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
成语出处: |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成语例子: |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
---|
百度百科: |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
---|
成语繁体: | 刻舟求劍 |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
语法结构: | 连动式成语 |
---|
读音正音: | 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
---|
成语易错: | 剑,不能写作“箭”。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
成语造句: | 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
---|
成语辨析: |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
---|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
---|
英语翻译: |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take measures without regard to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守株待兔 |
---|
反义词: |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