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示例】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近义词】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反义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详细解释】1、但一旦出现故障,冷空气热空气就沆瀣一气,集于一处,不冷不热的,弄得我的黄油化了,牛奶臭了,冻起来的蔬菜也烂掉了。
2、这些官员和警察沆瀣一气,勾结起来坑害国家。
3、当然,大多数欧洲人将危机归咎于不受约束的英美资本主义,不料却发现,欧洲本土机构也统统沆瀣一气。
4、如果定点企业再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与一些蛀虫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的话,助长奢侈浪费之风,甚至贪污腐败之气,那么国家财产损失浪费终将难以避免。
5、回主子,这种人讲究操守,能洁身自好,不肯趋炎附势,与奸佞之臣沆瀣一气;但虑事行事拘泥礼教,不懂变通,一味寻章摘句,穿凿附会,不敢革故鼎新,勇创新局。
6、腐败分子和不法分子就此沆瀣一气、“猫鼠同眠”,同气连枝,共同攫取到大量“黑金”和不义之财。
7、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8、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令人佩服。
9、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10、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
11、如果人云亦云、好歹不分、良莠不辨、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藏污纳垢,致使“污垢”越积越厚,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和谐。
12、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