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汉字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对于汉字的五行属性也没有定论,也没有标准,因为汉字字义是不断在演变、进化。所以,正确界定一个汉字的五行——首先是观其意,也就是字义,然后再结合边旁部首来分析,下面为大家整理五行属火笔画为25画的汉字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鼉、糶、廳、靉、顱、鬣、囔、纛、臠、攮、馕
鼉
解释:鼉读音:tuó。名词 动物名。爬虫纲鼍科。长约二公尺余,背部暗褐色,有六横列角质鳞,具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灰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四足,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趾具蹼,穴居于池沼底部,以鱼、蛙、鸟、鼠为食。为国内特产动物,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皮可制鼓。也称为「鼍龙」、「灵鼍」、「猪婆龙」、「扬子鳄」。
糶
解释:糶读音:tiào。动词 出售谷物。《韩非子.内储说下》:「韩昭侯之时,黍种尝贵,甚少有,昭侯令人覆廪,廪吏果窃黍种而粜之甚多。」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廳
解释:廳读音:tīng。名词 屋内的正堂。【组词】:「大厅」、「正厅」。名词 聚会、招待客人的房间或场所。【组词】:「客厅」、「餐厅」、「舞厅」、「交谊厅」。名词 从事某些工作或表演的场所或店堂。【组词】:「理发厅」、「音乐厅」。名词 官府办公的地方。【组词】:「办公厅」。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某孝廉饭于蒋文恪邸》:「属仆曰:『第送诣某书记厅,云昨己面语相公。』」名词 现代政府机关所辖的机构。【组词】:「教育厅」、「农林厅」、「建设厅」。名词 清代府下所设与州、县同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如清代在台湾设有淡水厅、噶玛兰厅等。《清史稿.卷一一六.职官志三》:「初治明制,府厅、州、县及各卫武学并置学官。」
靉
解释:靉读音:ài。参见「靉靆」、「靉靉」等条。
顱
解释:顱读音:lú。名词 头骨。亦泛指头部。《文选.潘岳.射雉赋》:「欣余志之精锐,拟青颅而点项。」名词 额头。《后汉书.卷六零上.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唐.章怀太子.注:「颅,额也。」
鬣
解释:鬣读音:liè。名词 胡须。《左传.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晋.杜预.注:「鬣,须也。」名词 兽颈上的长毛。《礼记.明堂位》:「夏后氏骆马黑鬣,……周人黄马蕃鬣。」《文选.曹植.七启》:「哮阚之兽,张牙奋鬣。」名词 鸟头上的毛。《文选.枚乘.七发》:「鵷鶵鳼鶄,翠鬣紫缨。」名词 鱼类颔旁的小鬐。《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水志下》:「有巨鱼,高数丈,……转鬣而傍舰皆覆。」名词 松针。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木篇》:「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财如碗。」名词 扫帚。《礼记.少仪》:「拚席不以鬣,执箕膺擖。」唐.孔颖达.正义:「鬣谓扫地帚也。」
囔
解释:囔读音:nang。参见「嘟囔」条。
纛
解释:纛读音:dào。名词 以氂牛尾或雉尾为装饰的大旗,古时多用在丧葬大事及显贵人家。《周礼.地官.乡师》:「及葬持纛,以与匠师御育匶而治役。」名词 舞者所持的羽毛。《尔雅.释言》:「纛,翳也。」邢昺疏引孙炎曰:「纛,舞者所持羽也。」名词 军中的大旗。《周书.卷一七.刘亮传》:「亮乃将二十骑,先竪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其他字义纛读音:dú。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臠
解释:臠读音:luán。动词 把肉切割、分解成肉块。《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形容词 参见「脔脔」条。其他字义臠读音:lüǎn。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攮
解释:攮读音:nǎng。动词 推。《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计氏赶将来要打,或将计氏乘机推一交,攮两步。」动词 刺、戳。【组词】:「他被攮了一刀。」《儒林外史.第六回》:「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形容词 骂人糊涂愚笨。《儒林外史.第九回》:「狗攮的奴才!你睁开驴眼看看灯笼上的字!船是那家的船!」《红楼梦.第九六回》:「糊涂狗攮的,还不给爷和赖大爷磕头呢!」
馕
解释: ● 馕 (饢) náng ㄋㄤˊ ◎ 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其它字义 ● 馕 (饢) nǎng ㄋㄤˇ ◎ 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馕 饢 náng 〈名〉 (1) 用小麦面或玉米面烤制的圆饼 [pancake of wheat or corn flour],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的主要食物之一 他晚上送了一块馕给我 (2) 另见 nǎng 基本词义 ◎ 馕 饢 nǎng 〈动〉 (1) 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 [cram food into one’s mouth] 你这馕糠的夯货!——《西游记》 (2) 又如:馕嗓(拼命往嘴里塞食物);馕糠(詈词。如畜生般吃糠);馕糟(如畜生般吃糟糠。也指吃糟糠的畜生) (3) 另见 n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