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全面修复行情已启动 预计持续数月

2022-10-17 08:25:48

十大机构论市:全面修复行情已启动 预计持续数月

本周沪指上涨1.57%,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A股全面修复行情已启动 预计将持续数月

国内经济和政策预期逐渐明朗,预计经济同比改善将延续至明年二季度;欧美加息和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压力高点已过,对市场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存量资金调仓和增量资金入场有持续性;A股全面修复行情已启动,预计将持续数月,期间扰动因素或有反复,但不改修复趋势;建议继续坚持均衡配置,积极布局估值切换和景气拐点行业。首先,改革和托底政策逐步明确,基本面预期逐步修复,9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后在四季度增速有望继续抬升,预计本轮国内GDP同比改善将延续至明年二季度,经济和政策预期明朗奠定本轮修复行情的基础。其次,通胀约束下美联储政策难转向,年底前加息预计将如期落地,但预期难再恶化,A股基本面的相对优势显现,人民币汇率恢复双向波动,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渐弱,打开本轮修复行情的窗口。最后,市场流动性开始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从底部抬升,而仍然处于低位的估值还有修复空间,存量资金调仓和增量资金入场延续,产生资金接力效应,强化本轮修复行情的持续性。

海通策略:稳增长、保交楼政策落地有望推动四季度股市迎来年内第二波机会

年内有望迎来第二波机会。7/5以来市场自高点明显调整,投资者对于目前市场是否见底仍存一定担忧。如前所述,9月信贷数据已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目前市场底部区域的有效性。此外,今年4月底时,我们判断市场反转底的5个基本面领先指标中3个(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制造业景气度)已经回升,近几个月来,另外两个指标中汽车销量累计同比也已回升,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正逐步企稳,基本面指标的回暖表明A股在4月底和10月中形成的底部区域较扎实。从年内的小趋势来看,年度视角下,即使是08、11、18年这三次市场最弱的单边熊市,年初和年末依然存在两次涨幅10%以上的行情。而今年至今仅有4月底至7月初这一轮行情,从历史规律看我们认为年内可能还会有一次投资机会,契机或是稳增长、保交楼政策逐渐落地推动宏观经济修复。9月信贷数据已经初步印证了稳增长政策的成效,数据公布后10/11-10/14期间万得全A已实现最大涨幅6.7%、创业板指9.8%。

国海策略:重要底部前后的风格变化与市场主线

当前市场已处于底部区域,流动性是更有可能发生积极变化的因素,但市场回升趋势的确立仍需经济预期的改善。现阶段景气成长有望脱颖而出,一方面,“弱经济”环境下成长相对价值占优,另一方面,市场在底部前后短期优势风格具有一定持续性。近三日A股走势同今年4月底较为相似,市场均经历了悲观情绪演绎到极致诱发市场底的形成——政策与风险偏好改善进一步推升指数的过程。当前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偏弱,流动性是更有可能发生积极变化的因素,11月美联储或执行本轮最后一次75BP加息,随后海外流动性紧缩预期将有所放缓,资本市场情绪或阶段性得到提振。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回升趋势的确立仍需经济预期的改善。在本轮市场底部时期,景气成长更具配置价值,一方面,“弱经济”环境下成长相对价值占优,另一方面,根据历史经验,市场在底部后短期优势风格具有一定持续性。

兴证策略:“新半军”择时框架发出积极信号

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新半军”中三季报乃至明年景气有望持续或业绩超预期的方向。随着三季报陆续披露,将成为“新半军”景气验证的重要时间窗口,而从择时框架看,“新半军”继续面临分化,对于三季报乃至明年将维持高景气或业绩超预期的细分方向和个股,有望在新一轮上行中领涨市场。根据我们对“新半军”40个细分方向的业绩预告梳理及景气前瞻,可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锂电设备)、光伏(设备、上游材料)、储能、风电(设备)、军工(新材料、军工电子)、半导体(材料、设计)。中长期,持续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六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6)粮食安全(种业、生物科技、化肥等)。

开源策略:重新审视美债超预期 海外流动性掣肘或将逐步下降

2022Q4配置建议:成长风格或仍将是市场主线,具体配置包括:(一)基于“毛利率+营收”双升带来的盈利弹性、较高的实际回报率(CFROI-WACC)、内外资青睐及透支久期合理等四个维度,甄选“新半军”成长风格中的优质赛道:电力设备(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能源金属)>半导体>军工。(二)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三)把握船舶大周期重启的重大机遇: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四)短期博弈疫情政策和房地产政策边际放宽,酒店、航空、物流、食品饮料等“出行消费”及房地产或有反弹机会。此外,静待美债收益率上行“钝化”,美国走向“滞胀”,黄金方有望迎来趋势性机会。

招商策略:三季报持续披露 关注业绩高增及超预期领域

业绩韧性较强且景气度向上的领域集中在:1. 景气度持续高位的新能源车领域(新能源动力系统/汽车零部件/稀有金属);2.受益于成本压力下降和需求旺盛的中下游行业(如高端装备等);3. 景气度已经出现边际改善且未来改善空间大的领域(地产链消费如厨卫电器等)。一些细分领域的景气度也出现明显改善,如养殖业(生猪价格上升)、航运港口(VLCC油轮市场复苏)、医疗服务(订单交付及规模化效应)等行业盈利也具备提升空间。A股2022年部分行业盈利预测增速近期出现上调,具体行业来看,上调幅度较大的主要有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煤炭等,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商贸零售、轻工制造、钢铁等板块有一定程度的下调。年初以来,盈利上调较多的行业有商贸零售、煤炭、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石油石化、基础化工等;盈利下调较多的有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房地产、传媒、轻工制造、钢铁、汽车、机械等。

广发策略:如何把握成长扩散方向?

A股价值切换预演+成长适度扩散。维持“A股下行风险有限”的判断:市场赔率已经较为吸引,胜率改善需要等待2大要素(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的重新统一+美债利率上行压力得到明显缓解),我们预计大概率在四季度先后触发。我们延续“价值切换预演+成长适度扩散”的配置建议:8月下旬以来价值风格切换预演,成长风格亦有所扩散。全球股市交易主线分化,也呈现出价值领先,成长扩散特征。近期国内疫情反复、10月经济高频数据转差、流动性环境合理充裕,驱动了本周成长风格扩散。A股下行风险有限,价值切换预演+成长股适度扩散。价值风格从前期的预演到进一步确认切换需等待大会后“稳增长”政策更积极的“发令枪”。流动性合理充裕也有助于成长风格适度扩散:“再加杠杆”、“自主可控”、新能源产业链的“供需均衡新常态”,都是成长扩散的方向。行业配置:1. 赔率较优,且胜率在改善的价值(地产龙头/煤炭);2. 新能源链、“再加杠杆”和“自主可控”成长扩散新方向(光伏组件龙头/风电/动力电池/医疗设备);3. 中报景气企稳及PPI-CPI传导受益(家电)。

中信建投:市场的交易结构表明后续存在大级别反弹的可能

随着三季度市场大幅度波动,上证指数回落到3000点附近,市场悲观情绪消化,A股底部特征凸显,当前的市场特征符合前期大跌+超跌股领涨,因此可能是一波大级别的反弹信号。考虑到当前市场上涨的关键是情绪修复的程度,因此资金面的支持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A股整体短期增量资金尚不足,仅公募基金发行环比小幅提升,私募整体仍处于低仓位状态,融资也刚刚扭转净流出的态势,整体空间较大。

西部策略:哪些消费细分行业更具配置价值

从估值、持仓配置、交易拥挤度、盈利四个维度来看,消费电子、商贸零售、家电、医药和食品饮料中的部分细分行业具有较高配置价值。细分行业中关注:医药生物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家用电器的白电;商贸的一般零售、贸易;食品饮料的食品加工、饮料乳品;以及电子中的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国际比较角度,A股家电龙头估值与海外基本持平。从估值的绝对水平来看,A股消费龙头的估值中位数约是海外对标公司的2倍。分行业看,医药、食品饮料、光学估值普遍高于海外,家电基本持平。估值角度,家用电器、医药、电子估值处于底部。消费细分行业平均估值分位数约40%,处于偏低水平。细分行业中估值已经处于底部的行业有白色家电、医疗服务、个护用品、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等。

国盛策略:底部的形态与主线的选择

关于底部的形态,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二季度的区别。对比下来,两个阶段的市场环境还是存在较大区别,尤其是基本面环境上。4月末开始,我们看到:1)长三角地区供应链修复,叠加产业端政策明确利好;2)俄乌带来的巨大的海外供需缺口,推升了5-7月外需,出口形势迅速得以逆转;3)美联储5-6月边际转鸽,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且内部货币流动性极为充裕。回到当前,上述的供应链修复、强势出口、货币极度宽裕,这几个变量快速扭转的难度明显加大。中期的方向,我们依旧延续四季度策略的判断,即追寻“变局下的确定性”。从8月下旬开始,我们一直在提示几个预期差:外需回落、狭义货币、底线思维,到目前为止可能仍没有被定价充分。季度配置上强调几个原则:第一,抱内需,避外需:尤其是海外衰退步步临近之下,内需提振的必要性进一步抬升,中长贷与M2-社融均处于拐点区域,后续关注是否演化为趋势性逆转;第二,不宜过早博弈美元紧缩转向,美国通胀与就业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之前,联储很难改变紧缩进程;第三,存量市的格局下,高仓位与高拥挤度的板块的压力仍需警惕。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