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五行属性对我们取名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以下为大家介绍五行属土笔画11的汉字有哪些。
黄、谓、尉、堊、恿、痍、庸、埴、崢、堆、埤、蚰、唵、崞、堝、惯、阉、崎、培、黃、崍、崦、窕、眺、硅、域、埭、崮、硭、猗、婴、庵、隐、埠、硖、帷、维、惟、唯、婉、硒、牾、跃、偉、崭、牽、硎、訝、埡、啞、崖、崤、勖、硗、堑、畦、堋、啪、鳥、埝、移、埯、堍、逵、堀、崛、硌、堕、崠、寅、谙、堂、基、崗、捱、崩、崆、硕、眭、婭、焉、偃、陽、痒、揶、野、掖、埸、異、翌、逸、悠、蚴、隅、欲、殒、酝、鄆、硐、壸
黄
解释:黄读音:huáng。名词 一种似土地的颜色,为三原色之一。《说文解字.黄部》:「黄,地之色也。」名词 黄帝的简称。【组词】:「炎黄子孙」、「黄老之术」。名词 姓。如宋代有黄庭坚。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变黄而枯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南朝宋.鲍照〈代白紵曲〉二首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动词 北京方言。指事情、计划不能成功或诺言不能实现。【组词】:「这一笔生意八成要黄了。」、「他答应的事大概会黄。」形容词 象徵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组词】:「黄色小说」、「黄色笑话」。
谓
解释:谓读音:wèi。动词 评论。《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动词 告诉。《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动词 说。《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杜甫〈上后园山脚〉诗:「勿谓地无疆,劣于山有阴。」动词 称呼、叫做。《诗经.王风.葛藟》:「终远兄弟,谓他人父。」《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动词 认为、以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动词 奈。《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战国策.齐策一》:「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动词 是。通「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动词 使、让。《诗经.小雅.出车》:「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左传.昭公十六年》:「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介词 与、和。通「为」。《史记.卷四二.郑世家》:「晋于是欲得叔詹为戮,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名词 道理、意义。【组词】:「无谓之事」、「无谓之举」。《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不从人兵,甚非备虑爱身之谓。」唐.韩愈〈杂诗〉:「蛙黾鸣无谓,合合只乱人。」名词 姓。如宋代有谓准。
尉
解释:尉读音:wèi。名词 古代典狱及捕盗等官职多称为「尉」。【组词】:「廷尉」、「县尉」。名词 现今军阶的名称,在士官之上,校官之下。【组词】:「上尉」、「中尉」、「少尉」。动词 安慰、安抚。通「慰」。《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恢所部击,犹颇可得,以尉士大夫心。」《资治通监.卷九九.晋纪二十一.穆帝永和八年》:「谢尚不能抚尉张遇,遇怒,据许昌叛。」其他字义尉读音:yù。名词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尉止。
堊
解释:堊读音:è。名词 白色的土。《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名词 泛指有色而可作为涂饰的土。《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动词 用白粉涂饰。《韩非子.说林下》:「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北史.卷八九.艺术传上.陆法和传》:「法和乃还州,垩其城门。」
恿
解释:恿读音:yǒng。参见「怂恿」条。
痍
解释:痍读音:yí。名词 创伤。《说文解字.疒部》:「痍,伤也。」《史记.卷八八.蒙恬传》:「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
庸
解释:庸读音:yōng。动词 需要。【组词】:「无庸置疑」。《礼记.内则》:「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老残游记.第七回》:「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想个至良极美的法则。」动词 任用、使用。唐.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动词 酬谢。【组词】:「酬庸」。《孟子.尽心上》:「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形容词 平常的、普通的。【组词】:「平庸」。《易经.乾卦.九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形容词 愚笨、拙劣的。【组词】:「庸医」。名词 功劳。《国语.晋语七》:「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名词 雇工。《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汉书.卷三七.栾布传》:「(彭越)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名词 姓。如战国时秦国有庸芮。副词 岂。《左传.庄公十四年》:「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汉.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士有偏短,庸可废乎!」连词 于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北史.卷九.周孝闵帝本纪》:「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尔焉。」其他字义庸读音:yú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埴
解释:埴读音:zhí。名词 黏土。《书经.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荀子.性恶》:「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名词 土地。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
崢
解释:崢读音:zhēng。参见「峥嵘」条。其他字义崢读音:chéng。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堆
解释:堆读音:duī。名词 积聚成小山的东西。【组词】:「土堆」、「瓦砾堆」、「柴火堆」。名词 量词。计算堆积物、成群人的单位。【组词】:「一堆土」、「两堆人」。名词 地名用字。如屏东县的六堆,国内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的灩澦堆。动词 积聚。【组词】:「堆恨成仇」。动词 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积起来。【组词】:「把白菜堆在院子里。」、「把书堆在桌子上。」
埤
解释:埤读音:pì。参见「埤堄」条。其他字义埤读音:bì。名词 低下潮湿的地方。《国语.晋语八》:「木不危生,松柏不生埤。」其他字义埤读音:pí。名词 低墙。唐.杜甫〈题省中院壁〉诗:「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溜常阴阴。」名词 灌溉用的蓄水池。多用于地名。参见「埤头乡」、「虎头埤」条。动词 增加。《诗经.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 与妹书〉:「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他字义埤读音:bēi。形容词 低下。通「卑」。《字汇.土部》:「埤,音悲。与卑同。污下也。」《荀子.非相》:「故君子之于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
蚰
解释:蚰读音:yóu。参见「蚰蜒」条。
唵
解释:唵读音:ǎn。动词 含。《玉篇.口部》:「唵,含也。」动词 用手进食。《广韵.上声.感韵》:「唵,手进食也。」助词 佛教梵咒发语词。《西游记.第六五回》:「行者急了,却捻个诀,念一声『唵嚂静法界,乾元亨利贞』的咒语。」叹词 表怀疑的语气。【组词】:「唵!请你再说一遍。」
崞
解释:崞读音:guō。参见「崞山」、「崞县」等条。
堝
解释:堝读音:guō。参见「坩埚」条。
惯
解释:惯读音:guàn。名词 经久养成的习性。【组词】:「抽菸是个坏习惯。」动词 娇宠、纵容。【组词】:「他从小被父亲惯坏了。」《红楼梦.第三八回》:「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动词 穿通、通透。同「贯」。《薛仁贵征辽事略》:「臣当一臂惯之,使陛下知臣不老。」《水浒传.第五九回》:「学成武艺惯心胸。」副词 习以为常。【组词】:「做惯了就不觉得累了。」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阉
解释:阉读音:yān。名词 被割去生殖器的人。古代多指宦官。《国语.晋语二》:「公令阉楚刺重耳,重耳逃于狄。」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动词 割去雄性的生殖器官。【组词】:「阉鸡」、「阉牛」。《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义乃出,自阉以求进。」
崎
解释:崎读音:qí。参见「崎岖」条。
培
解释:培读音:péi。动词 滋养,在植物根部加上泥土和肥料。【组词】:「栽培」、「培育」。《礼记.中庸》:「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士》:「熟有耰也,必务其培。」动词 增补修治。《礼记.丧服四制》:「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名词 屋后的墙。《淮南子.齐俗》:「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汉.高诱.注:「培,屋后墙也。」名词 为保护植物或墙堤等,在基部堆上泥土,以防倒塌的措施。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他字义培读音:pǒu。名词 坟墓、小土丘。汉.扬雄《方言.卷一三》:「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培。」名词 田侧。《吕氏春秋.士容论.辩士》:「高培则拔。」汉.高诱.注:「培,田侧也。」
黃
解释:黃读音:huáng。名词 一种似土地的颜色,为三原色之一。《说文解字.黄部》:「黄,地之色也。」名词 黄帝的简称。【组词】:「炎黄子孙」、「黄老之术」。名词 姓。如宋代有黄庭坚。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动词 变黄而枯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南朝宋.鲍照〈代白紵曲〉二首之一:「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动词 北京方言。指事情、计划不能成功或诺言不能实现。【组词】:「这一笔生意八成要黄了。」、「他答应的事大概会黄。」形容词 象徵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组词】:「黄色小说」、「黄色笑话」。
崍
解释:崍读音:lái。名词 崃山:山名。在国内四川省灌县西,邛水发源处。也称为「邛崃山」。
崦
解释:崦读音:yān。名词 参见「崦嵫」条。名词 山。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山崦内又有两军撞出,左边丁奉,右边徐盛。」
窕
解释:窕读音:tiǎo。形容词 深邃。《说文解字.穴部》:「窕,深肆极也。」【组词】:「窈窕」。形容词 不满密。《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汉.高诱.注:「窕,不满密也。」形容词 参见「窈窕」条。形容词 轻薄、不庄重。通「佻」。《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师轻窕,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动词 挑逗、诱惑。通「挑」。《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唐.李善.注:「窕,当为挑。」
眺
解释:眺读音:tiào。动词 眼睛邪视。《说文解字.目部》:「眺,目不正也。」《文选.潘岳.射雉赋》:「亦有目不步体,邪眺旁剔。」动词 远望。【组词】:「眺望」、「登高远眺」。唐.杜甫〈喜晴〉诗:「出郭眺四郊,肃肃春增华。」
硅
解释:硅读音:guī。名词 化学元素。矽的旧译。
域
解释:域读音:yù。名词 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区。【组词】:「区域」、「海域」、「疆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地域广轮之数。」名词 邦国。【组词】:「异域」。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后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名词 墓地。《旧唐书.卷七九.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域兆既有常所,何取姓墓之义?」动词 限制。《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动词 居住。《史记.卷二三.礼书》:「人域是域,士君子也。」
埭
解释:埭读音:dài。名词 防水的土坝。《晋书.卷七九.谢玄传》:「堰吕梁水,树栅,立七埭为派,拥二岸之流,以利运漕,自此公私利便。」名词 地名用字。如国内安徽省的石埭,浙江省的钟埭。名词 吴语。量词。计算来回次数的单位。相当于「回」、「趟」。《海上花列传.第二回》:「我教娘姨到栈房里看仔耐几埭,说是勿曾来。」
崮
解释:崮读音:gù。名词 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如国内山东省有抱犊崮、晏崮。
硭
解释:硭读音:máng。名词 硭硝:白色晶体,溶于水。由无水硫酸钠溶于水溶液结晶而得,可用制碳酸钠、矿泉水及医疗药品等。也作「芒硝」。
猗
解释:猗读音:yī。形容词 美好盛大的样子。晋.陆云〈高冈〉诗四首之一:「瞻彼高冈,有猗其桐。」助词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叹词 表示赞美的意思。相当于「啊」。《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唐 .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讌集序〉:「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讌乐,考击锺鼓。」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有猗顿。其他字义猗读音:yǐ。动词 加。《诗经.小雅.巷伯》:「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动词 依靠。通「倚」。《诗经.小雅.车攻》:「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唐.孔颖达.正义:「两骖之马不相依猗。」动词 束而采之。《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其他字义猗读音:ě。参见「猗傩」条。
婴
解释:婴读音:yīng。名词 初生的幼儿。【组词】:「男婴」、「女婴」。唐.白居易〈吾雏〉诗:「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动词 环绕、围绕。《山海经.西山经》:「汤其酒百标,婴以百珪百璧。」《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动词 缠、绊。《文选.陆机.赴洛中道作诗》:「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新唐书.卷一六七.王播传》:「(王龟)州人号郎君谷,未始以人事自婴。」动词 系戴。《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动词 触犯、触怒。《荀子.强国》:「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新唐书.卷二零二.文艺传中.李适传》:「都下有牛善触,人莫敢婴。」
庵
解释:庵读音:ān。名词 圆顶的草舍。《集韵.平声.覃韵》:「庵,圜屋曰庵。」【组词】:「草庵」、「茅庵」。名词 僧尼礼佛的小寺庙。【组词】:「尼姑庵」。《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
隐
解释:隐读音:yǐn。动词 藏匿。《说文解字.阜部》:「隐,蔽也。」《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善歌舞,又能隐形匿影。」唐.李白〈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诗:「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动词 遮瞒。【组词】:「直言不隐」。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一牛之失,则隐而不言,五羊之获,则指为劳绩。」动词 怜悯、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动词 详细考量。《管子.禁藏》:「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唐.尹知章.注:「隐,度也。度己有不及之事当效之也。」名词 幽微精深处。《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名词 痛苦。【组词】:「难言之隐」。《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名词 谜语。《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唐.司马贞.索隐:「喜隐,谓好隐语。」名词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隐蕃。形容词 潜藏不露的、幽而不显的。【组词】:「隐情」、「隐疾」、「隐性」。《晋书.卷七五.王湛传》:「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形容词 穷困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其他字义隐读音:yìn。动词 凭据、倚靠。《礼记.檀弓下》:「既葬而封,广轮揜坎,其高可隐也。」汉.郑玄.注:「隐,据也。」
埠
解释:埠读音:bù。名词 码头,停泊船只的地方。明.张自烈《正字通.土部》:「埠,舶船埠头。」【组词】:「港埠」。名词 通商的口岸。【组词】:「商埠」、「开埠」。名词 地方、城市。【组词】:「本地」、「外地」、「埠际」。清.徐珂《清稗类钞.棍骗类.贩猪仔》:「所往之地,大抵为新加坡、庇能等埠。」其他字义埠读音:fù。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硖
解释:硖读音:xiá。名词 两山之间的溪谷。同「峡」。唐.杜甫〈铁堂峡〉诗:「硖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名词 参见「硖石镇」条。形容词 狭窄。通「狭」。《淮南子.兵略》:「硖路津关,大山名塞。」
帷
解释:帷读音:wéi。名词 帐幕。【组词】:「车帷」、「帷幕」。《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绦帷,女居其中。」《新唐书.卷二零五.列女传.房玄龄妻卢传》:「卢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龄,明无它。」
维
解释:维读音:wéi。名词 系物的粗绳子。《说文解字.糸部》:「维,车盖维也。」《仪礼.大射》:「中离维纲。」唐.贾公彦.疏:「纲与维皆用绳为之。」名词 法度、纲要。《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名词 细长的东西。【组词】:「纤维」。名词 姓。如汉代有维汜。动词 系、拴。《仪礼.士相见礼》:「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唐.元稹〈大觜鸟〉诗:「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动词 连结。《周礼.夏官.大司马》:「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动词 保持、护全。【组词】:「维持」、「维护」。《韩非子.心度》:「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副词 仅、只有。《诗经.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史记.卷二.夏本纪》:「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助词 置于句首或句中的语气词,无义。通「惟」、「唯」。《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唐.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惟
解释:惟读音:wéi。动词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动词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动词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副词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副词 但是、只是。【组词】:「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副词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助词 发语词,无义。通「唯」、「维」。《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助词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连词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连词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连词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介词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唯
解释:唯读音:wéi。副词 独、只有。通「惟」。《易经.同人卦.彖曰》:「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副词 以、因为。《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副词 希望、祈使。《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陛下未有继嗣,子无贵贱,唯留意!」副词 听任、听随。《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连词 虽。通「惟」。《荀子.性恶》:「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史记.卷一二零.汲黯传》:「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助词 发语词,无义。通「惟」、「维」。《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卷四零.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其他字义唯读音:wěi。名词 对于尊长的应答之词,表示恭敬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
婉
解释:婉读音:wǎn。形容词 和顺的。【组词】:「温柔婉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姑慈而从,妇听而婉。」晋.杜预.注:「婉,顺也。」形容词 美好的。《诗经.曹风.候人》:「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晋.陆机〈赠纪士诗〉:「修姱协姝丽,华颜婉如玉。」
硒
解释:硒读音:xī。名词 (selenium,Se)化学元素。原子序34。非金属元素之一。有毒,有结晶硒及非结晶硒之分。结晶硒为铁灰色,非结晶硒为暗红色。用于分析化学、冶金学和光电管等。
牾
解释:牾读音:wǔ。动词 违背、抵触。【组词】:「抵牾」。《资治通监.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
跃
解释:跃读音:yuè。动词 跳动。【组词】:「飞跃前进」、「一跃而起」、「雀跃不已」。《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动词 价格上涨。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
偉
解释:偉读音:wěi。形容词 奇异的。《说文解字.人部》:「伟,奇也。」《管子.任法》:「无伟服,无奇行。」形容词 盛壮、卓越。【组词】:「伟绩」、「丰功伟业」。《庄子.大宗师》:「伟哉,天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形容词 高大。《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有伟体,腰带八围。」晋.潘尼〈桑树赋〉:「观兹树之特伟,感先皇之攸植。」名词 姓。如汉代有伟璋。
崭
解释:崭读音:zhǎn。副词 突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副词 很、特别,表示程度。【组词】:「崭新」。其他字义崭读音:chán。同「巉」。
牽
解释:牽读音:qiān。动词 拉、挽引。【组词】:「牵手」、「顺手牵羊」。《孟子.梁惠王上》:「有牵牛过堂下者。」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于云霄。」动词 拘束、受制。【组词】:「牵制」、「拘牵」。《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不牵于势。」《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动词 连带、涉及。【组词】:「牵涉」、「牵连」。唐.元稹《莺莺传》:「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唐.韦嗣立〈省刑罚疏〉:「杨豫之后,刑狱渐兴,用法之伍,务于穷竟,连坐相牵,数年不绝。」名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牵招。
硎
解释:硎读音:xíng。名词 磨刀石。《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发硎新试,其快可知。」
訝
解释:訝读音:yà。动词 惊奇、惊异。【组词】:「惊讶」、「讶异」。《新唐书.卷九三.李积传》:「使至,高祖讶无表,使者以意闻。」动词 迎接。通「迓」。《仪礼.聘礼》:「厥明,讶宾于馆。」
埡
解释:
啞
解释:啞读音:yǎ。名词 人或动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丧失语言的功能。【组词】:「聋哑」。《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副词 发音枯竭。【组词】:「嗓子喊哑了。」形容词 形容声音枯涩、低沉不圆润。【组词】:「沙哑」、「说了一整天,声音有点嘶哑。」形容词 不说话、没声音的。【组词】:「哑铃」、「哑剧」。其他字义啞读音:yā。状词 形容乌鸦之类的叫声。《广韵.去声.禡韵》:「哑哑,鸟声。」《淮南子.原道》:「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唐.李白〈乌夜啼〉诗:「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状词 形容小儿学说话的声音。《集韵.平声.麻韵》:「哑,哑呕,小儿学言。」助词 语助词。同「呀」。《西游记.第二一回》:「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其他字义啞读音:è。参见「哑哑」[二]条。
崖
解释:崖读音:yái。名词 山边或高地陡峭的边沿。唐.韦应物〈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攀崖复缘涧,遂造幽人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三》:「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名词 边际。《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又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
崤
解释:崤读音:yáo。参见「崤山」条。
勖
解释:勖读音:xù。勉励。【组词】:勖勉
硗
解释:硗读音:qiāo。形容词 坚硬。唐.舒元舆〈坊州按狱〉诗:「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形容词 土壤坚硬贫瘠,不适宜耕种。《孟子.告子上》:「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汉.赵岐.注:「硗,薄也。」《汉书.卷五一.贾山传》:「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
堑
解释:堑读音:qiàn。名词 坑、壕沟。亦指护城河。【组词】:「沟堑」。《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使高垒深堑,勿与战。」《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名词 险阻的地形。《南史.卷七七.恩幸传.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限隔。」名词 喻困难。【组词】:「不经一堑,不长一智。」名词 参见「地堑」条。动词 挖沟。《左传.昭公十七年》:「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
畦
解释:畦读音:xī。名词 量词:(1) 古代计算面积的单位。五十亩为一畦。《说文解字.田部》:「畦,田五十亩曰畦。」(2) 计算园圃种植分区的单位。【组词】:「千畦姜韭」。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田制.农桑诀田制》:「内皆种蔬,先作长生韭一二百畦,时新菜二三十种。」名词 可供种植排列整齐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二首之一:「茆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名词 借指菜园、田园。【组词】:「菜畦」、「荒畦」。《列子.天瑞》:「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名词 姓。如汉代有畦覩。动词 分区种植。《楚辞.屈原.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唐.杜甫〈种莴苣〉诗:「堂下可以畦,呼童对经始。」其他字义畦读音:qí。[一]之语音。
堋
解释:堋读音:bèng。动词 丧葬时,下棺于土。《说文解字.土部》:「堋,丧葬下土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堋,弗毁则日中而堋。」其他字义堋读音:péng。名词 用来挂箭靶的短墙。北周.庾信〈北园射堂新成诗〉:「转剪初调筈,横弓先望堋。」《新唐书.卷五零.兵志》:「诸军皆近营为堋,士有便习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名词 堤坝,用来堵水灌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又噱鞶安县,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雍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元.虞集〈会试策问〉:「故郑渠凿而秦人富,蜀堋成而陆海兴。」
啪
解释:啪读音:pā。状词 形容拍击或爆裂的声音。【组词】:「爆竹劈里啪啦的响起来。」、「他终于受不了她那尖酸刻薄的话语,『啪』的一声,狠狠的甩了她一个耳光。」也作「?」、「拍」。其他字义啪读音:piā。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鳥
解释:鳥读音:niǎo。名词 脊椎动物门的一个大类。卵生,体温恒定,全身被羽毛。嘴内无齿,用肺呼吸。前肢变化为翅膀,能飞行,后肢为脚,用以行走或站立。一般鸟类均会飞翔,但亦有双翼退化不能飞的,如鸡、鸭、鹅、驼鸟等。种类繁多,遍布世界各地。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其他字义鳥读音:diǎo。名词 男性的生殖器。同「屌」。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一七.容悦部.洗鸟》:「大学士万安老而阴痿,徽人倪进贤以药剂汤洗之,得为庶吉士,授御史。时人目为洗 鸟御史。」名词 骂人的粗秽语。《水浒传.第三五回》:「不换便罢,没可得鸟吓他!」
埝
解释:埝读音:niàn。名词 防水而筑的小土堤。《老残游记.第一三回》:「这个河的毛病是太窄了,非放宽了不能安静,必得废了民埝,退守大堤。」
移
解释:移读音:yí。动词 移转、搬迁。【组词】:「移植」、「迁移」。《汉书.卷四九.鼂错传》:「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唐.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动词 转变、改变。【组词】:「移风易俗」、「移孝作忠」。唐.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动词 摇动。《礼记.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唐.孔颖达.正义:「移谓靡迤摇动也。」动词 施予、赠送。《史记.卷一零四.田叔传》:「鞅鞅如有移德于我者,何也?」《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动词 去除。汉.王充《论衡.变虚》:「齐君欲禳慧星之凶,犹子韦欲移荧惑之祸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名词 一种官方文书的旧称,行文于平行的对等单位之间。《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桥帽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诸司相质 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制,三曰移。」名词 姓。如汉代有移良。
埯
解释: ● 埯 ǎn ㄢˇ 1. 点播种子挖的小坑。 2. 挖小坑点种:~瓜。~豆。 3. 量词,指点种的植物:一~儿花生。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埯 ǎn 〈名〉 (1) 点播种子时挖的小坑 [hole to sow seeds in]。如:封埯 (2) 小坑点播的种子 [seed]——作量词,用于瓜、豆等。如:一埯花生 词性变化 ◎ 埯 ǎn 〈动〉 挖小坑点种——用于瓜、豆等 [dibble]。如:埯豆角
堍
解释:堍读音:tù。名词 靠近桥头两端的地方。【组词】:「桥堍」。宋.吴文英〈西子妆慢.流水麴尘〉词:「笑拈芳草不知名,乍淩波,断桥西堍。」
逵
解释:逵读音:kuí。名词 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九达谓之逵。」晋.郭璞.注:「四道交出,复有旁通。」《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逵。」汉.毛亨.传:「逵,九达之道。」名词 水中可供交通的穴道。《山海经.中山经》:「(合水)多鰧鱼,状如鳜,居逵。」晋.郭璞.注:「逵,水中之穴道交通者。」《文选.郭璞.江赋》:「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逵傍通,幽岫窈窕。」
堀
解释:堀读音:kū。名词 洞穴。同「窟」。《说文解字.土部》:「堀,突也。」清.段玉裁.注:「突为犬从穴中暂出,因谓穴中可居曰突,亦曰堀,俗字作窟。」《汉书.卷五一.邹阳传》:「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崛
解释:崛读音:jué。副词 特起、突出。《集韵.入声.迄韵》:「崛,崛然独立貌。」《文选.嵇康.琴赋》:「邈隆崇以极壮,崛巍巍而特秀。」
硌
解释:硌读音:gè。动词 碰到坚硬不平的东西而引起损伤或痛苦。清.蒲松龄《富贵神仙.第三回》:「自己铺下草,找了一块半头砖,嫌硌头,又使衣服垫。」其他字义硌读音:luò。名词 山上的大石。《玉篇.石部》:「硌,山上大石。」
堕
解释:堕读音:duò。动词 落、掉。【组词】:「堕落」、「堕入海中」。《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形容词 怠慢。通「惰」。【组词】:「堕民」。其他字义堕读音:huī。动词 破坏、毁坏。同「隳」。《资治通监.卷一八.汉纪十.武帝元光二年》:「故接兵覆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胡三省注引颜师古曰:「堕,毁也。」
崠
解释:
寅
解释:寅读音:yín。名词 地支的第三位。名词 时辰名。约当于上午三时至五时。名词 同寅的简称。名词 姓。如元代有寅午辰。副词 恭敬。《书经.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所以寅虔于神只,严恭于宗庙也。」
谙
解释:谙读音:ān。动词 熟悉、知晓。【组词】:「不谙水性」。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三:「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动词 记、诵。《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其陵树株櫱,皆谙其数。」《南齐书.卷三九.陆澄传》:「令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卷轴未必多仆。」
堂
解释:堂读音:táng。名词 正房、大厅。【组词】:「厅堂」、「登堂入室」。《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名词 以前官府办公、审讯、举行典礼的地方。【组词】:「明堂」、「政事堂」、「大堂」。名词 用于厅堂名称。有时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义。【组词】:「养志堂」、「三槐堂」。名词 专门用途的房屋。【组词】:「课堂」、「食堂」、「礼堂」、「佛堂」、「纪念堂」。名词 同祖父的亲属。参见「堂兄弟」、「堂侄」等条。名词 量词:(1)计算成套物品的单位。【组词】:「一堂瓷器」、「两堂家具」。(2)计算课程分节的单位。【组词】:「一堂课」。名词 用于商店的名号。【组词】:「同仁堂」、「回春堂」。形容词 宏伟。【组词】:「富丽堂皇」。
基
解释:基读音:jī。名词 建筑物的底部。【组词】:「墙基」、「地基」、「路基」。名词 事物的根本。【组词】:「根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名词 化学上指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组词】:「羟基」、「氢基」。形容词 根本的。【组词】:「基数」、「基层」。《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崗
解释:崗读音:gāng。同「冈」。其他字义崗读音:gǎng。名词 [一]之又音。名词 高起如小山的土坡。【组词】:「黄土岗」。名词 守卫、值勤时的处所。【组词】:「岗哨」、「站岗」。名词 比喻职责、本分。【组词】:「每个人都应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捱
解释:捱读音:ái。动词 抗拒。《集韵.平声.佳韵》:「捱,拒也。」动词 拖延。通「挨」。《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若抗拒延捱,打了你自己,还拿你家属送监。」动词 靠近、依靠。通「挨」。【组词】:「捱着身体」。元.佚名《看钱奴.第三折》:「可怜见俺无捱无倚,无主无靠。」动词 承受。通「挨」。《红楼梦.第一九回》:「先时还挣扎的住,次后捱不住,只要睡着。」
崩
解释:崩读音:bēng。动词 倒塌。【组词】:「崩塌」、「天崩地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动词 毁坏。《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动词 灭亡。《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动词 古称天子之死。【组词】:「驾崩」、「崩殂」。《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史记.卷一零九.李将军传》:「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崆
解释:崆读音:kōng。参见「崆峒山」条。
硕
解释:硕读音:shuò。形容词 大的、高大的。【组词】:「硕大」、「硕德」。《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形容词 学识渊博的。【组词】:「硕士」、「硕彦」、「硕儒」。形容词 美好的。《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形容词 坚固的。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其他字义硕读音:shí。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眭
解释:眭读音:suī。形容词 目光深视的样子。《集韵.平声.支韵》:「眭,目深貌。」名词 姓。如汉代有眭弘。
婭
解释:婭读音:yà。名词 姊妹丈夫间的互称。《玉篇.女部》:「娅,姻娅也。」《新唐书.卷一二八.李杰传》:「尚衣奉御长孙昕素恶杰,遇于道,内恃玄宗娅婿,与所亲杨仙玉共殴辱之。」
焉
解释:焉读音:yān。代词 指示代名词,之、彼、这里。【组词】:「心不在焉」。《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代词 疑问代名词。《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副词 岂、如何。【组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介词 相当于「于」。《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连词 承接上文,以表示后果。相当于「乃」、「就」。《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助词 语气词,置句末:(1) 表示肯定。相当于「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2) 表示疑问。相当于「耶」、「呢」。《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3)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史记.卷一零二.张释之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助词 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样子」。【组词】:「与我心有戚戚焉。」《书经.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偃
解释:偃读音:yǎn。动词 仰卧。《诗经.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巳于行。」《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动词 仆倒、倒伏。《书经.金縢》:「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仪礼.乡射礼》:「东面偃旌,兴而俟。」动词 覆盖。【组词】:「偃盖」。唐.张乔〈寻桃源〉诗:「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动词 停止、平息。《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名词 堤防。《周礼.天官.?人》:「?人掌以时?为梁。」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梁,水偃也。」名词 姓。如晋代有偃籍。
陽
解释:陽读音:yáng。名词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玉篇.阜部》:「阳,山南水北也。」《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唐.柳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名词 太阳。【组词】:「朝阳」。《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曦。」汉.毛亨.传:「阳,日也。」《文选.张协.杂诗十首之二》:「浮阳映翠林,回颰扇绿竹。」名词 人间。与「阴」相对。【组词】:「阳世」、「回阳」。名词 姓。如宋代有阳昌朝。形容词 带正电的。【组词】:「阳电」、「阳极」、「阳离子」。形容词 鲜明的。《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文选.陆机.短歌行》:「时无重至,华不再阳。」形容词 向阳的。唐.杜甫〈秦州杂诗〉二零首之一三:「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形容词 凸的。【组词】:「阳刻」。《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一方阴文图书,刻牛浦之印;一 方阳文,刻『布衣』二字。」副词 伪装、表面上。通「佯」。【组词】:「阳奉阴违」。《韩非子.说难》:「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痒
解释:痒读音:yǎng。名词 皮肤受到刺激而产生需要抓搔的感觉。【组词】:「隔靴搔痒」。《礼记.内则》:「寒不敢袭,痒不敢搔。」
揶
解释:揶读音:yé。参见「揶揄」条。
野
解释:野读音:yě。名词 郊外。《书经.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名词 广平的地方。《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名词 界限、地域。【组词】:「分野」、「视野」。《淮南子.原道》:「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名词 民间。《书经.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故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形容词 质朴。《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唐.柳宗元〈柳宗直西汉文类序〉:「首纪殷周之前,其文简而野。」形容词 粗鄙无礼、放纵不驯。【组词】:「粗野」、「撒野」。《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礼记.仲尼燕居》:「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形容词 野生而未经人工栽培或驯养的。【组词】:「野菜」、「野菊」、「野牛」、「野马」。形容词 非正式的。【组词】:「野录」、「野乘」、「野史」。副词 非常、很。【组词】:「朔风野大」。
掖
解释:掖读音:yè。动词 用手搀扶人的手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动词 扶持、帮助。【组词】:「扶掖」、「奖掖」。《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名词 胳肢窝。通「腋」。《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形容词 旁边的。【组词】:「掖垣」、「掖门」、「掖庭」。《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其他字义掖读音:yì。[一]之读音。其他字义掖读音:yē。动词 塞、藏。《红楼梦.第九七回》:「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也算多剩了两个大钱,掖在耳朵眼儿里。」
埸
解释:埸读音:yì。名词 田界。《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汉.毛亨.传:「埸,畔也。 」名词 边境。【组词】:「边埸」。《左传.成公十三年》:「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異
解释:異读音:yì。形容词 特别的、不平常的。【组词】:「异士」、「异术」。《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体貌魁梧,有异姿。」形容词 另外的、其他的。《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形容词 不同的。【组词】:「异口同声」。《书经.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异议蜂起,高谈不息。」动词 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动词 奇怪。《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名词 奇怪异事物。【组词】:「标新立异」。《公羊传.隐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名词 姓。如唐代有异牟寻。
翌
解释:翌读音:yì。形容词 次的、第二的。【组词】:「翌年」。《汉书.卷六.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形容词 光耀的、显赫的。《晋书.卷二零.礼志中》:「昔周康王始登翌室,犹戴冕临朝。」《文选.左思.魏都赋》:「显仁翌明,藏用玄默。」
逸
解释:逸读音:yì。动词 逃亡、逃跑。《说文解字.兔部》:「逸,失也,兔谩訑善逃也。」《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动词 奔跑。《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三国吴.韦昭.注:「逸,奔也。」动词 散失。《书经.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动词 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明日复战,乃逸楚囚。」形容词 放荡的。《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形容词 隐逸的。【组词】:「逸老」。《汉书.卷一零.成帝纪》:「故官无废事,下无逸民。」形容词 超群的、超绝的。【组词】:「逸才」。《老残游记.第一零回》:「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形容词 快速的。《后汉书.卷五二.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形容词 舒适、安乐。《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名词 隐士。《北史.卷三一.高允传》:「帝乃虚求,搜贤采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 」唐.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栗。」名词 过失。《书经.盘庚上》:「予亦拙谋,作乃逸。」汉.孔安国.传:「逸,过也。」
悠
解释:悠读音:yōu。形容词 忧闷、烦忧。《文选.江淹.杂体诗.休上人》:「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形容词 长久、长远。【组词】:「历史悠久」。《文选.苏武.诗四首之四》:「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形容词 闲静、恬适。【组词】:「自在悠闲」。唐.韦庄〈对雨独酌〉诗:「荷锸醉翁真达者,卧云逋客竟悠哉。」动词 北京方言。指悬空摆荡。【组词】:「他用力把鞭子一悠,大家吓得连退数步。」动词 控制住、稳住。参见「悠着」、「悠停」等条。
蚴
解释:蚴读音:yǒu。形容词 龙、蛇盘结蜷曲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青龙蚴蟉于东葙,象舆婉僤于西清。」
隅
解释:隅读音:yú。名词 山、水弯曲转角的地方。【组词】:「海隅」。唐.杜甫〈潼关吏〉诗:「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名词 角、角落。【组词】:「墙隅」、「四隅」。《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名词 边、旁。《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古辞.陇西行》:「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名词 边远的地方。《淮南子.原道》:「经营四隅,还反于枢。」名词 事物的一端或一面。《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赞曰》:「举端自理,滞隅则失。」
欲
解释:欲读音:yù。名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组词】:「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名词 情慾。同「慾」。《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动词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副词 想要。【组词】:「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副词 将要。【组词】:「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殒
解释:殒读音:yǔn。动词 死亡。【组词】:「香消玉殒」。《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动词 坠落。通「陨」。《淮南子.泰族》:「(赵王)思故乡,作为山水之讴,闻者莫不殒涕。」《文选.潘岳.秋兴赋》:「游氛朝兴,槁叶夕殒。」
酝
解释:酝读音:yùn。动词 酿酒。三国魏.曹植〈酒赋〉:「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北史.卷九一.列女传.魏胡长命妻张氏传》:「张以姑老且患,私为酝之,为有司所纠。」动词 逐渐形成。参见「酝酿」条。名词 借指酒。宋.陆游〈上巳〉诗:「名花红满舫,美酝绿盈甔。」《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六碗时新果子,一架攒盒佳肴美酝。」
鄆
解释:鄆读音:yùn。名词 地名。春秋时鲁国邑地:东郓约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西郓约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
硐
解释: ● 硐 dòng ㄉㄨㄥˋ ◎ 山洞;窑洞;矿坑。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硐 dòng ——通“洞”、“峒”。用于山洞、窑洞
壸
解释: ● 壸 (壼) kǔn ㄎㄨㄣˇ 1. 古代宫中的道路,借指宫内:~政。 2. 古通“阃”,内室。 3. 广:“其类维何?室家之~。”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 壸 壼 kǔn 〈名〉 (1) 古时宫中道路 [alley inside the palace] 宫中衖谓之壸。——《尔雅》 (2) 又如:壸术(宫中的巷道) (3) 引申指内宫。亦泛指妇女居住的内室 [court;women\'s quarters] 至壸以外事绝口不问。——明· 王思任《高妇于节烈传》 (4) 又如:壸政(宫内事务;家政);壸奥(室内深处。也用以比喻事理深微隐奥的地方。也作壸闱,内宫);壸阁(闺阁;闺房);壸闱(宫闱;闺闱) (5) 妇女 [woman]。如:壸闱(本为后妃所住的居室,也指妇女所居的内室);壸则(妇女行为的准则、榜样);壸训(为妻室者的言行仪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