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学校已正式开启课后服务工作。“双减”之后,北京各学校积极探索多种课后服务形式,用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既“吃饱”又“吃好”。
今年8月29日,北京市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会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强调,“要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要在“区域资源统筹、课堂质量、教学规范、课业辅导、作业设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双减”进入后半篇,北京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所学校,发现不少学校无论是对课后服务的认识,还是对课后服务内容和机制的探索,都有不少亮点。
政策解析
2.0版课后服务全面升级
北京市教委对课后服务有着明确的定位。早在2018年,北京就已着手探索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谈及课后服务时指出,开展课后服务,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后服务是学校整体“育人”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后育人活动,也是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落实课后服务,关键是重塑学校育人生态,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的成长需求。课后服务内容要面向所有学生全面平等开放,使学生通过参加课后服务,真正有所收获。
这里,不仅对课后服务是“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延伸”的性质进行了确定,更对课后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进行了明确;同时,还对课后服务推进的路径(重塑育人生态)和目标(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成长需求,让学生真正有所获)进行了概括。
北京也是较早提出“全面打造升级版课后服务”的城市之一。2021年11月,北京市召开了基础教育校长大会,提出“将全面打造2.0升级版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重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强不强’,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再次明确了“‘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实际上是重构学校教育的供给体系”的认识,再次强调了“评价课后服务,核心是看学生有没有实际获得”的目标,同时指明了路径和措施以及实施重点(将强化体育锻炼、补足劳动教育)等。
正是在这次会上,刘宇辉主任明确指出,课后服务是校内提质增效的重要之举,是学校教育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关键环节。课后服务“升级版”是理念、定位、路径、措施上的全面升级。
学校探访
新学期 学校课后服务有了新变化
尽管受对课后服务的认识以及开学初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如何推进课后服务再提升工作尚有待开启,但本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学校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致力于实现课后服务的转型与升级。这其中,既有转变课后服务新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探索学生自主社团的,也有推动课程群建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还有学校通过深耕制度建设、解决了参与课后服务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变化1
转变课后服务模式 学生自组社团
本学期,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将课后服务工作定位为学生在校一日生活规划中的儿童自我发展时段。课后服务工作围绕“自主、互助、个别化”三原则,开设了指向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课业辅导与自组社团以及劳技社团。在具体实施中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从眼保健操之后的15:05—16:30,主要包括体育锻炼、课业辅导和学生自我发展;第二时段是从16:30—17:30,主要以实践类课程和社团项目课程为主。校长曹君告诉本报记者,上学期,他们在课后服务时段尝试开设了7个学生自组社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这学期在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他们在四至六年级全面开展了学生自组社团活动。这种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的社团不仅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压力,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得。此外,学校还结合新课标的发布,在课后服务第二时段专门安排了“劳动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高年级开设了劳技社团,组织学生进行金工、木工等维修和制作类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北京市育英学校,学生自组社团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课后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负责学生社团工作的魏震副校长告诉本报记者,在“双减”之前,学校的自组社团活动就已经开展数年了。她说:“学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去主动开发资源,通过承办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这样的课后生活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不仅是下午放学时间,午间活动也精彩),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目前,育英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已开始走向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学生们不再只想着如何开展社团活动,而是思考如何打造品牌社团,如何让自己的社团在学校乃至校外更加有名气,如何为学校做点实事,如何回馈学校的帮助与支持等。学生通过自组社团活动,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了成长。
变化2
建设课后服务课程群 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则走出了一条课程升级之路。学校把课后服务课程作为学校整体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深耕课后服务课程的体系建设,整合在校教师资源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师资力量,开发和设置拓展型课程,开设了课后服务课程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据副校长武京介绍,学校的课后服务课程群共包括三大类:主题活动类、学科辅导类和拓展类。主题活动类包括学科主题活动和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前者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开设,如语文学科开展名著阅读,生物学科开展科普讲座等;后者主要是结合学生发展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科辅导类课程是在原有课后学科辅导基础上的深耕细化,用分层分类的方式推进学科答疑,以提高课后服务的针对性,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真实状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拓展类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长发展而提供的课程群,以“体育、艺术、科技、劳动”为主的选修课,突出实践性、体验性、综合性。为了让学生的特长有可持续性,学校还通过开展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通过组织成立民乐团、舞蹈队、航模社团等形式,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展示,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变化3
推进制度建设 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松绑”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通过制度建设,让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担子“松”一点,课后服务“实”一点。为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弹性下班制度和完善绩效工资方案,尽可能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作好保障工作。
校长冯玉海告诉本报记者,为促进课后服务工作的推进,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除了集体教研和集体例会时间要参加外,每周可自主选择两天提前一小时下班。此外,学校还通过完善绩效工资方案,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进行绩效倾斜。在评选“最美教师”“五美教师”“校级先进工作者”时,同等条件下也会对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老师优先考虑。
专家建议
要打破原有的校内教育模式
“提升课后服务,需要打破原有的校内教育的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建议。他表示,很多学校基于原来的校内教育模式来开展课后服务,是造成目前课后服务难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课程最多只能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的60%,另外的40%时间应该让学生学他喜欢学的、做他喜欢做的、玩他喜欢玩的,这样课内课外就形成一个育人整体。课后服务主要应该围绕着学生的40%时间来设计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容、活动的设计以及时间安排要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因此,不能把课后服务简单地当成课内教学的延伸,如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只是做作业,而是要让学生在40%的时间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更加充分地发展不同学生的天性,使他们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知,更发展自己的优势特长,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至于路径,储朝晖建议增加学生自组社团活动。社团由学生自己组建、自己开展。他说,学校社团不能由学校设计好,然后让学生来参与,这实际上是校内教育模式在课后服务上的一种变相延伸。在他看来,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有特定的年龄段和特定的时机的,义务教育阶段恰是最好的年龄段和时机。而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是发展自主性和兴趣爱好的较优方式。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学校有责任推动这件事,也可以借助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关键是建立一种共识和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教授同样建议,保障课后服务质量一定要坚持课后服务的“选择性、拓展性”定位,课后服务应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前提下,通过开发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加强课后服务督导以及开展课后服务研讨等,确保课后服务有效开展。
文字:张晓震
编辑:付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ippa010054水印编号(ippa010054女主角是谁)
2023-03-23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26
2023-03-22
西子TMC至尊全智太阳能测控仪操作说明书 太阳能tmc西子至尊全天候测控仪
2023-03-25
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