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市场信心 逾90家公司年内自购资金总额超145亿

2022-10-17 07:51:10

传递市场信心 逾90家公司年内自购资金总额超145亿

(原标题:公募基金积极传递市场信心 逾90家公司年内自购资金总额超145亿元)

    本报记者 王宁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起伏,每在关键时点,基金公司均不约而同积极“出手”认购旗下基金,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年内逾90家公募基金进行了自购,合计自购资金总额超过145亿元。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公募基金自购是基于帮助新基金成立、坚定市场信心和看好投资机会所采取的行动。而从年内公募基金的自购情况来看,传递市场信心是关键的原因。

   17家公募基金

    年内自购额均超1亿元

    年内有90余家公募基金进行了自购,合计自购金额超过145亿元,其中,自购金额最高的公募基金耗资61亿元。有2家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超过20亿元,15家公募基金自购资金在1亿元至6亿元之间;17家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另有57家公募基金自购资金额在1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其余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

    基金自购的产品分类涵盖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分别获得6.1亿元、19.06亿元的买入,两种类型基金合计金额超25亿元。

    北京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进行自购一般有几种情况:一是看好新发产品,看好市场长期发展趋势,自购主要是向外界传递信心。二是基于对市场当时行情考虑,例如在市场调整之后,投资性价比比较高,是比较好的买入时机。三是受市场行情影响,新基金发行比较困难,有延长募集的,甚至还有募集失败的,年内基金公司进行自购,无论采取发起式还是公司单一的自购形式,意在助力新产品成立和传递市场信心。

    按月度自购资金量来看,3月份是公募基金自购高峰期。Wind统计数据显示,年内有3个月度自购资金超过了10亿元,且均在一季度。其中,3月份自购金额最高,达到49.39亿元,其次是2月份,自购金额超过40亿元,1月份自购金额超过18.5亿元。

    “每当市场出现较大的调整,公募基金便会出现自购潮。这种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行为,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另有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年内多数公募基金采取的自购行动可能主要是基于市场因素:一方面可以稳定投资者信心,减少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则是逢低买入,表明对股市后续走势的信心。

    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募基金进行自购也有可能是为了帮助新基金成立。当市场表现疲软之时,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新基金募集存在一定难度,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渠道能力较弱,募资更困难,为了使新产品顺利成立,基金公司会用自有资金跟投。自购可以提升市场信心,从以往市场情况来看,每当市场经历大幅调整之际,公募基金都会大举进行自购,目的是增强市场信心,坚定持有人信心。

    私募基金

    加入自购潮

    私募基金在年内自购潮中也不甘落后。近日,有消息称,自9月份以来,近千家私募基金及其员工合计认购近50亿元,其中,自购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私募基金近50家。

    事实上,年内私募基金对A股一直持乐观态度。近日,作为老牌百亿元级私募的淡水泉对外发声。淡水泉认为,中国经济由过度收缩正在向均衡点回归,两条主线分别是稳增长投资机会和消费类投资机会。

    对于消费股,淡水泉掌门人赵军表示,消费股还存在较大的韧性和弹性,很多细分赛道呈现可持续的结构化增长趋势。这些有韧性的优秀消费类公司,随着被压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在未来也会有很强的恢复弹性。

    赵军认为,中国经济在调整中能够穿越周期,经过这一轮调整,优秀企业能够渡过困难期,最终实现超越历史上最好经营水平的业绩,在经济恢复常态之后,能迅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或竞争力。

上一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