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笔画14的汉字 14画属火的字有哪些

首页 > 学习教育2022-07-27

大家在取名字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把八字命理和汉字的五行属性结合起来,比如八字里缺火就取用五行属性为火的字来平衡。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火笔画为14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五行属火笔画14的汉字

圖、熒、鲕、奪、嫜、鄭、厲、罱、瞅、鄩、對、裹、踌、鼐、嘀、鄲、靼、塵、暢、嫩、鞀、瘍、蝸、撾、箨、摶、團、蜩、舔、綹、嫪、彰、瘩、適、摟、熔、龇、緇、態、趙、禚、赘、綴、瑶、瑤、綰、誒、蜿、暧、遮、獐、毓、僚、辗、裳、煽、熗、褪、綠、奩、瘘、嘍、幛、領、綾、鄰、粼、撂、廖、寥、踉、璉、缧、叆、瘌、谲、盡、瘧、爾、綽、熬、膃、餌、端、嫡、鄧、碭、褡、蜡、辣、谰、螂、嫘、酹、嫠、璃、綸、骡、雒、缪、寧、谭、韬、慝、熄、鞅、曄、摘、綻、種、憏、骶、嘞、熘、摞、瑭、耥

五行属火笔画14的汉字

五行属火笔画14的汉字解释

解释:圖读音:tú。名词 由各种线条、形状、色彩等描绘成的形象或画面。【组词】:「地图」、「设计图」、「插图」、「草图」。名词 疆域。【组词】:「版图」。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零首之三:「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名词 欲念。《文选.陆机.五等论》:「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观鼎之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动词 绘画、描绘。《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纪》:「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之。」《西游记.第三二回》:「我记得他的模样,曾将他师徒画了一个影,图了一个形,你可拿去。」动词 策划、考虑。【组词】:「图谋」。《史记.卷八六.刺客传.曹沬传》:「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宋.曾巩〈宜黄县学记〉:「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动词 谋取、谋求。【组词】:「贪图」、「唯利是图」。《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红楼梦.第七零回》:「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

解释:熒读音:yíng。形容词 光线微弱的。《文选.班固.答宾戏》:「守窔奥之荧烛,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唐.李善.注:「荧,小光也。」动词 眩惑。《庄子.人间世》:「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唐.成玄英.疏:「荧,眩也。」

解释:鲕读音:ér。名词 鱼苗、幼小的鱼。《国语.鲁语上》:「鱼禁鲲鲕。」三国吴.韦昭.注:「鲲,鱼子也;鲕,未成鱼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摷昆鲕,殄水族。」

解释:奪读音:duó。动词 强取。【组词】:「抢夺」。《水浒传.第六七回》:「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动词 削除、使失去。【组词】:「剥夺」、「褫夺」。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刑〉:「苟有过,必谕之;谕而不可,夺其政。」动词 争取。【组词】:「争夺」、「夺标」。清.洪昇《长生殿.第五出》:「绣幕雕轩,珠绕翠围,争妍夺俊。」动词 做决定。【组词】:「定夺」、「裁夺」。动词 错过。《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动词 冲过。【组词】:「夺门而出」、「泪水夺眶而出」。动词 耀眼、眩目。【组词】:「光彩夺目」。《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动词 脱漏、漏掉。【组词】:「讹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解释:嫜读音:zhāng。参见「嫜姑」、「姑嫜」等条。

解释:鄭读音:zhèng。名词 国名。周朝诸侯国之一。故址位于今国内河南省新郑县。名词 姓。如明代有郑成功。副词 谨慎、庄重。【组词】:「郑重其事」。《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殷勤郑重,欲必觉寤陛下。」

解释:厲读音:lì。名词 粗的磨刀石。《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名词 疾病、灾祸。《诗经.大雅.瞻邛》:「孔填不宁,降此大厉。」名词 姓。如汉代有厉温,清代有厉鹗。动词 磨之使利。通「砺」。《荀子.性恶》:「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唐.柳宗元〈吊屈原文〉:「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鍼石而从之。」动词 勉励、激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动词 奋起、振奋。《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形容词 严肃、严格。《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唐.韩愈〈答尉迟生书〉:「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形容词 猛烈。【组词】:「厉害」。《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形容词 凶恶的。【组词】:「厉鬼」。其他字义厲读音:lài。名词 麻疯病。同「癞」。《战国策.秦策三》:「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解释:罱读音:lǎn。名词 一种捕鱼的网状器具。《玉篇.网部》:「罱,夹鱼具。」《集韵.上声.感韵》:「罱,取鱼具。」动词 捞取。【组词】:「农夫罱河泥来肥田。」

解释:瞅读音:chǒu。动词 看。【组词】:「瞅了一眼」。《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听了,瞅着老婆儿,老婆儿瞅着女儿,……大不得主意起来。」

解释:鄩读音:xín。名词 地名。春秋时周邑名,故址约在今国内河南省巩县西南。

解释:對读音:duì。动词 回答地位高的人所提的问题或接续他们的说话。《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动词 一般的应答。【组词】:「无言以对」。动词 对待、看待。【组词】:「对人诚恳」。动词 朝着、向着。【组词】:「枪口对准靶子」、「面对面」、「对着天空」。《文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动词 相合、投合。【组词】:「对症下药」。动词 比照检查。【组词】:「校对」、「对指纹」、「对身分证」。动词 调整使合标准。【组词】:「将焦距对好」。动词 搀入。【组词】:「再对些热水进去,否则太冷了。」动词 使两种事物配合在一起。【组词】:「把门对上」、「对对子」。动词 双方抗争起来。【组词】:「他们怒目相向,对起来了。」名词 成双的人或物。【组词】:「他们正好配成对。」名词 对联的简称。【组词】:「对子」、「门对」、「喜对」。名词 量词。计算成双的人或物的单位。【组词】:「一对镯子」、「三对夫妻」。形容词 对面的。【组词】:「对岸」、「对方」。形容词 正确、正常的。【组词】:「数目不对」、「神色不对」。介词 表示动作的对象。【组词】:「他对你说什么?」、「我对环境不熟。」

解释:裹读音:guǒ。动词 缠绕、包扎。【组词】:「裹伤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手把着新郎的手,用一根红纸裹的新秤杆儿,把那块盖头往下一挑。」动词 包罗、囊括。《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名词 包封的物品。【组词】:「今天邮差送来一件包裹。」

解释:踌读音:chóu。参见「踌伫」、「踌躇」等条。

解释:鼐读音:nài。名词 大鼎。《尔雅.释器》:「鼎绝大谓之鼐。」晋.郭璞.注:「最大者。」《诗经.周颂.丝衣》:「鼐鼎及鼒。」汉.毛亨.传:「大鼎谓之鼐。」

解释:嘀读音:dí。参见「嘀咕」、「嘀嘀咕咕」等条。

解释:鄲读音:dān。参见「邯郸」条。

解释:靼读音:dá。名词 质地柔软的皮革。《说文解字.革部》:「靼,柔革也。」名词 参见「鞑靼」条。

解释:塵读音:chén。名词 飞扬的细小灰土。【组词】:「尘埃」、「灰尘」。名词 战事、兵祸。《魏书.卷九九.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四方渐泰,表里无尘。」《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当年洪武爷扫荡胡尘,定鼎金陵,是为南京。」名词 踪迹、事迹。【组词】:「步人后尘」。唐.李白〈忆秦娥.萧声咽〉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名词 世俗。【组词】:「尘俗」、「滚滚红尘」。名词 佛家称有碍身心开朗的欲念为「尘」。【组词】:「尘念」。《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名词 姓。如明代有尘铎。动词 污染。《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只自尘兮。」唐.孔颖达.正义:「适自尘蔽于己。」副词 久远、长久。《尔雅.释诂》:「尘,久也。」晋.郭璞.注:「稽久也。」【组词】:「尘封」。《文选.张衡.思玄赋》:「美襞积以酷烈兮,允尘邈而难亏。」

解释:暢读音:chàng。形容词 通达、没有阻碍。【组词】:「畅通」、「文笔流畅」。形容词 繁茂。【组词】:「枝叶畅盛」。形容词 舒适。【组词】:「舒畅」、「酣畅」。动词 表达。《文选.宋玉.神女赋》:「交希恩疏,不可尽畅。」唐.李善.注:「畅,申也。未可申畅己志也。」动词 使流通。【组词】:「货畅其流」。副词 痛快、尽情的。【组词】:「畅谈」、「畅行」、「畅所欲为」。副词 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畅懊恼,响铛铛云板敲。」名词 祭祀时用的郁鬯酒。通「鬯」。汉.王充《论衡.恢国》:「成王之时,越常献雉,倭人贡畅。」名词 姓。如唐代有畅璀。

解释:嫩读音:nèn。形容词 初生柔弱的样子。【组词】:「嫩芽」、「娇嫩」。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楼梦.第七七回》:「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一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形容词 柔软。【组词】:「细皮嫩肉」、「杏仁上面包着一层嫩皮儿。」形容词 经验少、不老练。【组词】:「他太嫩了。」、「她脸皮嫩,不敢上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形容词 指食物烹调时间短暂,易于咀嚼的。【组词】:「青椒牛肉要炒得嫩才好吃。」副词 颜色轻淡。【组词】:「嫩黄」、「嫩绿」。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副词 轻微、微薄。【组词】:「嫩凉」。宋.辛弃疾〈念奴娇.江南尽处〉词:「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

解释:鞀读音:táo。名词 乐器名。古代的一种鼓。形制为鼓穿在木柄上,鼓框左右用绳系着两个珠状物,手摇木柄,珠状物来回敲击鼓面而发声。类似民间流行的拨浪鼓。随柄上所穿鼓数的不同,而有路鞀、灵鞀、雷鞀的分别。一般为一至四面鼓。本用于宗庙社稷祭仪的雅乐中,汉唐以后,也用于宫廷的燕乐中。

解释:瘍读音:yáng。名词 疮。【组词】:「肿疡」。《礼记.曲礼上》:「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名词 参见「溃疡」条。

解释:蝸读音:guā。参见「蜗牛」条。

解释:撾读音:zhuā。动词 鞭打、敲击。【组词】:「挝鼓」。《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仰见高闳,以策挝门。」动词 抓、抓住。《西游记.第三三回》:「就于云端里伸下手来,马上挝人。」《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

解释:箨读音:tuò。名词 竹皮、笋壳。【组词】:「竹箨」、「笋箨」。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紫箨开绿筱,白鸟映青畴。」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诗:「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解释:摶读音:tuán。动词 捏聚搓揉成团。【组词】:「抟弄」、「抟土」、「抟面」。《文选.枚乘.七发》:「楚苗之食,安胡之变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动词 凭藉。《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三零出》:「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抟风,管教堕吾计中。」动词 集聚、结合。《管子.内业》:「抟气如神,万物被存。」《商君书.农战》:「抟民力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解释:團读音:tuán。名词 圆球形物体。【组词】:「粉团」、「纸团」、「蒲团」、「面团」。名词 有组织的一群人,可以一起运作或活动。【组词】:「社团」、「马戏团」、「旅行团」、「合唱团」。名词 聚合物。【组词】:「疑团」、「冷气团」、「星团」。名词 军队编组建制的单位。历代不一。陆军介于师、旅之间,三营为一团,现已取消不用。名词 量词。计算团状物的单位。【组词】:「一团毛线」、「两团泥巴」。动词 搓弄、揉合。【组词】:「团泥球」、「团纸团」。汉.崔寔〈四民月令〉:「齐人呼寒食为冷节,以麴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动词 聚集、结合。【组词】:「团结」。唐.张说〈东都酺宴〉诗四首之三:「争驰群鸟散,斗伎百花团。」动词 估量、猜度。《董西厢.卷六》:「旧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眼谩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谁厮般着,我团着这妮子做破大手脚。」

解释:蜩读音:tiáo。名词 蝉。《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解释:舔读音:tiǎn。动词 用舌头触碰或沾取东西。【组词】:「舔嘴巴」、「舔冰棒」、「他被小狗舔得一脸的口水。」

解释:綹读音:liǔ。名词 丝缕编成的线,主要用来系东西。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名词 量词。计算丝、线、发、须等的单位。【组词】:「三绺丝线」。元.秦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兀那街市上一个婆婆,手里拿着一绺儿头发,不知是卖的?不知是买的?」动词 轻拂。《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下巴颏儿底下,又没甚么,可尽着申三个指头,在那里绺胡子似的不住手的绺。」

解释:嫪读音:lào。动词 爱惜、眷恋。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八.正法花经》:「嫪,婟也。谓恋不能去也。」唐.韩愈〈荐士〉诗:「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名词 姓。如战国时秦国有嫪毐。

解释:彰读音:zhāng。形容词 明显。《书经.仲虺之诰》:「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汉.王充《论衡.书解》:「德弥彰者人弥明。」动词 表露、宣扬。《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汉.王充《论衡.自纪》:「好自周,不肯自彰。」名词 姓。如汉代有彰章。

解释:瘩读音:da。参见「疙瘩」条。其他字义瘩读音:dá。[一]之读音。

解释:適读音:shì。形容词 舒服、自得。【组词】:「舒适」、「安适」。动词 往、至。《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动词 女子出嫁。《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宋.欧阳修〈江邻几墓志铭〉:「女三人,长适秘书丞蕃蹭。」动词 相合、相当。《后汉书.卷六二.荀爽传》:「截趾适履,孰云其愚!」宋.苏轼〈答莫提刑启〉:「得请江湖,虽适平生之愿。」动词 顺从。《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动词 贬谪。同「谪」。《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陈涉起匹夫,敺适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副词 仅、只。《战国策.秦策二》:「疑臣者不适三人。」副词 偶然、偶尔。《聊斋志异.卷一.贾儿》:「适从父入市,见帽肆挂狐尾,乞翁市之。」副词 刚才。【组词】:「适才」。《韩非子.内储》:「王适有言,必可从命。」副词 恰巧。《史记.卷一零七.灌夫传》:「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其他字义適读音:dí。名词 正妻所生的儿子。同「嫡」。《左传.文公十八年》:「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人谓之哀姜。」《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汉.何休.注:「适谓适夫人之子。」动词 专主、作主。《诗经.卫风.伯兮》:「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汉.毛亨.传:「适,主也。」

解释:摟读音:lóu。动词 拢合、牵聚。《说文解字.手部》:「搂,曳聚也。」《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其他字义摟读音:lōu。动词 把散在面前的东西聚拢过来。【组词】:「待我把这些谷子搂一搂。」动词 把衣服提挽起来。【组词】:「他把下摆一搂,摆个金鸡独立的架式。」动词 搜刮。【组词】:「像你这种搂线法,我不敢领教。」动词 招徕。【组词】:「搂揽」、「搂生意」。其他字义摟读音:lǒu。动词 用手臂拢抱着。《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红楼梦.第四零回》:「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解释:熔读音:róng。动词 用高温使金属或固体物质变为液体状态。【组词】:「熔解」、「熔炼」、「熔化」。

解释:龇读音:zī。动词 上下牙齿相磨。《说文解字.齿部》:「龇,齿相齘也。」形容词 张嘴露牙的样子。《说文解字.齿部》:「龇,一曰开口见齿之貌。」

解释:緇读音:zī。名词 黑色。汉.王充《论衡.程材》:「白纱入缁,不染自黑。」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素衣虽成缁,不为京洛尘。」名词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发披缁去了。」名词 僧侣。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动词 染黑。《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汉.崔瑗〈座右铭〉:「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形容词 黑色的。《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解释:態读音:tài。名词 情状。【组词】:「事态」、「形态」、「姿态」。名词 语法学上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一般分为两种:(1)主动态:行为动作由主体发出。【组词】:「他玩球。」(2) 被动态:动作由主体承受。【组词】:「球被他玩。」中文的被动态常用「被」、「给」等虚词来表示。

解释:趙读音:zhào。名词 国名:(1)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国内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2)东晋五胡十六国之一。为东晋刘曜所建,统有今国内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的一部分,史称「前赵」。(3) 东晋五胡十六国之一。为石勒灭前赵而称帝,史称「后赵」。名词 姓。如宋代有赵匡胤。

解释:禚读音:zhuó。名词 地名。春秋时齐邑。故地约在今国内山东省长清县境。

解释:赘读音:zhuì。动词 抵押。《说文解字.贝部》:「赘,以物质钱。」《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名词 男子到女家成婚,并且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组词】:「招赘」、「入赘」。《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名词 皮肤上的肉疙瘩。汉.刘熙《释名.释疾病》:「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唐.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瘻、痔。」形容词 多余、没有用处。【组词】:「赘言」、「赘疣」、「赘肉」。

解释:綴读音:zhuì。动词 缝补。《说文解字.叕部》:「缀,合箸也。」清.段玉裁.注:「联之以丝也。」《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动词 连结。【组词】:「连缀」、「缀句」。《文选.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动词 装饰。【组词】:「点缀」。《文选.曹植.七启》:「饰以文犀,雕以翠绿,缀以骊龙之珠,错以荆山之玉。」

解释:瑶读音:yáo。名词 美玉。《说文解字.玉部》:「瑶,石之美者。」《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形容词 玉制的、镶玉的。【组词】:「瑶扉」、「瑶觞」、「瑶簪」。形容词 珍贵、美好。唐.宇文融〈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飞文瑶札降,赐酒玉杯传。」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四》:「多灵山最高耸。其上四时皆春,瑶花仙果,不绝于树。」

解释:瑤读音:yáo。名词 美玉。《说文解字.玉部》:「瑶,石之美者。」《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形容词 玉制的、镶玉的。【组词】:「瑶扉」、「瑶觞」、「瑶簪」。形容词 珍贵、美好。唐.宇文融〈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飞文瑶札降,赐酒玉杯传。」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四》:「多灵山最高耸。其上四时皆春,瑶花仙果,不绝于树。」

解释:綰读音:wǎn。动词 系。《汉书.卷四零.周勃传》:「绦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动词 盘结。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七:「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动词 贯穿。《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二》:「北有小山绾坞口,庐舍悬其上,是曰丰塘,东西南皆回峰环之。」

解释:誒读音:xī。叹词 对可恶、可惜的事情所发出的叹息声。《说文解字.言部》:「诶,可恶之辞。」《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在予小子,勤诶厥生。」唐.颜师古.注:「诶,叹声。」副词 大声狂笑的。《楚辞.屈原.大招》:「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诶笑狂只。」其他字义誒读音:?。叹词 表示答应的意思。【组词】:「诶!我在这里。」叹词 表示招呼的意思。【组词】:「诶!你在那里?」

解释:蜿读音:wǎn。参见「蜿蜒」、「蜿蜿」等条。其他字义蜿读音:wā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暧读音:ài。形容词 昏暗、不明。【组词】:「幽暧」、「关系暧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

解释:遮读音:zhē。动词 阻挡、拦阻。【组词】:「遮挡」。《说文解字.辵部》:「遮,遏也。」《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动词 掩盖、掩蔽。【组词】:「遮盖」、「遮掩」。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代词 此。通「这」。宋.陆游〈点绦唇.采药归来〉词:「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其他字义遮读音:zhě。动词 北京方言。指掩饰、掩盖。【组词】:「遮羞」、「酸能遮咸」。动词 北京方言。指搪塞。【组词】:「找个藉口来遮一遮他,免得他吵闹不休。」

解释:獐读音:zhāng。名词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体形似鹿而较小,无角,毛粗长而呈褐色。性机警,善跳跃。肉可食,皮细软,可制革为工业用品。

解释:毓读音:yù。动词 养育。同「育」。《广韵.入声.屋韵》:「毓,养也,长也。」《文选.班固.东都赋》:「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动词 孕育、产生。同「育」。【组词】:「锺灵毓秀」。《国语.晋语四》:「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

解释:僚读音:liáo。名词 官吏。【组词】:「官僚」。《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汉.孔安国.传:「僚,工皆官也。」名词 一起共事的人。【组词】:「同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邵在群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僚祖。

解释:辗读音:zhǎn。参见「辗转」条。其他字义辗读音:niǎn。动词 以旋转轮子轧碎、压平。通「碾」。【组词】:「辗谷」。动词 专指车轮的轧压。【组词】:「辗毙」、「辗伤」。唐.赵嘏〈哭李进士〉诗:「牵马街中哭送君,灵车辗雪隔城闻。」

解释:裳读音:cháng。名词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其他字义裳读音:shā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煽读音:shān。形容词 火焰炽盛。《广韵.平声.仙韵》:「煽,火盛也。」动词 用扇子搧火,使炽盛。《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只做不看见,只顾在茶局里煽风炉子,不出来问茶。」动词 以谗言或手段鼓动,挑拨人事。【组词】:「煽动」。《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等传.序》:「西晋之政乱朝危,虽由时主,然而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八王。」

解释:熗读音:qiàng。动词 烹饪方法:(1)将未经火煮的生食,用酒、醋或味浓的佐料,直闷到熟。(2)菜用沸水略煮过后,与酱油、醋等调味料搅拌。(3)将肉、葱花等用热油略炒,再加入佐料水煮。动词 刺激性的气体或味道冲入鼻腔,使人感觉不舒服。通「呛」。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闻不得鼻口内乾烟炝。」

解释:褪读音:tùn。动词 脱下、脱掉。【组词】:「褪下镯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恶和尚道:『你褪了帽子罢!』老和尚含着眼泪,自己除了帽子。」动词 消减、消失。【组词】:「褪色」。《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腮边红褪青梅小,口角黄消乳燕飞。」动词 凋谢。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宋.辛弃疾〈生查子.梅子褪花时〉词:「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动词 藏放。【组词】:「袖子里褪了一封信。」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动词 退。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待趋前,还褪后,我则索慌忙施礼半含羞。」《警世通言.卷二三.乐小舍生觅偶》:「见他趋前褪后,神情不定,心上也觉可怜。」其他字义褪读音:tuì。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綠读音:lǜ。名词 一种像青草、树叶的颜色,可用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而成。《说文解字.糸部》:「绿,帛青黄色也。」宋.杨万里〈江水〉诗:「水色本正白,积深自成绿。」形容词 绿色的。【组词】:「绿苔」、「红花绿叶」、「绿意盎然」。形容词 形容因生气、着急或惊吓时的脸部表情。【组词】:「看到这么多学生不及格,老师气得脸都绿了。」动词 变成绿色。唐.王维〈送别〉诗:「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宋.蒋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浇〉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其他字义綠读音:lù。[一]之读音。

解释:奩读音:lián。名词 盛装妇女梳妆用品的小匣子。【组词】:「粉奁」。《后汉书.卷一零.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名词 女子陪嫁的衣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

解释:瘘读音:lòu。同「瘻」。

解释:嘍读音:lóu。参见「喽罗」条。其他字义嘍读音:lou。助词 用于句尾,表示提醒注意或语气完结。【组词】:「下雨喽!」、「放学喽!」、「下班喽!」、「散会喽!」、「吃饭喽!」

解释:幛读音:zhàng。名词 在布帛上题字,作为庆贺或祭吊的礼品。【组词】:「喜幛」、「寿幛」、「祭幛」。也称为「幛子」。动词 遮蔽、遮挡。《聊斋志异.卷一零.葛巾》:「妪以身幛女,叱曰:『狂生何为!』」

解释:領读音:lǐng。名词 颈部。《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名词 衣服围护颈部的部分。【组词】:「领子」、「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名词 大纲、要点。【组词】:「提纲挈领」、「要领」。名词 量词。古代计算上衣、袍子或被子等的单位。《汉书.卷六八.霍光传》:「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动词 统率。【组词】:「率领」。《汉书.卷六六.杨敞传》:「爵为通侯,总领从官。」动词 受取。【组词】:「领情」、「领饷」、「失物招领」。宋.苏轼〈与杨济甫〉二首之二:「远蒙厚惠蜀纸药物等,一一如数领讫。」动词 晓悟、了解。【组词】:「领会」、「领悟」。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零首之一三:「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动词 引导。【组词】:「带领」、「引领」。唐.元结〈宿洄溪翁宅〉诗:「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形容词 所管辖的。【组词】:「领土」、「领空」、「领海」。

解释:綾读音:líng。名词 比缎细薄,有花纹的丝织品。【组词】:「红绫」、「绫罗绸缎」。

解释:鄰读音:lín。名词 户籍编制单位。古代多以五家为一邻,现则为里以下的单位。《说文解字.邑部》:「邻,五家为邻。」《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名词 住处相近的人家。【组词】:「左邻右舍」、「敦亲睦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词 亲近的人。《书经.益稷》:「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汉.孔安国.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动词 接近。《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清史稿.卷三三五.富僧阿传》:「黑龙江北邻俄罗斯,康熙二十九年与定界。」形容词 附近的、接壤的。【组词】:「邻国」、「邻居」、「邻座」、「邻村」。

解释:粼读音:lín。参见「粼粼」条。

解释:撂读音:liào。动词 放、扔、撇开。《红楼梦.第二八回》:「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就好了。』」动词 弄倒、摔。【组词】:「他两三下就把对手撂倒。」

解释:廖读音:liào。名词 姓。如汉代有廖顗。

解释:寥读音:liáo。形容词 冷清、寂静。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唐.王建〈故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形容词 稀疏。【组词】:「寥若晨星」。晋.周只〈枇杷赋〉:「望之冥蒙,即之疏寥。」《文选.谢朓.京路夜发诗》:「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唐.李善.注:「寥落,星稀之貌也。」形容词 高远、空旷。《楚辞.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形容词 姓。如明代有寥贵。

解释:踉读音:liáng。参见「跳踉」条。其他字义踉读音:liàng。参见「踉跄」条。

解释:璉读音:lián。名词 参见「瑚琏」条。形容词 连续。通「连」。《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既栉比而欑集,又宏琏以丰敞。」其他字义璉读音:liǎn。名词 [一]名词 之又音。

解释:缧读音:léi。名词 系绑人犯或物品的大绳。《集韵.平声.脂韵》:「缧,大索。」

解释: ● 叆 (靉) ài ㄞˋ  ◎ 〔~叇〕云彩很厚的样子。乌云~。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叆 靉 ài 〈形〉 (1) 云盛的样子 [cloudy;dim] 云覆日为叆叇。——《通俗文》 叆叇云布。——木华《海赋》。 (2) 又如:叆叇(浓云密布的样子;又指昏暗不明的样子);叆叆(浓郁盛多的样子)

解释:瘌读音:là。参见「瘌痢」条。其他字义瘌读音:la。名词 疤瘌:疤、疮痕。【组词】:「那道旧疤瘌,依稀可见。」

解释:谲读音:jué。形容词 欺诈的。【组词】:「诡计多端」。形容词 奇异、怪异。【组词】:「诡异」、「诡谲」、「诡秘」。《红楼梦.第五回》:「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动词 欺骗。《韩非子.孤愤》:「主失势而臣得国,主更称蕃臣,而相室剖符,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动词 决断。《荀子.儒效》:「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副词 隐讳而不直言。【组词】:「谲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藻辞谲喻,温柔在诵。」

解释:盡读音:jìn。动词 完结、终止。【组词】:「取之不尽」、「无穷无尽」、「冬尽春来」。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动词 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组词】:「竭尽所能」、「尽其所长」。《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动词 死亡。【组词】:「自尽」。《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唐.李善.注:「尽谓之死。」动词 隐没。唐.王之涣〈登鹳鹊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容词 完备。【组词】:「详尽」。副词 全部、都。【组词】:「应有尽有」、「尽在不言中」。《左传.昭公二年》:「周礼尽在鲁矣。」副词 极端、达到极限。【组词】:「尽善尽美」。《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引而申之,故文必极美;触类而长之,故辞必尽丽。」

解释:瘧读音:nüè。参见「疟疾」条。

解释:爾读音:ěr。代词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汝」、「你」。【组词】:「尔虞我诈」。《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代词 此、这个。《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代词 如此、这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形容词 此、这。【组词】:「此后」、「尔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于「如此的」、「这样的」。《孟子.告子上》:「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唐.李白〈战城南〉:「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助词 语尾助词,无义。《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助词 如此、而已。【组词】:「不过尔尔」。《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助词 位于句末,表示肯定的意思。同「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助词 表示疑问的语气。同「乎」。《公羊传.隐公元年》:「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

解释:綽读音:chuò。形容词 宽裕。【组词】:「阔绰」、「宽绰」。形容词 姿态柔媚、美好。【组词】:「风姿绰约」。《文选.曹植.洛神赋》:「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形容词 参见「绰号」、「绰名」等条。动词 抓取。《水浒传.第二三回》:「绰了梢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

解释:熬读音:áo。动词 用小火慢煮、乾煎。【组词】:「熬药」。汉.扬雄《方言.卷七》:「凡以火而乾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周礼.地官.舍人》:「丧纪,共饭米,熬谷。」动词 勉强忍耐。【组词】:「熬夜」。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熬永夜闲描那花样子,捱长日频拈我这绣针儿。」《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亏得那马是大宛良马,熬得痛,走得快。」其他字义熬读音:āo。动词 一种烹调方法,即将食物放入水里焖煮。【组词】:「熬白菜」、「熬高汤」、「熬豆腐」。

解释:膃读音:wà。参见「腽肭」、「腽肭脐」等条。

解释:餌读音:ěr。名词 面粉类制成的糕饼食品。《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后汉书.卷七七.酷吏传.樊晔传》:「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名词 泛指各种食品或药品。【组词】:「果饵」、「药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疠。」《水浒传.第六五回》:「外使敷贴之饵,内用长托之剂。」名词 钓鱼或诱捕其他动物的食物。《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唐.杜甫〈春水〉诗:「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名词 引诱人的事物。《淮南子.俶真》:「是故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制国而令子适足以为饵,岂可谓工哉!」动词 吃。《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初 ,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慾,以胜瘴气。」《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饵术黄精,令人久寿。」动词 引诱。战国策.秦策二:「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解释:端读音:duān。名词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组词】:「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名词 事物的起始。【组词】:「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名词 项目、方面。【组词】:「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名词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名词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名词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形容词 正、正直。【组词】:「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动词 以手托物。【组词】:「端碗」、「端菜上桌」。动词 摆。【组词】:「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副词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副词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解释:嫡读音:dí。名词 正妻。《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正妻谓之嫡。」也称为「嫡室」。名词 嫡子的简称。《左传.文公十七年》:「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形容词 正宗的、不是旁支的。【组词】:「嫡妻」、「嫡嗣」、「嫡系」、「嫡长子」、「嫡脉相传」。形容词 血统最近的。【组词】:「嫡亲」、「嫡堂兄弟」。

解释:鄧读音:dèng。名词 国名。曼姓。周时所建。故址在今国内河南省邓县,后为楚所灭。《说文解字.邑部》:「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名词 地名:(1) 春秋时鲁地,在今国内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一带。《左传.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晋.杜预.注:「邓,鲁地。」(2) 春秋时蔡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郾城县东南。(3) 战国时魏邑,约在今国内河南省孟县西南。《史记.卷五.秦本纪》:「(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并六国时魏邑也。」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邓艾,清代有邓廷桢。

解释:碭读音:dàng。名词 有纹理的石头。《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墉垣砀基,其光昭昭。」李善注引《说文》曰:「砀,文石也。」名词 山名。即砀山。在国内安徽省砀山县东南。名词 姓。如汉代有砀鲁赐。动词 振荡。《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形容词 大、广。《淮南子.本经》:「当此之时,玄玄至砀而运照。」汉.高诱.注:「砀,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广大,遍照四海也。」

解释:褡读音:dā。名词 无袖的衣服。如背心称为「背褡」。名词 盛物的囊袋。【组词】:「钱褡」。

解释:蜡读音:là。名词 动、植物或矿物所分泌的油质,不溶于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来防水或制作蜡烛。【组词】:「蜂蜡」、「石蜡」。名词 蜡烛。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动词 以蜡涂抹。《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唐.刘禹锡〈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形容词 淡黄似蜡的颜色。【组词】:「蜡梅」、「蜡樱」。

解释:辣读音:là。名词 一种带有刺激性、辛甚的味道。【组词】:「酸甜苦辣」。形容词 辛辣。【组词】:「朝天椒很辣。」形容词 高温、热烈。【组词】:「火辣辣」、「盛夏的烈日辣得令人难以消受。」。形容词 狠毒。【组词】:「心狠手辣」。《老残游记》.第四回:「玉大人官却是个清官,办案也实在尽力,只是手段太辣些。」

解释:谰读音:lán。动词 抵赖、不承认。《说文解字.言部》:「谰,抵谰也。」清.段玉裁.注:「今俗语云抵赖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新唐书.卷九四.张亮传》:「亮谰辞曰:『囚等畏死见诬耳。』」动词 诬陷。《玉篇.言部》:「谰,诬言相加被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已。」王福清.注:「谰,诬言相加。」

解释:螂读音:láng。参见「螳螂」、「蟑螂」等条。

解释:嫘读音:léi。名词 姓。西陵氏女嫘祖,为黄帝正妃,后世以嫘为氏。

解释:酹读音:lèi。动词 以酒洒地而祭。唐.李白〈山人劝酒〉诗:「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释:嫠读音:lí。名词 寡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晋.杜预.注:「嫠,寡妇也。」《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刘翊传》:「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解释:璃读音:lí。参见「玻璃」、「琉璃」等条。

解释:綸读音:lún。名词 青色的丝带。《说文解字.糸部》:「纶,纠青丝绶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名词 钓鱼用的丝线。战国楚.宋玉〈钓赋〉:「所谓善钓者,其竿非竹,其纶非丝。」南朝陈.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名词 皇帝的旨意。唐.王勃〈春思赋〉:「朝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纶。」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纶直。其他字义綸读音:guān。参见「纶巾」条。

解释:骡读音:luó。名词 动物名。为雄驴与雌马交配所生,兼二者之长。耳长、鬃短、蹄小,尾端有一簇毛。体大、结实。耐力及抗病力皆强,力大,可负重行远。

解释:雒读音:luò。名词 河川名。即洛河。源出国内陕西省雒南县冢岭山,流经河南省巩县注入黄河。名词 姓。如明代有雒佥。

解释:缪读音:móu。动词 固结。《庄子.庚桑楚》:「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动词 参见「绸缪」条。其他字义缪读音:miào。名词 姓。如元代有缪主一。其他字义缪读音:miù。名词 错误。通「谬」。《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形容词 错误的。通「谬」。【组词】:「缪论」。《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副词 诈伪。《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其他字义缪读音:mù。名词 古代宗庙的位次。《礼记.大传》:「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盩而妖孽生矣。」其他字义缪读音:liáo。动词 缠绕。通「缭」。《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错翡翠之葳蕤,缪绕玉绥。」唐.颜师古.注:「缪绕,相缠结也。」

解释:寧读音:níng。形容词 安定。【组词】:「安宁」。《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随阳迁徙,岁无宁居。」动词 省视、问安。【组词】:「归宁」。唐.韩愈〈赠张童子序〉:「童子请于其官之长,随父而宁母。」动词 回家。《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昱并原告人,宁家听候。」动词 平息。唐.李峤〈为水潦灾异陈情表〉:「以宁众口之嚣谤,以答三灵之谴咎。」副词 情愿、宁愿。表示选择后的结果。【组词】:「宁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副词 岂、难道。《战国策.赵策三》:「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副词 乃、竟然。《诗经.大雅.瞻卬》:「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胡二王传.胡质》:「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名词 清朝以南京为江宁府治,故简称为「宁」。【组词】:「宁汉分裂」。今称为「京」。名词 国内宁夏省的简称。助词 语气助词,无义。【组词】:「宁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菑害。」其他字义寧读音:nìng。名词 姓。如汉代有宁成。

解释:谭读音:tán。形容词 安而放纵的样子。《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富恭有本能图,修业居久而谭。」名词 言论。同「谈」。【组词】:「天方夜谭」、「风俗奇谭」。名词 姓。如清代有谭嗣同。

解释:韬读音:tāo。名词 剑套。《说文解字.韦部》:「韬,剑衣也。」名词 装弓的袋子。《诗经.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句下汉.毛亨.传:「櫜,韬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六.毛诗音义中》:「韬,本又作弢,弓衣也。」名词 兵法。【组词】:「韬略」、「六韬」。动词 隐藏。【组词】:「韬光养晦」。

解释:慝读音:tè。名词 邪恶。《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名词 坏人。《资治通监.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德宗贞元元年》:「实众慝惊心之日,群生改观之时。」元.胡三省.注:「众慝,犹言众恶也。」名词 灾害。《国语.晋语八》:「蛊之慝,谷之飞实生之。」动词 改变。通「忒」。《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

解释:熄读音:xí。动词 火灭。【组词】:「熄灯」、「熄火」、「把菸蒂熄灭」。《孟子.告子上》:「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水不胜火。」动词 消亡。《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解释:鞅读音:yāng。名词 套在马颈上,用以驾车的皮带。《左传.襄公十八年》:「大子抽剑断鞅乃止。」名词 泛指车马。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副词 不满意的样子。参见「鞅鞅」条。其他字义鞅读音:yǎ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解释:曄读音:yè。形容词 光明的样子。《说文解字.日部》:「晔,光也。」形容词 繁盛的样子。《文选.宋玉.神女赋.序》:「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温乎如莹。」唐.李善.注:「晔,盛貌。」

解释:摘读音:zhāi。动词 用手采取。【组词】:「摘花」、「摘下」、「摘取」、「采摘」。《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掉下刚刀,摘了弓箭,脱却袍凯。」动词 选取。【组词】:「摘录」。唐.李贺〈南园〉诗一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动词 指出、批评。【组词】:「指摘」。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一》:「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动词 借贷。【组词】:「东摘西借」。《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因为我们今儿个有点儿紧用项,找您摘给我们几百块钱用。」其他字义摘读音:tì。动词 侵扰。《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西侵羌戎,东摘濊貊。」动词 发动。唐.元稹〈黄明府〉诗:「便邀连榻坐,兼共榜船行。」

解释:綻读音:zhàn。动词 衣服脱线。【组词】:「绽线」。《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动词 破裂、裂开。【组词】:「皮开肉绽」。唐.杜牧〈感怀〉诗:「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动词 花蕾吐放。【组词】:「绽放」。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零首之五:「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形容词 饱满。【组词】:「饱绽」。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下〉:「钩叶点心,须要精神圆绽,便有活致。」

解释:種读音:zhǒng。名词 谷物瓜果的种子。【组词】:「菜种」、「种籽」。《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晋书.卷四三.王戎传》:「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名词 人的族类。【组词】:「白种人」、「黄种人」。《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传》:「诏拜前校尉马贤为谒者,镇抚诸种。」名词 生命的延续。【组词】:「绝种」。名词 事物的类别。【组词】:「兵种」、「种类」。《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名词 胆量或骨气。【组词】:「有种就别跑!」、「他做事非常带种。」名词 生物学上的分类名称。【组词】:「界、门、纲、目、科、属、种。」名词 量词。计算人或事物的类别的单位。【组词】:「两种人」、「三种花色」、「各种情况」。其他字义種读音:zhòng。动词 把种子或秧苗的根埋在土里,使其生长。【组词】:「种树」、「种花」、「种植」。动词 把疫苗注入人体内以预防疾病。【组词】:「接种疫苗」、「种牛痘」。

解释: ● 憏 chì ㄔˋ  ◎ 〔(chà)~〕a.疑而未定。b.不得志,失意的神态。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憏 chì ——“侘憏”:同“侘傺”( chāchì)

解释: ● 骶 dǐ ㄉㄧˇ  ◎ 腰部下面尾骨上面的部分:~骨。~椎。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骶 dǐ 〈名〉 脊椎骨的末端 [sacrum]。如:骶骨(尾脊骨)

解释: ● 嘞 lei ㄌㄟ  ◎ 语气词,表示提醒注意,与“喽”相似:别玩了,咱们回家~! 其它字义 ● 嘞 lē ㄌㄜ  ◎ [嘞嘞]〈方〉唠叨:瞎~。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嘞 lē 另见 lei 基本词义 ◎ 嘞 lei 〈语〉 (1) ——用法同“啦”,跟“喽”相似,但语气比“喽”轻快些。如:他们心里明白嘞! (2) 另见 lē

解释: ● 熘 liū ㄌㄧㄡ  ◎ 一种烹调法,跟炒相似,作料里搀淀粉:~肉片。醋~白菜。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熘 liū 〈动〉 一种烹调法,跟炒相似,作料里搀淀粉 [quick-fry]。也作“溜”

解释: ● 摞 luò ㄌㄨㄛˋ  1. 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把书~起来。  2. 量词,用于重叠放置的东西:三~笔记本。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摞 luò 〈动〉 (1) 通常指整齐地堆积或堆起 [stack up]。如:把砖摞起来 (2) 摆或放置成堆或好像成堆 [pile up]。如:把碗摞在一起 词性变化 ◎ 摞 luò 〈量〉 (1) 常为排列得整齐有序的叠堆 [stack]。如:一摞书 (2) 堆在一起的或逐个叠放的大量东西 [pile]。如:一摞砖

解释: ● 瑭 táng ㄊㄤˊ  ◎ 指一种玉。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瑭 táng 〈名〉 一种玉 [a kind of jade] 瑭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镂,以成器用。——《淮南子》。高诱注:“唐碧,石似玉。唐与瑭通。”

解释: ● 耥 tǎng ㄊㄤˇ 又 tāng ㄊㄤˉ  1. 用于水稻中耕,除草、松土的农具:~耙。耘~。田~。  2. 用耥耙弄平田地,清除杂草。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耥 tǎng 〈名〉 又名“稻耥”、“耥耙”、“耘耥” [paddy-field barrow]。用于水稻田中的耕耘农具,耥体为屐形木块或木框,置有耙齿,用于推耥穴,行间草泥,使之溷溺 词性变化 ◎ 耥 tǎng 〈动〉 用耥松土、除草 [weed and loosen the soil in a paddy field]。如:耥耙

标签:五行属性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