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林
鱼跃医疗,最近身陷信誉危机。
2022年12月28日,微博网友“贤莹定中”发文称,在鱼跃医疗淘宝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台制氧机。
订单发货后一天,该产品的“价格翻了一倍销售”。自己购买的产品都已送到家门口的中转站,但是却被官方召回了。质疑鱼跃医疗为抬高商品价格,甚至不惜主动毁约。
近一个月以来,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沉默性缺氧”成为公众焦虑的话题,这也带动了血氧仪、制氧机等产品热销。
以经营制氧机、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等产品为主的鱼跃医疗自然赶上了“黄金时代”。
不过鱼跃医疗似乎并不打算和消费者交长线的朋友,而仅仅想割短线的“韭菜”。
近段时间,鱼跃医疗不光身陷“召回门”,并且还被指产品涨价。
《21世纪经济》报道,双十一期间,鱼跃YX306血氧仪的到手价仅为89元,但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了339元,翻了近四倍,并且还处于无货状态。
事实上,结合财报来看,鱼跃医疗一直存在过于短视的逐利问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过是将鱼跃医疗的上述问题暴露了出来。
随着疫情逐渐稳定,相关产品热度回落,短视的鱼跃医疗也不得不直面缺少“第二条曲线”的问题。
01
墙外“红”完墙内“红”
其实早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2020年,鱼跃医疗就创造了不菲的业绩。
财报显示,2020年,鱼跃医疗总营收为67.26亿元,同比上涨45.08%;归属净利润17.59亿元,同比增长133.74%。
但是遗憾的是,鱼跃医疗的业绩并没有一路飘红,而是2021年后,尽显颓势。
财报显示,2021年,鱼跃医疗营收68.94亿元,同比仅增加2.51%;归属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跌15.73%。
这一阴霾的业绩还延续到了2022年。
2022年Q1-Q3,鱼跃医疗营收分别为18.21亿元、17.32亿元以及15.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10.33%、-3.65%;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64亿元、3.23亿元以及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35.75%、-15.99%。
鱼跃医疗业绩下跌的直接原因,当然是2021年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市场对制氧机、呼吸机等产品的需求锐减。
不过结合财报来看,鱼跃医疗的业绩困局,或许还与海外渠道萎靡不振有直接联系。
财报显示,2020年,鱼跃医疗海外渠道营收18.78亿元,同比增长135.78%,占总营收的28.18%。一年前,鱼跃医疗海外渠道还仅占总营收的17.18%。
随着海外疫情逐渐稳定,鱼跃医疗海外渠道的营收锐减。
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鱼跃医疗海外渠道营收分别同比下跌13.42%以及43.38%,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一度下跌到10%左右。
对此,2022年中期报告中,鱼跃医疗表示,公司的营收支柱呼吸治疗解决方案业务规模下跌,主要系“制氧机产品较去年海外疫情类订单影响下的高基数有一定下滑”。
按此趋势,鱼跃医疗2022年的业绩相较于2021年或许将会越发恶化,但出人意料的是,2022年末,因防疫政策调整,国内疫情开始爆发,给鱼跃医疗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业绩跳板。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上半年,鱼跃医疗国内渠道的营收增速分别为26.48%、8.72%以及9.51%。
可以发现,自2021年疫情稳定以来,鱼跃医疗国内渠道的业绩已回归常态,难以创造更高的价值。
开头提到,各大电商平台中,鱼跃医疗的制氧机、呼吸机等产品不光价格飙升,并且还处于无货的状态。
2022年Q4,鱼跃医疗国内渠道的业绩或将创新高。
02
资本驱动的业务模式
事实上,伴随着疫情爆发,相关产品的需求激增,鱼跃医疗已经开始通过营销手段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XX媒体(发文媒体名称)在北京的多个写字楼均看到了鱼跃医疗的广告牌,广告语为“鱼跃制氧机2021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并有京东的店铺信息,希望将消费者引流至京东消费。
诚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成熟的品牌,往往都需要借助营销手段撬动消费者。
但问题是,鱼跃医疗似乎存在过度依赖营销的问题。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中,鱼跃医疗销售费用分别为7.54亿元、9.45亿元以及4.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68%、25.32%以及11.96%,分别占总营收的11.21%、13.7%以及12.72%。可以发现,鱼跃医疗的销售费用率一直在10%以上。
与销售费用相比,鱼跃医疗的研发费用一直处于低位。
2020年-2022年中,鱼跃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4.02亿元、4.26亿元以及2.58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78%、6.18%以及7.26%,均低于同期的销售费用。
对比来看,与鱼跃医疗处于同一赛道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2020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69亿元以及27.26亿元,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在研发投入力度不高的基础上,鱼跃医疗之所以打造出横跨呼吸治疗、糖尿病护理、家用类电子检测等产品的宽广业务线,主要是因为其在B端祭出了和
C端高额销售费用撬动消费者类似的大手笔收购策略。
比如,2016年,鱼跃医疗收购上海中优医药, 拿到了“安尔碘”消毒剂和“洁芙柔”洗手液等品牌;;2017年,收购急救品牌“普美康”,掌握了半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研发制造技术;2021年5月,鱼跃医疗又收购了专注于糖尿病管理方案的凯立特。
大手笔地收购其他企业,固然可以帮助鱼跃医疗短平快地拓宽业务面,但是却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2021年初,四川省药监局披露的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通告显示,鱼跃医疗生产的超声雾化器出现15批次不合格的现象;2020年,鱼跃医疗又先后被重庆、北京、上海市相关部门通报,存在产品不合格、不合规等问题。
在黑猫投诉搜索“鱼跃医疗”,也可以发现大量消费者控诉鱼跃医疗的制氧仪、血糖仪器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可以说,不论是大手笔地营销,还是频繁的“买买买”,都暴露出鱼跃医疗过于重视短线利益的问题。
而开头提到的鱼跃医疗主动毁约消费者,不过是上述问题的外在表现罢了。
03
难解疫情“依赖症”
2022年末的疫情,固然可以刺激鱼跃医疗2022年Q4乃至2023年Q1的业绩,但疫情终将会成为过去,这也不得不让人担心鱼跃医疗亮眼业绩的连续性,到底有没有在疫情之外,打造出“第二条曲线”。
目前来看,鱼跃医疗正在重点布局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以及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2021年财报显示,鱼跃医疗正在开发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已取得CE备案认证,目标是“在海外市场上市销售”。
2022年12月1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上,被问及“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目前是否可在国内销售”时,鱼跃医疗表示,“目前公司自研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国内注册证的申请工作正在推进中”。
考虑到随着疫情管控正逐步放开,新冠筛查的市场需求正急速下滑,即使鱼跃医疗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能快速落地,或许与制氧机、呼吸机类似,也只能享受几个季度的红利。
除了疫情相关的业务,鱼跃医疗还在积极探寻更具市场红利的动态血糖监测技术。
官方资料显示,鱼跃医疗目前的血糖监测产品,仅可检测某个特定时间点的血糖值,而其收购的凯立特的核心技术,可以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检测患者连续时间的血糖值。
结合海外市场来看,动态血糖监测确实具备一定的红利。
灼识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动态血糖监测在美国、欧洲一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渗透率分别为25.8%和18.2%,反观中国市场,这一数字仅为6.9%。
不过鱼跃医疗的动态血糖监测产品面临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类似的“难产” 困局。
2022年10月25日,接受机构单位调研时,被问及“公司对于CGM新产品的上市有哪些准备,以及未来的销售战略是怎样的?”时,鱼跃医疗回复称,“公司于目前在售CGM产品CT2的开院、跟进与服务过程中,已形成了可靠模式”。
由此来看,鱼跃医疗的CT2产品仍在打磨中,至于CT3产品通过FDA认证尚需一定的时日。
这也让资本市场越发谨慎地看待鱼跃医疗。
截至2022年12月30日受收盘,鱼跃医疗股价仅为31.86元/股,相较于2022年11月15日40.74 元/股的高点,下跌了21.8%。
耐人寻味的是,国内防疫政策调整的时间点是12月初,防疫政策调整更有利于鱼跃医疗的业绩,但鱼跃医疗的股价在防疫政策调整后却“跌跌不休”,这说明鱼跃医疗对投资者仅有短线的投机意义。
防疫政策放开,也意味着疫情时代即将宣告结束,这对于过于依赖疫情的鱼跃医疗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具有前瞻性的资本市场自然也会选择提前逃离鱼跃医疗。
总而言之,一直以来,鱼跃医疗都过于看重短线的利益,相对忽视长线的“延时性满足”。
这正是鱼跃医疗身陷“召回门”的主因。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鱼跃医疗阴差阳错地吃到了相关市场的红利。
但是疫情并不具有延续性,随着“疫情经济”以肉眼可见般的速度陨落,没能描绘出“第二条曲线”的鱼跃医疗,或许很难再重现往日的商业神话。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6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