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示例】处于布衣窘迫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也。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
【 >>详细解释】1、顽皮淘气的男孩子有时变成仁人君子。
2、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
3、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
4、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
5、在这次雅集中,这批仁人君子争得面红耳赤,喝得醉意淋漓。
6、但是假如一味固持君子的风骨,而弃绝对庸俗凡夫或奸佞小人的教化,又失去了仁人君子的慈悲。
7、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
8、在这次雅集中,这批仁人君子争得面红耳赤,喝得醉意淋漓。
9、他为官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个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