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县长父亲》引热议,作者回应:都是些实事求是的事,我心里很坦然

2022-09-20 08:31:42

《我的县长父亲》引热议,作者回应:都是些实事求是的事,我心里很坦然

↑1964年6月,于梁庄公社梁庄生产队帮助群众麦收,最前面是于忠东的父亲于志明图据“禹城文学”官微

红星新闻记者|蔡晓仪 孙钊 闫沫琛

编辑|余冬梅 王禾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在其官微上发布了一份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一则标题为《我的县长父亲》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引发关注,县长父亲名为于志明,作者名为于忠东。

有网友认为,这是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我的区长父亲”桥段的再现,引起质疑,德州作协也在18日晚删除该动态;更多的网友认为,“看了原文,文笔朴实,想到了自己爷爷奶奶那老一辈人的作风”“喜剧电影的笑点不该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不应该看到标题就冷嘲热讽。”

9月1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于忠东,她告诉记者,获奖文章是缩减版,此前她曾在父亲节写过万字长文,而写文章是为了纪念离世三十多年的父亲,并没有想到会获奖。“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父亲于志明在1984年6月5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一段感想图据“禹城文学”官微

父亲已去世30余年

“父亲节写的纪念文章没想过获奖”

9月19日下午,还在医院照顾人的于忠东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忆了她写作的缘由。于忠东介绍,她25岁刚结婚时,父亲就过世了,已经过世三十多年。今年她60岁了,已过花甲。“父亲去世那年虚岁也是60。一开始,我是赶着父亲节写的这篇文章,为了纪念父亲。”

“此前,我们把父亲生前写的工作日志捐给当地党史研究中心,看看还能有什么用,也算是对父亲的一个交代。党史研究中心一看觉得这个东西挺珍贵的,就准备整理出书。所以我是在做这项整理工作的同时有了一些感慨,才写了这篇文章。”于忠东说。

据齐鲁网·闪电新闻去年3月31日报道,德州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份由热心市民捐赠的珍贵礼物——来自上个世纪的91本工作日记。日记的作者是14岁就参加抗战的老党员于志明。于志明曾是禹城县长,于志明的小女儿于忠东介绍,每次搬家,他的父亲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大木箱。里面一本本,一摞摞都是工作日记。每页都编有页码,每本都有编号。如今,于忠东将这91本日记捐赠给了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中共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波表示,这91本日记是一份对禹城党史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珍贵资料。他们为此成立了工作专班,将史料整理好、利用好,并充实到正在编纂的《中共禹城地方史》(第二卷)中去。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我的县长父亲》原文最早分四次发表在山东禹城作家协会的官微“禹城文学”上。2022年6月19日,禹城文学发表了于忠东《怀念我的县长父亲(一)》一文。在文中,于忠东写道,“我娘说:你爸活着的时候就说,他这辈子,没给儿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就留下了两箱子书和写了一辈子的工作日志。你们姊妹五个,看谁有出息,‘懂他’‘识货’,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若没有,这就是废纸一堆。这下你爸可以放心了……”

↑1961年在安徽带领山东民工治理二道河淮河照片,二排左三是父亲于志明 图据“禹城文学”官微

作者称文章“百分之百”真实

怕“下一代的人不知道了”

据公开信息,今年6月,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举办了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于忠东告诉红星新闻,在朋友的建议下,她按征文格式将文章缩减后投稿,“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太太,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也没想着会获奖。”9月,该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在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官微公示,由于文章标题引发舆论热议。

对于近期网上的舆论,于忠东告诉记者,“我最近都在医院照顾人,没有上网,也听说了,别人愿意咋说就咋说吧,咱也堵不了人家嘴,因为这都是些实事求是的事儿,我心里很坦然。”对于网友质疑的文章是否属实,于忠东强调,“绝对的,那是百分之百的,可以向天发誓的。”

于忠东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父亲的很多工作,她也是通过整理父亲的日记才了解的。“那时候,他整天忙,咱也不知道他整天忙些啥,那时候我也还小。于忠东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开始整理父亲的工作笔记。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于忠东最后告诉记者,“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老爷子做的这些事情,我自己在整理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感动得稀里哗啦的。那一代的人都是这样,像焦裕禄式的干部,这种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这一代的人要是不说的话,下一代的人就不知道了。”

↑图据“禹城文学”官微

―END―

延伸阅读:

从饱受质疑被删除到获网友力挺,《我的县长父亲》需要认真读一读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推送了一篇“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因与某电影桥段中情节相似,引发部分网友质疑,被侃道“文艺作品照进现实”,该作品获奖信息最终被删除。

很快,此事出现反转,不少网友认真读完全文后表示,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作风。有网友评论道:“非常感人,实至名归”“这样的县长父亲,值得骄傲”;还有网友说:“这是一篇因名字而遭到误解,内容朴实无华甚至略有土气,但是仔细读来却让人敬佩的好文章。”

19日下午,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德州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致电德州市委网信办,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网络舆情。

资料图

这篇引发关注的《我的县长父亲》全文于今年7月27日由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在微信公号。作者于忠东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的父亲,其写道,“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

资料图

“直到去年我整理他工作日记时,才晓得我心目中‘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是一位品德高尚、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几件事展示父亲的“无情”,例如小时候母亲生病时给驻村的父亲捎口信,父亲却回说“我不是大夫,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事后,作者整理父亲日志时才得知,那时候他在忙着和百姓秋收秋种。

另一件“无情”的事情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明知道新兵随时可能参战,父亲还是将作者年仅16岁的大哥参军了,1973年,又送二哥参军入伍,“父亲说: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宁,才能小家安稳”。

《我的县长父亲》原文截图

此外,作者在文中还讲述了父亲为当地百姓提供帮助的故事,父亲不仅鼓励失去生活信心的少年,为村民打扫房屋,还不顾大雨拖着因营养不良浮肿的身体到乡村视察,研究抗涝救灾的方法。作者写道:“父亲心中装着百姓,百姓也时刻怀念着他。”

9月18日,这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我的县长父亲》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联想到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经典场面——袁华同学的作文获得比赛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我的区长父亲”成为调侃的梗,有网友称“一切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现实”。

电影《夏洛特烦恼》截图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认真读完全文后表示,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作风。有网友评论道:“非常感人,实至名归”“这样的县长父亲,值得骄傲”,还有网友说:“这是一篇因名字而遭到误解,内容朴实无华甚至略有土气,但是仔细读来却让人敬佩的好文章。”

此外,作者及“父亲”的身份也引发关注。2020年10月23日,山东媒体齐鲁晚报旗下齐鲁壹点刊登了文章《裹着小脚的母亲,成了革命父亲的贤内助,撑起家庭半边天》,作者为于忠东,文章讲述了父母在解放初期相互扶持的婚姻故事,文中也提及了父亲曾为“禹城县人民政府的县长”。

文章末尾写道:“1988年,父亲病逝。追忆他老人家的悼文上说:于志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对党无限忠诚的一生。于志明同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章作者介绍为:“于忠东,女,中共党员,山东禹城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禹城市支行退休干部。

于忠东 图源:齐鲁壹点

2021年3月31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闪电新闻报道了《禹城老党员捐赠91本工作日记,从1951年到1978年记录社会变革城市变化》,文中的老党员就是于志明,于忠东是于志明的小女儿。于忠东在文中介绍,每次搬家,父亲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大木箱,都是工作日记。

今年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曾发布一篇推文,作者庞伟伟记载了读老县长于志明“129本工作日志”有感。文章显示,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镇东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王寨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宣传部长、禹城六区区委书记,1955年10月年仅26岁的于志明成为禹城县第一届人代会选举的县长。

于志明 图源:山东省禹城市政协

截至目前,德州市作家协会已删除了前述获奖名单和《我的县长父亲》全文。9月19日下午,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致电德州市委网信办,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网络舆情。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德州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

潇湘晨报记者 蒋紫雯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