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古往今来,雁门关镌刻着厚重的历史印记。前有昭君出塞,后有文姬归汉;到了清朝,雁门关军事作用逐渐淡弱,成为塞北通往中原的商道关卡,见证着民族融合和晋商崛起。
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1、战国时期,雁门关在赵国,雁门关外是林胡;
2、在秦汉时期,雁门关外是匈奴;
3、在唐朝时期,雁门关外是突厥;
4、北宋时期,雁门关外是契丹。
出雁门关不是塞外。塞外是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其中塞有边界的含意,意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分界线。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朝,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因此,雁门关应该说是唐朝的,现存的关是明朝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