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示例】不惜~,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近义词】兴师问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 >>详细解释】1、丧家狗的反差是如此之强烈,《丧家狗》一书,就像一块重型板砖,砸进泛着“孔子”、“儒家”、“国学”泡沫的思想池塘里,顿时鱼惊四起,鸣鼓而攻之。
2、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3、假如中间存在有关部门向恶行暗送秋波或作无力状,我们必须鸣鼓而攻之。
4、当俞樾斥责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为“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之际,后者是索性写下《谢本师》断交的。
5、他作恶多端,群众鸣鼓而攻之。
6、他作恶多端,大家联合起来鸣鼓而攻。
7、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8、我们的母语,你为何充满仇恨轻则“鸣鼓而攻之”、“掀起大批判的高潮”,重则“食肉寝皮”、“打翻在在,踏上一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9、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
10、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11、倘若连“小子鸣鼓而攻之”的声音也哑下去了,事情恐怕就完全不可收拾了。
12、唾弃自己的文化瑰宝是不智,否定自己的祖先是不孝,不智又不孝的行为,能不鸣鼓而攻之?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摇篮,绵邈博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呼吸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