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的近义词假道灭虢,
【解释】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示例】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
【 >>详细解释】1、公孙攻打冀州甚急,趁主公未和韩馥撕破脸,将军可诈称引兵救助,以便就中取事,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
2、帝国主义者惯于用假途灭虢之计,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地。
3、堂哥,这分明是嵩山派假途灭虢之计!
4、这是一个假途灭虢的方法。
5、身居伯父家,无论条件怎样优越,都不免有一种假途灭虢之感。
6、俊?密勿多士??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7、身居伯父家,无论条件怎样优越,都不免有一种假途灭虢之感。
8、身居伯父家,无论条件怎样优越,都不免有一种假途灭虢之感。
9、大汉历初平元年夏,术密谒其兄绍,劝其行假途灭虢之计,谋取冀州,绍阴然之。
10、听说这事时,那位圣人正在看三国演义,刚看到周瑜要托名取川,实取荆州的章节,当即仿佛武乡侯附身“堂哥,这分明是嵩山派假途灭虢之计!”。
11、秦国不向西周借道,是因为西周紧邻周天子所在,借道西周而对韩国发动战争,他惟恐天下诸侯指责秦国有假途灭虢之嫌,以伐韩为名而窥伺周之九鼎。
12、听说这事时,那位圣人正在看三国演义,刚看到周瑜要托名取川,实取荆州的章节,当即仿佛武乡侯附身:“堂哥,这分明是嵩山派假途灭虢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