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围屋形状多为方形。与闽西圆形的土楼和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龙南县的围屋有370多座,形状各异,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属全国之最,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考察观光,寻根问祖的热点。
1、防正面攻击。赣南围屋外墙厚一般为1米左右,高二至三层(燕翼围墙厚达1.5米,高四层,是特例)。围屋外墙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酥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块砌筑,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则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围屋顶层是战备用房,一般不堆放杂物,并取外墙内侧三分之二的墙体作环形夹墙走廊,间间有门洞相通,俗称“外走马”。
2、防俯射攻击。赣南是田少山多的丘陵地区,但赣南围屋建造的选址,绝大部分是在一片田地之中,有少数建在高阜顶,而绝少像普通民居或闽粤的土楼、围拢屋那样,不占宝贵的农田,尽量傍着山脚而建。这样选择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敌人利用山势窥探或攻击围屋,也是为了便于防御者及时发现敌情和阻击敌人。
3、防瓦面攻击。围屋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为防偷袭者乘黑夜从瓦面潜入,许多围屋在瓦面上撒布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据传能“见血封喉”。此外,许多“口”字形围屋,围内的天井上齐瓦扎盖有一道铁丝网,使偷袭者即使上得了屋顶,也下不了地面,如全南龙源坝围、龙南杨村乌石村上新围、山脚下围等。
4、防侧面攻击。为了便于警戒和打击已进入墙根或屋面上的敌人,围屋四角构筑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炮楼(敌楼、碉堡)。这些炮楼形式多样,不仅建在四角,有的还建在墙段中间,功能类似城墙之“马面”。还有一些炮楼不落地,而是悬空横挑。也有的在四角炮楼上,再抹角建一单体小碉堡,从而完全消灭了防卫的死角。
5、防用火攻击。一是防止用火烧大门,大门表面除包钉铁板外,门顶上还设计有水箱和漏水孔,遇火攻时,自上而下形成一道水幕护住大门。二是防火箭射入围内焚烧,许多赣南围屋内都刻意在各要害位置,设计有消防水池或消防大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