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个人资料 陈素真名人简历介绍

首页 > 人物介绍2022-08-31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豫剧表演艺术家,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豫剧五大名旦之一。

陈素真 -个人简介

陈素真,豫剧表演艺术家,陕西富平人,1918年出生。她本名王若瑜,八岁随义父陈玉亭学戏,改艺名陈素真,同时拜孙延德为师学青衣,唱腔属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个女演员。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河南梅兰芳”的美称。1937年她去北京学习京剧武功,发展了豫剧的武戏。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并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等新戏。

她于1936年病嗓,致力于做功戏。陈素真的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擅演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等。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派”艺术,成为豫剧祥符调卓有影响的代表。

陈素真 -艺术特色

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陈素真 -艺术人生

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陈素真的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素真学戏十分刻苦,她不懒、不馋、不贪玩、老实听话,认认真真地向老师学戏。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也超不过三遍,一般的词一遍就会。1928年阴历二月初二,她正式改名陈素真,在开封相国寺同乐舞台首次登台,上演《日月图》,当时她仅有10岁。尽管坤角首登豫剧舞台这一创举轰动了开封城,但她们的演出却没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从此,她很久没再上过正角。 1930年春末,她又主演践也为她提供了练腔的机会。就这样,早晨喊,日夜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的那条象蚊子哼哼的小细腔,竟然变得金钟玉磬般的洪亮悦耳,且越唱越好。在这一年中,她一边练嗓子,还一边练习表演。在表演上,很少有人仔细地教过她,于是镜子、月亮、太阳便成了她练习表演的助手。从小她就非常喜欢照镜子,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她还喜欢看自己的影子,无论太阳多晒,只要有影子,她就会看着影于,比比划划,走来走去,扎扎架子,亮亮相。到杞县后,她依旧保留了这一习惯,而且更注重了一个“美”字,她常常对着镜于看自己的表情动作,反复观察脸上做起戏来是否好看,是否符合人物的心情,经过刻苦努力,她在表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陈素真个人资料 陈素真名人简历介绍

陈素真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又从不墨守成规,尤其在化妆上,她根据自己脸圆、眼小和眉毛浅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原先豫剧化妆很简单,旦角只贴两块大鬓,后来有的演员把两块鬓发展成了四块鬓。陈素真来到杞县后,继承了贴四块鬓的办法,并用心琢磨如何改鬓,她一天演三场戏,要化三次妆,上午这样贴,下午那样贴,夜戏再变个方法贴。她有时在眉头上贴三个或更多的小圆圈,有时在脑门上放个小刘海,两边贴小圆圈,就这样贴来贴去,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前人未有过的贴鬓的新式样,使她的圆脸变成了鸭蛋脸。紧接着,她又开始琢磨如何使眉毛变黑,过去豫剧唱旦角的不画眉,陈素真第一次大胆地用黑烟把眉毛描黑,后来又改用干烟末,使画出的眉毛不仅黑,而且显得十分灵活,不死扳。至于怎样使眼睛变大,她却久久未能想出好办法。

一次,她在抹眉时,一小块干烟灰不小心落在了眼皮上,无奈之际,她顺势把黑烟灰抹在了眼皮和睫毛上,抹完睁眼一看,眼睛变大了,人显得精神了,陈素真欣喜异常,她用自己的双手,在无从借鉴,无以模仿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磨练,使得自己的舞台形象光彩照人,开创了豫剧旦行化妆的新局面,而那时的陈素真仅仅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唱腔的革新上,她也同样费尽了心血。当时陈素真在杞县渐渐唱红,大轴戏已全由她担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戏中,为了把《三上轿》这出很温的戏唱活,她冥思苦想,白天唱,梦里哼,终于创出了一套满意的新腔。演出时,唱一句,一个彩,硬是把一出死戏给唱活了。《三上轿》的成功增强了她的信心,于是她便把她常演的十几出戏,挨个地琢磨,在传统的唱腔上加工提高,创新腔,使豫剧唱腔得以丰富和发展。

“成功容易却艰辛”,杞县的四年,陈素真从失败中奋起,以顽强的毅力,百倍的艰辛,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加上在唱腔、表演、化妆上的大胆革新,使其名声大震。带着杞县观众的深情厚意,1934年陈素真重返开封。回到开封的第一出戏,她毅然选择了曾经在开封唱砸了的《反长安》,她用心在唱腔上加工创新,大胆地使用了在开封从没人敢唱的慢板五音,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正是“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呜,鸣必惊人”,还是同乐舞台,还是在这出《反长安》,陈素真一炮打红,终于洗刷了曾被轰下舞台的耻辱。接着她又上演了《樊梨花征西》、《穆桂英征东》、《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和《双燕公主》、《对松关》、《大祭桩》。《三上轿》等戏,轰动了开封,年仅16岁的陈素真被观众誉为“河南梅兰芳”。

陈素真 -人物事迹

陈素真成名后。仍不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她谦虚好学,傅采众长,唱红开封后,又有幸遇到了一位豫剧改革家——樊粹庭。他根据陈素真的条件,为陈素真编写了《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霄壤恨》、《涤耻血》、《女贞花》七出新戏,使她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再度享有了“豫剧皇后”和“豫剧大王”的美誉。在此期间,陈素真还经常观看京剧演出,从中汲取营养,琢磨加工,创造了豫剧的水袖功、扇子功、辫子功等,使豫剧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对她的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36年春,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灌制了豫剧的第一张唱片,随后她又赴北平学京剧的武打,当她再返开封时,在演出中她加入了京剧的武打,并把京剧的锣鼓经也移植到了豫剧中,再次轰动了开封,被观众评为豫剧“三鼎甲”之首。刚满二十岁的陈素真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放后,陈素真来到了天津豫剧团,并多次随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十年浩劫,她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不能练功,不能吊嗓,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下,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坚信乌云总会散去,春天必将来临。在天津东郊军粮城的一个菜园里,她用一个个小本记下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表演艺术,其中的前半部已于1991年收入河南文史资料,并出版发行,书名为《情系舞台一~陈素真回忆录》。

陈素真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1979年她终于又登上了梦索魂牵的舞台,14年未登舞台,虽然嗓音已很难恢复到从前,但她的表演,一招一式仍然显示出一代艺术大师的功力。1989年10月2日,陈素真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以一出《宇宙锋》结束了她的舞台生涯。 76岁高龄的陈素真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全部献给了她热爱的豫剧艺术,她一生的爱好与寄托,就是演戏,就是把好戏奉献给支持她、鼓励她的观众。当问及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陈素真老师显得有些激动,她一字一句他说:“我如今只是一个心愿,那就是把我一生的经历和艺术创造、舞台经验写下来,留给后人,不使国家空培养我一场,我也算不白来人世一遭。”

陈素真 -活动年表

1935年2月,农历乙亥年:豫声剧院开张

1979年4月25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九日,下午:田汉追悼会举行

关于陈素真的个人资料简历就介绍到这些,更多其他人物的个人资料简历请继续关注趣百科,文章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介绍。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