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古书中注音的“反”和“切”有什么区别? 经常在古书中,看到对于字的注音,如:某,某某反某,某某切这反和切有什么区别?
答: 没有区别。大体唐代以前用“某某反”,唐代以后避讳“反”字,故改为“某某切”,“反”和“切”同义,都是两音拼合一音的意思,如“东,德红反”,“东,德红切”。以前曾有人试图区分“反”和“切”的不同,说“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那是穿凿附会,从所有的反切例子看,没有什么不同。》,林尹著《中国声韵学通论》说得好:“自南北朝以上多谓之反,唐季韵书改言为切。盖以当时讳反,故避而不用也……反切立法之初,盖谓之反,不谓之切。其后或言反,或言切,或言翻,或言纽,或言体语,或言反语,或言切音,或言反音,或并言反切。此皆因时代之影响,称说之习惯,偶举其名,不觉其不一致。后之学者,不明斯理,穿凿附会之说,遂因而起。乃有谓反异切,谓切非翻者。师弟相传,没身不解。究其名称,虽有异同,而其义则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