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的意思

势均力敌

成语拼音:shì jūn lì dí
成语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成语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成语例子: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成语繁体:勢均力敵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
读音正音:均,不能读作“yūn”。
成语易错:均,不能写作“军”。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成语造句: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成语辨析:势均力敌偏重于指力量相等。“不相上下”应用范围更广;指二者在某方面差不多少。
成语典故: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吕惠卿极力巴结他,帮助推行新法,参与有关重要的变革措施,受到王安石的器重。吕惠卿鼓动王安石倡导暴虐的政策。王安石被罢相时,吕惠卿与他势均力敌,就想方设法倾轧与陷害他。
英语翻译:balance of forces; their strength and advantage of situation match each other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近义词:不相上下、棋逢对手
反义词:天差地别、寡不敌众
上一成语

含势的成语

势的字典>>>

含均的成语

均的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