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òu bā
接种牛痘,或痘疮痊愈后,所形成的疤痕。
拼音:dòu dú
拼音:dòu bān
拼音:dòu kè
拼音:dòu hén
◎ 痘痕 dòuhén
[pockmark] 天花所致的疤痕
拼音:dòu tāo fù
拼音:dòu jǐn
拼音:dòu chē qí
拼音:dòu dào
◎ 窦道 dòudào
[underground way] 指在地下或山洞里修筑的道路
拼音:dòu jiā qī
拼音:dòu jiào
拼音:dòu kòu
植物名。种子可入中药。参见「豆蔻」条。
比喻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也作「豆蔻」。
拼音:dòu kòu
◎ 豆蔻 dòukòu
(1) [cardamon amomum]∶白豆蔻( Amomum cardamon )的别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
(2) [cardamon]∶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
(3) [simile of the girl;teenage of girls;hudding beauty]∶比喻少女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植物名。种子香气颇烈,可入中药。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三种。也专指称白豆蔻的干燥成熟种子,可用为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调味品等。也作「荳蔻」。
豆蔻在初夏开花,花未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俗称为「含胎花」,所以成了少女的象征。典出唐.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又后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也作「荳蔻」。
英语 cardamom (Elettaria cardamomum), fig. a girl's teenage years, maidenhood, a budding beauty
法语 cardamome (Elettaria spp.), maniguette (Aframomum melegueta), amome (Amomum spp.)
拼音:dòu kòu nián huá
◎ 豆蔻年华 dòukòu-niánhuá
[maiden years;teenage of girls;budding beauty] 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比喻年轻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也作「荳蔻年华」。近及笄年华
拼音:dòu fǔ zhā
拼音:dòu jí
◎ 豆秸 dòujié
[legume straw] 豆类植物的茎杆
拼音:dòu fǔ lào
拼音:dòu bàn
◎ 豆瓣 dòubàn
[valve;halves of a bean] 豆类去皮后可分开的子叶
拼音:dòu jiá
◎ 豆荚 dòujiá
(1) [legume]∶豆类的果实。也说豆角儿——主要用作菜肴
(2) [husk;pod]∶[种子或仁的] 外皮、壳或荚;尤指干外皮、干壳、干荚
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
荚果类植物的种实。也称为「豆角」。
拼音:dòu biān
拼音:dòu chú
拼音:dòu jiǎ
拼音:dòu fǔ pí
◎ 豆腐皮,豆腐衣 dòufupí,dòufuyī
(1) [skin of soya-bean milk]∶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揭下晾干后供食用
(2) [thin sheets of bean curd] 〈方〉∶千张
煮熟的豆浆,表面凝结成的薄膜,揭下晾干后可供食用。也称为「豆腐衣」。
将未作成豆腐的豆花,榨去多余的水分后,蒸煮至坚实,制成薄张。也称为「百页」、「百叶」、「千张」。
德语 (千张) dünne Blättchen aus gewürztem, festem Bohnenquark ( Tofu )/t〈方〉 (S, Ess), (晾干的豆浆皮) Haut der Sojabohnenmilch , Sojamilch (S, Ess), Tofublätter ( wörtl. Tofuhaut ) (S, Ess)
拼音:dòu jiāng
◎ 豆浆 dòujiāng
[soya-bean milk;soya milk] 用水冲的大豆粉或磨得很细的大豆浆
以黄豆磨成的浆汁,营养与牛乳相似。近豆乳也称为「豆腐浆」。
拼音:dòu shāng
拼音:dòu shǔ
拼音:dòu qí rán dòu
拼音:dòu fǔ gàn
以布包豆腐,加上香料,压去水分蒸制而成的食品。《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也作「豆腐干」、「豆干」。
德语 getrockneter Bohnenkäse ( Sojabohnenkäse ) (S, Ess), getrockneter Tofu ( Doufu ) (S, Ess)
法语 tofu séché
拼音:dòu zhěn
拼音:dòu yá ér
拼音:dòu zhī
拼音:dòu zi
◎ 豆子 dòuzi
[beans or peas] 各种豆科作物(如豌豆和黄豆)的可食种子
俗称豆类植物所结果实。
形状像豆的东西。如:「金豆子」。
英语 bean, pea, CL:顆|颗[ke1]
法语 fève
拼音:dòu fǔ fàn
比喻简单、粗陋的菜饭。《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
拼音:dòu jiàng
◎ 豆酱 dòujiàng
[bean sauce] 将大豆浸泡煮熟磨碎后,加酱、曲、盐等发酵制成的副食品
用黄豆制成的酱。
拼音:dòu bàn jiàng
用大豆或蚕豆发酵后制成的酱,里面有豆瓣,故称为「豆瓣酱」。
拼音:dòu pōu guā fēn
豆、瓜都可剖分,故以豆剖瓜分比喻疆土的分裂。也作「瓜剖豆分」。近四分五裂
拼音:dòu péng xián huà
拼音:dòu fǔ rǔ
黄豆的加工品,用小块豆腐利用霉菌发酵、腌制而成。简称为「豆乳」。
拼音:dòu shí
拼音:dòu jí huī
豆萁烧剩的灰,色白。比喻雪。宋.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拼音:dòu lú
拼音:dòu fǔ jiāng
拼音:dòu gēng
◎ 豆羹 dòugēng
(1) [bean paste]∶用豆粉加水及调料煮或蒸成的糊状食品
(2) [tiny as a grain of bean paste]∶像一豆之羹,比喻微小
以豆器盛羹汤。《孟子.尽心上》:「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少量的羹汤。比喻薄物。《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拼音:dòu yá cài
拼音:dòu jiàng qīng
拼音:dòu miàn
◎ 豆面 dòumiàn
[bean flour]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拼音:dòu fàn
拼音:dòu kē
◎ 豆科 dòukē
[Leguminosae;bean family] 双子叶植物蔷薇目中一个十分大的科,其中包括草本、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通常,花高度不规则,果为荚果或节荚,根常具根瘤,内含有固氮细菌。本科被分成几个亚科,但在某些分类中认为是独立的科
拼音:dòu qīng
◎ 豆青 dòuqīng
[pea green] 豆绿
像青色豆子一样的淡绿色。也作「豆绿」。
拼音:dòu bǐng
◎ 豆饼 dòubǐng
[soybean cake;bean cake] 从大豆榨油后所得油饼,可做饲料、肥料
用压榨豆油剩下来的渣滓,压制而成的圆饼,可做肥料或饲料。