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明貌。
《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毛 传:“凿凿然,鲜明貌。” 宋 苏轼 《浚井》诗:“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
(二)、高峻貌。
宋 范成大 《送子文杂言》诗:“万山丛丛石凿凿,官居破屋巢烟萝。”
(三)、形容水声。
宋 沉辽 《暑雨》诗:“緑树暗濛濛,流水鸣凿凿。”
(四)、确实。
宋 苏轼 《<凫绎先生诗集>叙》:“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穀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实则《隋书》虽不为 王通 立传,而 唐 人言之凿凿,不得谓实无其人。”
【 >>详细解释】1、飘香雪本就是凭着模糊的记忆推测,见桑柔公主言之凿凿的样子,心知就算是真的,自己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缄默不语。
2、第十一句:"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尽快和她分手。放心,我会给你名分。"有妇之夫对情妇言之凿凿地说。
3、其为文有若掀天巨浪,一泻千里,掘理究事,鞭辟入里;摘奸发伏,直揭其隐;记功述过,凿凿有据。
4、刘令誉被薛国观一针见血的逼到死角,要么承认自己对这个消息确实与否不甚了了,要么如先前言之凿凿一口咬定此事千真万确。
5、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狂妄严厉、简单粗暴……种种嘴上的风暴,符号化、妖魔化的痕迹将东莞定义得凿凿有据,真真热闹。
6、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一直以为的言之凿凿的真理会在什么时候变成虚无缥缈的笑话。
7、过去是我们给出的释义,我们努力摆脱他,摆脱他的阴影,言之凿凿,但摆脱的唯一途径是添以更美之景。
8、两班衙役看到鸽童挺胸凸肚,矫模矫样的故作小大人状,又且言辞凿凿,理直气壮,虽不出声,却各各掩口葫芦而笑。
9、你私结教会,谋为不轨,本县已访得确确凿凿,你还敢抵赖么?好好实招,免受重刑!
10、信上言之凿凿,誓誓旦旦,说有人偷偷灭了火,让烧造玻璃之事功败垂成。
11、广告言之凿凿,厂家一无所知,关于"第一良药研制者"的说法,谁都说不清。
12、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