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三学科建议
语文:
中考语文未来题型方向是少套路、多文化、多价值、多思考,国家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学等内容都会涉及考察。只靠刷题绝对是不能拿高分的。语文突破的关键在于学习意识和模式的转变,课上做好笔记,老师讲到的重点每天抽半小时要复习,包括错别字,病句,文学常识,写作技巧等等,试卷分析中的错题不可再错。再做一篇古诗词鉴赏,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每周至少读三篇作文选,周末欣赏一些报纸杂志中的文章及标题,如《作文报》、《读者》等,摘抄下来做作文素材。
数学:
新高考改革后,平日作业里总结出来的套路显然不够用了。光看不做题不行,光刷题不积累也不行。每天先安排半小时把老师讲的基础内容回顾一下,把知识点吃透,遇到新题才不会慌。再练两道新题型提高应用能力,对出提醒进行规律性总结,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题时面对新的实际问题要能够迅速地和知识点对应起来。每周花两个小时按章总结,做一套真题,复习错题,或者平时课上老师分析试卷时顺手记在错题本上,利用碎片化时间翻错题本,重点在于弄明白知识点在这道题里是怎么用的。
英语:
英语笔试难度有所提高。单选题语法考察范围变大,略微变难,完形填空中规中矩。阅读理解AB都比较简单,CD难度跨越较大。平时英语课上一定把语法吃透,单词是基础,回家花一小时背单词,造句,做一套完形填空题保持做题速度和语感。至少做两篇阅读,琢磨明白错题是因为哪个细节没关注到,每篇阅读的后两道都强调全文理解和对细节的关注。作文依旧是中考英语的主战场,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文词汇、素材每周都得拿出一两个小时统一梳理背诵,不然上考场一定会懵。
物理:
物理主要考察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语文能力在做物理题时候也会有所体现,比如理解、分析、归纳的题型、知识点和思维方法。每章学完后,要根据教材梳理一遍已经学过的一些零碎知识点。基础较弱的同学把初二课本拿出来,每三天复习一章,做一些相应的练习。电学和力学是重要考点,每周针对一个版块的题型进行训练,熟能生巧,再做一套真题。
思品: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现在改为《道德与法治》,内容是一样的。上课听讲时认真对待,跟着老师走,该背的要背,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规范答题语言,把每个版块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哪个版块搞不清楚的在自习课上就对着教材画思维导图啊,自己画一遍比刷多少道题都靠谱。新中考中思品重视实用和接地气,但是答题的文字量实在不小。
生化:
这两门学科可以用预习-学习-复习的方式加强记忆,每节课前、后做把功课做足,花不了多少时间,通过课前30分钟预习,带着问题去学习把课本要点吃透,每周花1、2小时按板块式复习,做真题,闲下来的时候多翻翻笔记和错题本,当作主科的调剂,但是千万不能因为不难就随便学。
新中考选科建议
中考不管选择哪几科,最终都是统一排名。
选考自己的强项是第一位;
大学录取及专业要求是第二位(如物理科目报考范围广、将来可考顶尖名校,但物理实在学不通的女生也不建议选物理);
第三位才是兴趣爱好(如政治、地理在报考范围上没太大区别,选自己喜欢的即可)。
偏理科的组合推荐“语数外+物理+生化+地理”。高中理科转文科可以,但文科转理科基本不可能,所以理化生几乎必选(物理初中不扎实高中几乎没戏、物理也是大学报考理工科专业必须学习的科目);其次,地理在初高中属文科、在大学属理科(近年来传统文化盛行、加之历史是文科中最简单的科目,所以有人会把此组合中的地理改为历史)。
偏文科的组合推荐“语数外+生化+政治+历史”。一是生化要比物理好学,二是生化两科等价于一科、为了公平出题会比较简单,所以生化几乎是理科中的必选;其次地理偏理科,所以选政治、历史比较简单。
中考签约
家长做好收集信息的工作,关注好时间节点和各个学校的要求,多跑几个学校主动申请签约资格,当然了前提是你家孩子元调成绩稳定且区排名足够靠前。
根据历年高考分数来看,大部分中学的实验班平均分要比普通班高二三十分,虽然教学进度到最后考试是一样的,但教学成果和深度差别巨大。一旦签约了学校基本不会毁约,建议家长也不要毁约。
初三的学习会非常紧张,但同学们还是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身体健康的状态,这不仅对初三一年的学习效率很重要,对未来高中乃至整个人生都非常有价值。孩子的学习计划性,目的性一定要强,紧跟老师节奏。家长们也要提前做好功课,盯紧各个学校的动作,有不懂的多问老师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大家一起向着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