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三国历史上最悲剧的七大人物。
壮烈的凉州汉子,勇武非凡,可他开始不过是为叔父而战,叔父死了,他只得茫然,与当年项羽何等相似!不同的是他虽无项羽之威,但他却能尽人之才,因此贾诩的才能大展,远胜项羽对待范增。就是贾诩擅自做主、私交外臣他也毫无怨言,又岂非一位君子?然而毕竟主公需要的是智谋政治,他当不了雄才之主,曹操私纳其婶岂是他之过?到头来所有人倒把曹操子侄之死算到他头上。他便一心立战功,死不卸甲,叫曹操知道,叫乱世知道他张绣不欠谁的。一生不该还的债还清,他撒手人寰。三国的世道,就是弱肉强食,造就张绣一生壮烈、一生无奈。
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被谥为定侯,儿子张泉继嗣。(《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张绣心不自安,自杀。)后来张泉因连坐魏讽谋反而被杀,国家收回了爵位。
想做霍光,却做了王莽,留下千古少有的骂名,跟人推心置腹,结果曹操、吕布、王允、周毖全反了他,不过他也是自己屠杀人民不会理政,有自身原因。
无论史籍还是小说,都喜欢对董卓的残暴无道大肆渲染,即使史籍上写的都是事实,也不能简单的否定董卓。如前所述,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烧洛阳是因为战略上的需要。至于掳掠百姓这种事无论是西凉军、关东军或是黄巾军都会干。以今天的眼光看,掳掠百姓是很不人道的,但在三国那种战乱时代却是很平常的事。其实董卓被骂了一千多年,并非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
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比如长子曹丕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 促他多读书学习兵法,后来果然曹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猛将,建安后期带五万幽州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一举灭掉了乌丸;可是曹操最喜欢最看中的却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
结果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袁绍袁本初,实为大汉帝国的真正掘墓人,同时也是全新士族政治时代的揭幕者。他费心半生心血,所谋划的巨大阴谋,推翻了延续四百年的王朝,开启了一个持续四百年的新时代。以真实历史作用而论,郭嘉、贾诩、庞统等著名谋士皆远不能与之相比,司马懿也只是效仿他事业的后辈罢了。
这个记载是说:曹操获得皇帝后,自己做了大将军。袁绍的官职低于曹操,因此十分恼怒,便说:“曹操有好几次就要死了,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忘恩负义,想要挟天子来威胁我吗?”袁绍没有想到,曹操这个曾经的“小老弟”不但要威胁他,而且还要反过来吞并了“母公司。”自此以后,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公开,曾经的下属与曾经的老板分庭抗礼。
汉末,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本,手握超世之杰曹操,乱世枭雄刘备,天下无双吕布,神机妙算郭嘉,王佐之才荀彧,智勇双全张合,如果再加上沮授、田丰、麴义、颜良、文丑等人,袁绍的这个阵容简直逆天!就算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估计也不是对手。
但就是这个逆天阵容,袁绍竟然玩输了!?不但输了,而且输的一败涂地。因为曹操离开了他,吕布离开了他,郭嘉、荀彧离开了他,刘备、张郃离开了他,他杀了麹义,关了田丰,许攸背叛,颜良文丑战死。最后剩一个超级谋士沮授,他还不用。于是,袁绍的超级集团公司人才丧尽,最终倒闭。
然而我袁绍费尽半生心血,谋划巨大阴谋,终究成功摧毁了延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开启了一个持续四百年的新时代:士族门阀天下,因此他亦可算是此后三四百年士族政治时代的揭幕者。即使是笑到最后的河内司马氏祖孙三代,也只是继承他遗志,效仿他事业的后辈罢了。从这个角度上,袁本初亦可无憾。
刘备是一个没落的东汉皇族,出身卑微,没有显赫的家世,自己在仕途也没有任何功名,可以说是两手空空的白衣,但他最后却成为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占据一方,三国鼎立。一直心怀天下,前半生却奔波劳苦,本来英姿飒爽,到赤壁熬得白发满头,那句“坟头再小,我占住了也是一座山”真的挺震撼我的,为争天下,两个女儿和糜夫人皆死于战乱,后来的夫人还跑了。
刘备夺取汉中,势力步入鼎盛期后,志得意满时在政治上一大昏招,却直接导致了天下英雄对他大失所望,原来的盟友孙权更直接投入曹魏阵营,反水夹攻。因此关羽军团覆灭,荆州三郡丢失,刘备复仇大军又惨败于夷陵,前后折损兵马十万,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无数,桃园梦断,白帝啼血,饮恨抱憾而终。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王佐之才,奇谋之主,一心以为辅佐了一位匡汉室之主,却陷入曹营不得脱身。祢衡骂曹操便连他们一起骂,他们两人何辜?而且祢衡无资格骂他们因为他无论治国之道还是用兵之才都差他们千里。而最为残忍的是曹操并不杀他们,而是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所欲振兴的大汉王朝被自己看重的“明主”亲手撕裂。骑虎难下,其实正是他们的情况。
就在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终于如愿加九锡,进魏公。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独揽大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像曹操这样的人物,枭雄也好,奸雄也罢,这些人是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和某些人与事而停滞或放缓自己前进之脚步的,可以说正是这类人物推动者中国历史的前进。而这也正是荀彧这类德才兼备的君子,成为不了引领历史潮流之人的主要原因。
纵观历史,令后世惋惜之人,又岂止荀文若?
说起来可笑,他本有匡国之志,最终走向了篡国之路,魏王之爵、丞相之职、冀州之强又给了他什么?钱用在篡国之路上了,一切亲人朋友先后离他而去,先是鲍信战死,再是父弟被害,然后陈宫反叛、张邈背信、典韦尽忠、丁氏翻脸、任峻寿终、袁绍离世、郭嘉病逝、永别王儁、醉杀许攸、误害楼圭、荀彧服毒、荀攸忧死、于禁降敌、妙才横死、王必殉难。
曹髦小小年纪便被魏大将军司马师扶持为魏帝,是为魏元帝,虽被当成傀儡,他却依然在清楚自己处境的状况下有着自己的主见。他上位时,“曹家班”已是日薄西山,而“司马氏”的掌权大业却在蒸蒸日上。身上流着“曹操”一代枭雄的血脉,曹髦无法甘于屈居人下。曹髦年幼,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司马师曾问锺会曹髦的能力,锺会回答:“文同陈思,武类太祖”(文采如同陈思王曹植,武能比太祖曹操),可惜这么一位能干的皇帝,却因为生不逢时,惨死在司马昭之手。哎最后曹氏辛辛苦苦几代人打的天下也归了人家司马家。
总结曹操的一生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极其悲催的人,他越想和那个人做朋友,那个人便越会成为他的宿敌;他越想办成一件事,那件事到最后总会黄。这就是曹操,他的一生都没逃脱这个可恶的“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