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难得”,笑果“难为”

2022-10-02 12:02:56

喜剧“难得”,笑果“难为”

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

笑不出来,已经是对喜剧综艺节目的常态化评价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开播,依然是爱奇艺和米未出品,依然是原创喜剧竞演综艺,还是熟悉的配方,却少了一些味道。

即便节目只播出了一期、豆瓣尚未开分,但「比第一季差很多」是不少观众的心声。

《脱口秀大会5》赛程过半,豆瓣评分4.9,这是截至目前脱口秀大会史上最差的成绩。

观众指责领笑员周迅、那英不懂演员们的梗造成晋级难题,老演员们依然用离婚梗、炒CP等方式维持综艺节目必要的热度,口碑崩塌成了节目最严重的问题。

喜剧难为,大笑难得,这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和《脱口秀大会5》共同面临的现实处境,恰如脱口秀演员张博洋的人间清醒:现在各行各业都不好,脱口秀有什么特别的,还不能暂时不好了吗?「脱口秀只是在陪大家一起不好罢了」。

而就喜剧综艺本身而言,其综艺属性决定着其对传播的诉求,赛制、淘汰、嘉宾等诸多环节都是综艺节目必备的节目效果,因而笑也不再是目的,而只是传播的辅助燃料而已。

两档喜剧节目背后,既是米未传媒和笑果文化的操盘实力,也是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在喜剧综艺上的对垒。如今的传播战场早已蔓延到长视频之外,视频号和抖音怎么玩?

01 脱口秀老了

《脱口秀大会5》走上了下坡路,8月底播出以来,从豆瓣开分5.6,一路下降到如今的4.9。

「每个人都能快乐5分钟」是节目最新的口号,但真相是,每个人快乐起来的那5分钟,很快就会被领笑员们的不合时宜驱散掉,她们与观众的悲喜并不相通,手中拍灯的权利招来巨大的争议。

忘记拍灯、点评错位,周迅、那英听不懂选手们的梗,这不能怪她们,只能怪她们与脱口秀选手们的生活差异巨大,并不能与那些年轻人的经验产生直接共鸣。

事实上,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脱口秀演员本身处于一种进步之中,比赛是最适合综艺呈现的,也会激发出脱口秀演员的巨大潜力,这让每一届的脱口秀大会演员们都能快速成长,其变化出更多的惊喜呈现给观众。

例如黄大妈等脱口秀新面孔的加入,让节目有了更多出圈的理由,也让新演员和老面孔之间形成了互动效果,这背后是笑果训练营等培训力量结出的硕果,构成了笑果文化的人才壁垒,也让更多新鲜面孔加入其中。

但出圈不是没有代价的,当更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脱口秀大会,批评的理由自然也就更多,诸如「内部梗」等。加之离婚梗、自嘲长相、炒CP等老套的综艺方式,依然是《脱口秀大会5》挥之不去的流量密码,也造成了脱口秀观众的审美疲劳。

「当你抛弃民意时,观众也会离开你」,观众们对《脱口秀大会5》的吐槽,暴露出的是一个朴素的事实,那就是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IP,正在不断衰老。

历史的巅峰与现实的窘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脱口秀大会的高峰期是2020年,那是改版后的第三季,请来了罗永浩等嘉宾助阵,而李雪琴也作为选手成功让脱口秀更加出圈,豆瓣评分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成绩的8.0分,每期平均播放量超过1.1亿。

没有什么综艺节目能逃过历史周期律,《脱口秀大会5》看似衰老了,其实更是一种常态化。

呼兰就曾在采访中谈到,经历过2020年的火爆,他就意识到这种靠综艺节目带动起来的火会转瞬即逝,就跟嘻哈类综艺节目的逻辑是一样的,大家很快会被下一个新鲜事物吸引。

「这带来的就是这些演员会没有那么大的名声,也赚不到这些钱,就回归到一种常态化。」回归正常,赚正常的钱,而且「你的内容质量并没有任何的下降,你还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大家不爱看了,不爱看了就不爱看了,就过去了……」

02 喜剧大赛在成长

相比于《脱口秀大会》的衰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显然还处在一个上升期。

2021年初露峥嵘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至今还维持在豆瓣评分8.5分。作为马东的米未传媒第二个爆款IP,《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奠定了米未在喜剧综艺上的地位,而此前的《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可以算是在语言类和音乐类综艺上的爆款。

与之前大多数喜剧节目相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对编剧的强调和内容的共创,这其中包含了编剧和演员等团队的共创,进而形成了一个更贴近年轻受众的综艺喜剧节目。

相比于脱口秀大会的综艺内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所包含的内容维度显然更加开阔,既有素描喜剧(sketch)和漫才,也有默剧和独角戏等等。这种共创模式带来没有固定模式的表演状态,汇聚了喜剧更大的可能性。

比如第二季中,刘旸作为知名的脱口秀演员,与团队上演了作品《虎父无犬子》,他扮演的是一个家访的老师,与学生父母上演了一出妙趣横生的闹剧,学生身上的种种毛病,都在家长身上找到了根源,讽刺了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创造性是喜剧大赛最大的惊喜所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塑造了「皓史成双」等荧幕CP,也让蒋易等演员走上更大的戏剧舞台中。

与此同时,编剧六兽等幕后工作者也得以大放异彩,马东当时认为,「编剧的作用非常大,他要当一面清醒的镜子,在演员演飞的时候得把它扽回来,在本子推进不下去的时候,又得靠演员去找那些感觉,找舞台上的分寸。」

第一季的光环总会给第二季带来压力,即便号称从赛制到主题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升级,延续爆款IP,但从目前的第一期节目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住口碑,综艺效果满满,但「笑果」不尽人意。

「综艺效果太浮夸了,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为了节目效果,用的着这么聒噪和浮夸吗?」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评论中,既包括了与《脱口秀大会5》的对比,也包括了与喜剧大赛第一季的对比,这种多维度的对比逻辑,注定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观众的受欢迎度上难上加难。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豆瓣讨论中,关于节目最热的一篇质疑是关于好笑不好笑的问题。「喜剧的前提应该是好笑,之后再谈有无深度」,这种论调针对节目中在意深度而弱化笑点的情况,强调喜剧大赛和戏剧大赛有本质的区别。

但事实上,马东一直在意的也是笑点,他在节目播出后的采访中提出,「笑是喜剧的目的,类型化不是喜剧的关键」,展示类型的多样并不是节目的职责所在,「至于怎么让别人笑、你用了什么手段,那是你的努力。」

归根结底,艺术创作者永远坚持的是引领观众,而不是完全被观众引领,他们当然知道笑的重要性,让更多人笑就意味着让更多人知道,正如呼兰说过,「笑是传播的辅助燃料,不好笑,就没有那么多人会看到。」

呼兰呈现的是跟马东截然相反的观点:笑不是目的——笑是为了我们所谓的「传播」。你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是最里面的那个东西。

而对上升期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来说,其即便面临挑剔的观众和浮夸的质疑,其还是有更大的试错空间,如何避免出道即巅峰的命运,是其最大的顾虑所在,毕竟所有的制作环节都牢牢把握在马东团队手中,而米未的核心是让世界更快乐。

03 流量下的暗战

喜剧是观众生活中的调味品,也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密码。作为国内喜剧综艺节目的顶流,《脱口秀大会5》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离不开背后平台的暗战。

短视频营销是综艺节目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做为平台方自然会不遗余力。如果说微信视频号对《脱口秀大会》的营销是全方位的,那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抖音上的营销还是有所保留的。

今年7月,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尝试通过合作授权来保护知识产权,当时重点提到的节目包括「迷雾剧场」等诸多优质剧目,并未包括热门综艺节目。

如今看来,至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这样的喜剧类节目在抖音上营销还是偏保守的。《脱口秀大会5》在视频号内,把个人脱口秀内容剪辑成完整的短视频进行传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抖音站内的内容,只是偏兴趣和话题引导。

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和《脱口秀大会5》都是只有会员才可以观看的喜剧综艺节目,它们都承载着长视频平台拉升付费用户的重要任务,二者深度绑定,其内容质量和IP影响力,是长视频平台超越短视频平台的最大优势所在。

而长短合作是大趋势,以短带长也是行业的基本共识,爱奇艺和抖音的合作关系,显然无法与腾讯视频和视频号之间的关系类比,后者显然更进一步。视频号如今是腾讯内部最大的宠儿,根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为朋友圈的80%,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超2倍。

相比腾讯视频和视频号的关系,爱奇艺和抖音的关系更寻常一些。而且,抖音也在打造自己的综艺产品,其涵盖了6档综艺节目的「百川综艺季」已经在8月份上线,其中《百川狂想曲》也是一档号称情景喜剧和综艺结合的节目。

互联网加持下的喜剧综艺节目,让本属于500人的现场段子,放大到了1亿的观众屏幕里,这种节目效果的加持,注定会对演员和主创团队产生巨大的消耗,这让年轻的喜剧人迅速崛起,也让成熟后的喜剧人迅速分化。

比如昔日的脱口秀演员池子,他选择与笑果文化背道而驰,如今在上海开了一家小型线下脱口秀俱乐部「中Club」,用一种更纯粹更远离商业化的方式拥抱脱口秀。这些舞台背后的故事,并不比舞台前的故事逊色。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和《脱口秀大会5》注定会在平台和商业力量加持下走向更远,无论如何,脱口秀也好,情景喜剧也罢,其本质上都是通过引人发笑进而带人思考一些问题,恰如呼兰在《喜剧的秘密》里说的——

「我能做到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无解的,因为这些本身很可能就是无解的——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们没辙,其实我也没辙,大家都没辙,但是怎么样呢?还是继续带着问题活下去。」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