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小侄女早上因为太磨蹭被姐姐数落了一顿,委委屈屈地上学了。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问我们:你们知道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吗?
我心想,厉害的人太多了,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哪有什么最厉害一说,便回答不知道,结果她的答案倒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当然是别人家的孩子啦,你们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厉害,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跟小侄女一起生活的时间不短,也见过不少姐姐两口子因为教育孩子“鸡飞狗跳”的场景,在我眼里,小侄女多数时间是“软硬不吃”“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典型,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个回答结结实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我们也曾都是小孩子,也都经历过被爸爸妈妈用“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也都体会过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但是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成了这句话的使用者,便也忘记了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更希望听到的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
孩子犯了错,如何让其心服口服?陶行知先生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于是上前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办公室去。等到他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随后,他仅用了四颗糖和四句话结束了这场谈话,却成功地让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知道悔改。
第一颗糖,他说:“奖励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第二颗糖,他说:“我不让你打同学,你便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
第三颗糖,他说:“据我了解,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这时,男孩已经认识到错误并答应以后不会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他又给了第四颗糖,他说:“奖励你主动认错,我们这场谈话也结束了。”
同样一件事,当我们给予孩子以尊重、理解和肯定时,所能产生的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且这种力量能直抵心灵。
相较于简单的批评教育,积极的肯定更能深入人心并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小时候,我们都曾希望自己会变得很厉害,在成年后,逐渐接受自己的平凡,却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不平凡。
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是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平时都是母慈子孝,一到写作业就是鸡飞狗跳。好笑之余,也不免沉思:到底是谁的错?
姐姐在家辅导侄女写作业,每每被气得跳脚,说她太笨,那么简单的题还能做错。姐夫在一边笑:你那都是自寻烦恼,对她期望太高,要我说她能做完就不错了。
我一听,的确是这样。只不过姐姐不是期望太高,而是要求太高。
她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小学生的那点作业,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却忘了她女儿也是才刚上小学两年,所有她觉得简单的东西,都是她女儿才接触的陌生知识。
如果让她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代因为学习太难而逃学的场景,她未必不能理解她女儿所面临的一切。
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加上天生智力的不同,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因人因时而异,合理的要求才会让人进步。
很久之前就在网上刷到一个宝妈的帖子,她说她欠女儿一句对不起。
事情是这样的:早上起来精神不太好,去冰箱拿水果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盘圣女果打翻了,小小的果子掉的地上都是。不远处五岁的女儿看见了,连忙过来说“妈妈我帮你”,然后跑上跑下地帮忙捡果子,有些果子掉到了沙发底下,她还知道去拿扫把趴在地上勾出来。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女儿,她觉得鼻子酸酸的。
她说:如果转换一下身份,是她把水果打翻了弄得到处都是,我肯定会批评她并要求她收拾好自己造成的烂摊子,但是现在是我打翻了,她不会批评我做错事反而是很高兴能帮到我。
想到一直以来自己对女儿的态度,她觉得自己应该对女儿说声对不起。
确实,在家里,父母一直处于“上位者”,总是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样子,却经常忽略自己本身的言行举止。我们经常会做错事,但是因为是“大人”,所以可以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是小孩子一旦犯错,我们就会打着“教育”的名义,对他们进行批评或者是惩罚。殊不知这种行为在孩子的眼里已经造成了错误示范,“教育”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
在整个人生旅途中,我们是第一次当“大人”,他们何尝不是第一次当“小孩”,谁都有犯错的机会,在要求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双重标准。
在这个各种“焦虑”“内卷”的时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都是大部分父母的期许。
尤其是在自己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后,越发觉得孩子应该更努力更优秀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想法没有错,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以前工作认识一个老板,学历不高,家境不太好,创业十几年才有所小成。现在有三个孩子,除了学习抓得很紧之外,每个孩子上的是著名的秦汉胡同国学班,这个国学班囊括了国学、古筝、茶艺、书法、古琴等多个热门才艺项目,老大还参加了奥数培训,课外时间以及周末基本上都被安排得满满的,绝不虚度光阴。
也曾好奇问他们为什么不报补习班,而是报看似没什么大用处的国学班,他们夫妻回答:现在的小学生,只要智商还可以,学好现有的知识绝没什么问题,多余的时间没必要再反复学已经会的不东西,我们让孩子学的,都是能提升孩子修养和气质的东西,这是能刻在骨子里的、谁都抢不走的。
没有跟他们家几个孩子相处过,也无从得知他们过得是否快乐,但是我知道,孩子的成长,也不能只有学习。
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鲁鹏程写过一本书《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他在书里面强调过孩子的成长,需要从健全心知、培养德行、承担责任、树立生活态度和生活热情、积累正能量、建立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并不是单纯地“学习”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在这项不算容易的成长任务中,除了老师,孩子的父母以及生活,都是教育者。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
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孩子们眼中“最厉害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03-22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6
2023-03-22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