德及国融基金年内均已两次增资。

多家基金子公司减少注册资本金

与基金公司年内增资潮形成反差的是,多家基金子公司选择减少注册资本金,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1月16日,红塔红土基金旗下基金子公司——深圳市红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3.5亿元减少至1亿元。这也是红塔资产自2017年增资之后,首次减少注册资本金。

浦银安盛基金旗下基金子公司——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今年10月也有过减资的举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0月25日,浦银安盛资产将注册资本金由14.8亿元减少至7.7亿元,减资幅度达到47.97%。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9月17日,嘉实资本注册资本金由6 .22亿元减少至5.42亿元,减少幅度超过12%,这也是嘉实资本首次减资。而在过去几年,嘉实资本曾两次增资,注册资本金从最初的1亿元一度提升至6.22亿元。

2021年7月20日,北京方正富邦创融资产将注册资本金从原来的1.8亿元减少至1.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7.78%,事实上,这并不是该基金子公司第一次减少注册资本金,2019年10月,该基金子公司曾将注册资本金从3.1亿元减少至1.8亿元。而在2018年4月,为了满足新规要求,该基金子公司一次性将注册资本金从2000万元提升至3.1亿元。

除了上述基金子公司,中融基金旗下的中融(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也曾将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减少至2亿元。

增减资反映业务前景分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与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一增一减”背后,实则反应出双方对未来业务前景预期的差距。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无论是增资还是减资反映出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基金公司增资通常是其业务发展已经没办法用现有的公司资源支撑,因此需要增加注册资本金去支持业务发展。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说有些小基金公司迟迟未能发展壮大,长年亏损,同时资本金也烧了不少了,这时候就需要增资其支持业务拓展,还有一些次新公司,它有新战略规划战略,现有的资本金无法提供有力支持,也需要增加注册资本金去助力业务发展。”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基金公司业务快速发展时也需要足够的资本金支撑,增资主要还是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国内基金公司目前暂时未见上市融资或发债,股东增资是最主要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称。

除了发展业务之外,还有另外两方面增资的原因也被业内人士提及。一是基金公司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将资本盈余转为注册资本金,二是某一方股东为了提升股权占比,也会采取增资的举动。

相比之下,基金子公司减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业务前景并不明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过去几年基金子公司增资主要是为了满足新规对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要求,而当时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管理规模较大,因此需要的注册资本金较多,近几年随着一些项目陆续清算到期,由于监管趋严,整个行业处于转型期,新增业务开展缓慢,管理规模处于下降的过程中,此前增加的注册资本金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股东方因此决定减资。

“此前子公司跨越式发展积累了一些风险,最近几年一些风险因素也得到了有效地消化,与此同时,现在子公司的业务没有很大的发展规划,股东减资就成了顺其自然的选择。”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说道。

“除了REITs业务之外,基金子公司总体业务处于萎缩的状态,前段时间还碰到一些基金子公司的人到公募基金面试,当时交流得知,跳槽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无业务可做。”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公募基金与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变化就能看出两者的业务前景。“短短5年多时间,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就从2016年末的9.16万亿增长至2022年9月末的26.59万亿,增幅超过190%,而基金子公司总规模已从顶峰时期的11万亿缩减至2022年9月末的2.1万亿。”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