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之似个人资料 不似之似名人简历介绍

首页 > 人物介绍2022-08-31

不似之似,中国画术语。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初见于明代沈颢《画麈》:“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现代齐白石说的“不似之似”,即石涛说的“不似似之”。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

解释

“谨毛失貌”,意谓作画不能细逐微毛,否则,便会使画的大貌(整体)有失,即俗语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瓷像画家章鉴讲过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年轻时给一位军队要员画瓷像,此人长得魁梧雄壮,遗憾的是生有满脸的大麻子。章老师精心地绘制了这张瓷像,连脸上大麻子的绒毛也细致地描绘了出来,自以为麻子军官看了一定会非常满意,谁知他竟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不像,很不像。章老师这里说的连脸上大麻子的绒毛也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就是所谓“谨毛”,而其结果就是“失貌”,在细节上花过多的工夫而忽略了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难怪那位军人连说“不像,很不像”了。

应用

清人王昱说:“画失大貌为大失,失细节为小失。小失易改,大失难救,画者不宜不慎”。

所以,作画应从大处着眼,不要像照相一样照搬客观事物,而应该有所概括取舍,删繁就简。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溪鸭图》,画的是柳溪之中,二鸭游于水上。可是水在哪里?作者未画一笔。但由于二鸭的动态画得极妙,虽不画水,而波自现。画家们所说的“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亦自有波涛”,指的就是这种技法,这就是今人所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明代沈颢主张作画要力求“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之句。明确指出画名山若求必似则“山必怪”,而于“变幻神奇懵懂间”求不似之似,则会收到令人见之“当下拜”的极好的艺术效果。

不似之似个人资料 不似之似名人简历介绍

现代画家黄宾虹认为: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都是欺世盗名之画,只有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才是“真画”!

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把不似之似当作绘画的最高境界。

前辈美术家的这些经验之谈值得当代陶瓷美术工作者借鉴。

今天的陶瓷美术作品,有所谓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之分。

具象美术的图像对应于客观物像,要求把客观物像包括它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等都画得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但它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客观物像,而要根据表达的主题和目的对客观物像加以提炼和取舍。

意象美术则不拘泥于客观物像的真实再现,而强调表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常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的方法,或突出结构特点(不符合客观物像的比例),或强调某种色彩感受(改变客观物像的色彩关系),或打破惯常的时空概念,营造一种幻境。

抽象美术更不考虑对应于客观物像,它的形像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性,或强调线条,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线……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纯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

总之,无论那一类陶瓷美术作品,都不能像用照相机拍摄那样简单地复制客观物像,百分之百地再现细节的真实,而应该将美术家对客观物像的主观认识充分描绘出来,以表现其思想感情和个性。

不要求将客观物像描绘得和眼睛看到的一模一样,而强调描绘美术家对客观物像的主观认识,调动各种美术手段,借以表现其思想感情和个性,这恐怕就是前辈美术家主张的“不似之似”的真谛。

画作代表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有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之意”、“乃神似,非形似也”、“妙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之似为真似”,以上均为历代名家对意象造型的论述,由此决定了中国画造型的审美观。“由物生情,由情生象”造型由此产生在直觉和情感当中。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心、性、情相结合,感悟客观世界的时候,不只是一时冲动,还要冷静的思考。头脑要清楚,保持静观的思绪,深刻而理智地感悟客观对象呈现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如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荷花水鸟图》,孤石临水,疏荷斜挂,小鸟冷眼向天,孑然独立。作品造型夸张,构图新颖,笔墨老辣,感情丰富,深刻表达了画家高傲孤独的感情,是一幅难得的传世佳作。

关于不似之似的个人资料简历就介绍到这些,更多其他人物的个人资料简历请继续关注趣百科,文章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介绍。

标签:艺术家 美术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