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 | miàn hóng ěr chì |
---|
成语解释: | 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
---|
成语出处: | 《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
成语例子: |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
---|
百度百科: | 【成语】面红耳赤~【注音】miàn hóng ěr chì【释义】耳朵发赤脸发红的羞涩形态。形容因激动或羞愧而脸色发红的表情。赤:耳朵流血发涨。 |
---|
成语繁体: | 靣紅耳赤 |
---|
结构形式: | ABCD式成语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
读音正音: | 赤,不能读作“cì”。 |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
---|
成语造句: |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
---|
成语典故: | 清朝时期,一浪子决心痛改前非,给自己取别号“死里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汉子拿着一本小说要卖,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后不住面红耳赤,意往神驰,他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发表。 |
---|
英语翻译: | flushed with anger (or excitement) |
---|
成语年代: | 古代成语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
近义词: | 羞愧满面 |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