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袴
拼音:fó guāng kù
古代服式名。 宋 陶穀 《清异录·佛光裤》:“ 潞王 从珂 出驰猎,从者皆轻零衫、佛光袴。佛光者,以杂色横合为袴。”
佛幡
拼音:fó fān
佛寺所用的幡盖。《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武周 进逼 介州,沙门 道澄 以佛幡縋之入城,遂陷 介州。”
佛衣百纳
拼音:fó yī bǎi nà
僧衣。即袈裟。百衲,形容补缀之多。亦借指补缀甚多的破旧衣服。
佛刹
拼音:fó shā
(一)、佛土。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
(二)、佛寺。
佛牌
拼音:fó pái
泰国独有的一种佛教护身符,和中国西藏的擦擦佛同属于一类,只是体积更小。
佛迹
拼音:fó jì
(一)、见“佛迹”。
(二)、亦作“佛跡”。相传释迦牟尼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
(三)、借指佛法。
佛兰西
拼音:fó lán xī
法兰西 的旧译。
佛山市
拼音:fó shān shì
佛火
拼音:fó huǒ
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佛心天子
拼音:fó xīn tiān zǐ
指南朝梁武帝。因其笃信佛教,故称。《碧岩录·第一则评唱》:“武帝尝披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人谓之‘佛心天子’。”
佛粥
拼音:fó zhōu
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宋 陆游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今朝佛粥更相餽,更觉江村节物新。”
佛口圣心
拼音:fó kǒu shèng xīn
佛的嘴巴,圣人的心肠。指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佛腊日
拼音:fó là rì
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佛腊日。腊是岁末之意。宋 赞宁《僧史略·赐夏腊》:“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经律又谓十五日为佛腊日也。”
佛扃
拼音:fó jiōng
佛寺的门户。借指佛寺。
佛罗安国
拼音:fó luó ān guó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半岛西岸。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贸易繁盛。亦译作佛来安。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三佛齐国》:“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衝也……其属有佛罗安国,国主自三佛齐选差。地亦产香,气味
佛面刮金
拼音:fó miàn guā jīn
就是在佛的脸上搜刮金子。比喻从不该侵犯的地方或从有限的一点油水中竭力搜刮、掠取。
佛塲
拼音:fó chǎng
见“佛场”。
佛口蛇心
拼音:fó kǒu shé xīn
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佛晓
拼音:fó xiǎo
1、天快亮的时候。2、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佛土
拼音:fó tǔ
(一)、佛教谓佛陀所居住或应化的种种国土。有净土、秽土、性土、报土等。
(二)、特指净土。
(三)、指佛寺。
佛陇
拼音:fó lǒng
隋 高僧 智顗 的别名。因其栖居修行之 五台山 西南有一峰名 佛陇,故称。
佛耳草
拼音:fó ěr cǎo
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
佛龛
拼音:fó kān
供奉佛像的小阁子,多用木头制成。
佛会
拼音:fó huì
(一)、佛菩萨圣众会聚的地方。
(二)、礼佛的法会。包括念佛、诵经、拜忏、唱赞等内容。
佛汗
拼音:fó hàn
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佛图氏
拼音:fó tú shì
“觉者”。
佛青
拼音:fó qīng
即群青。一种深蓝色的无机颜料。用于染布、印刷或做油漆原料。
佛法
拼音:fó fǎ
佛教的教义佛所具有的法力
佛灭度
拼音:fó miè dù
是佛祖度化众生的手段之一。
佛柜
拼音:fó guì
放置礼佛用物的柜子。《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正中靠墙设了一个窄窄的佛柜,佛柜上正中供了一尊观音像。”
佛老
拼音:fó lǎo
佛和老子。也指佛教和道教。
佛理
拼音:fó lǐ
佛教的教理。
佛庙
拼音:fó miào
佛寺。
佛光寺
拼音:fó guāng sì
中国现存最古的佛寺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殿于唐大中11年修建,配殿建于金天会15年。大殿、配殿还有唐幢、唐塑、壁画、墨迹题字以及北魏、唐、金之基塔,都是世间的瑰宝。
佛位
拼音:fó wèi
成佛证果之位。
佛齿
拼音:fó chǐ
即佛牙。
佛藏
拼音:fó zàng
佛教经典的总称。通称“大藏经”、“一切经”。
佛庐
拼音:fó lú
指佛寺。
佛郎嵌
拼音:fó láng qiàn
即珐瑯。
佛经
拼音:fó jīng
(一)、泛指一切佛教典 籍。内容包括经(教义)、律(戒律)、论(论述或注释),合称三藏。
(二)、特指三藏之一的经藏部分。
佛义
拼音:fó yì
佛教的教义。《南史·江紑传》:“ 紑 性沉静,好 庄 老 玄言,尤善佛义,不乐进仕。”
佛画
拼音:fó huà
古代一种绘画艺术。内容为宣扬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迹。
佛桌儿
拼音:fó zhuō ér
见“佛爷桌儿”。
佛现鸟
拼音:fó xiàn niǎo
鸟名。
佛郎
拼音:fó láng
“法郎”的旧译。
佛性
拼音:fó xìng
(一)、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
(二)、借指礼佛修行之心性。参见“佛性禪心”。
佛爷桌儿
拼音:fó yé zhuō ér
佛像前的桌子。用于放置供佛之物。
佛母
拼音:fó mǔ
(一)、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二)、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三)、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佛境
拼音:fó jìng
佛的境界。
佛历
拼音:fó lì
历法的一种。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人民日报》197(八)、(十一)、8:“佛历以 释迦牟尼 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五百四十三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因此被人们称作‘黄袍佛国’的 泰国 一般使用的历法就用佛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